中山這十年:一橋飛架東西 天塹將變通途

珠江入海口呈倒V字形,分為珠江口東西兩岸。倒V的頂端有廣州、佛山,西岸是中山、珠海、江門、肇慶等城市,東岸是深圳、東莞、惠州等城市。珠江口東西兩岸,海上隻有短短幾十海裡的路程,陸路卻要繞行虎門大橋、南沙大橋等通道。面對粵港澳大灣區日益繁忙的人流和物流,更便捷的直線連接迫在眉睫。
建設中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繆曉劍 攝
在這樣的背景下,深中通道應運而生。2012年11月,深中通道“東隧西橋”推薦方案正式公布。10年之后,深中通道建設已進入全力沖刺階段,“海上長龍”蜿蜒曲折雛形已現,天塹將變通途。
與此同時,中山正以深中通道通車為節點,推進珠江口東西兩岸高速公路、軌道交通、水上交通、公共交通謀劃對接,建立高效便捷、銜接順暢的基礎設施體系,爭取在“十四五”期末總體建成東承西接、南聯北融、內通外聯的珠江西岸綜合交通樞紐。
“海上長龍”雛形已現
2016年12月28日,深中通道項目在馬鞍島的一片灘涂中破土動工,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格局正醞釀巨變。6年過去了,這項世界級超級工程各項目推進順利,“海上長龍”雛形已現。
2022年6月28日,隨著最后一片鋼箱梁的焊縫焊接完成,深中通道中山大橋實現合龍,猶如巨大“豎琴”矗立於珠江口。中山大橋是深中通道項目首個實現合龍的關鍵構筑物,意味著深中通道正式吹響最后兩年建設的沖刺號角。
2022年9月14日,在世界最高的海中貓道——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貓道中間,兩條直徑超過1米的主纜平行懸挂於貓道正上方,連接伶仃洋大橋東西兩座主塔。在位於200多米高空的海上施工現場,作業人員全力推進架設施工,為9月底完成主纜索股架設任務而努力。
2022年9月21日凌晨,經貫通測量確定,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E21管節安裝對接精度滿足驗收評定標准,宣告沉放對接順利完成。
目前,深中通道建設如火如荼,島隧、橋梁工程雙線並進,計劃2024年建成通車。其中,沉管隧道累計沉放31個管節﹔東、西人工島有序推進建設﹔中山大橋正開展路面及附屬設施施工﹔伶仃洋大橋於9月完成主纜索股架設。
“深中通道通車在即,珠江口東西兩岸‘天塹變通途’,大大縮短深中兩地的通勤時間,灣區11城也將融入‘1小時生活圈’。”中鐵大橋局深中通道項目部S07合同段二分部項目經理魯慶表示,深中通道動工開建6年,他見証了馬鞍島從遍地灘涂到高樓崛起,感受著這項超級工程帶給中山的巨變。2020年,魯慶把家從湖南長沙搬到了中山。“選擇安家中山,就是看好中山未來的發展前景。我和妻子商量后,決定在此買房。”魯慶表示,當前中山應抓住建設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在深中通道即將通車的窗口期,全力推動干線公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等建設,助力中山高質量發展。兩年后深中通道正式開通,全程24公裡,不到半小時的車程,中山、深圳兩地互聯互通,中山有望承接深圳的產業轉移,實現經濟社會更高水平的發展。
“東承西接”擁抱深港
中山市第十五次黨代會謀劃了未來五年發展藍圖,明確“堅定不移實施東承、西接、南聯、北融一體化融合發展大戰略,奮力建設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支撐點。”為讓深中通道更快更好發揮作用,中山在積極推進交通對接完善配套上做足文章。
2022年7月8日,伴隨著最后一片31米預制箱梁的吊裝就位,中鐵大橋局參建的中開高速橫門互通主線橋第一跨預制箱梁架設完成,標志著中開高速公路與深中通道成功“牽手”。目前,這條計劃2023年底完工通車、直接對接深中通道的高速公路建設正在全力加速。
為進一步提升中山各鎮街與深中通道的銜接效率,中山市交通運輸局正積極進行高速公路及干線公路相應的鏈接謀劃。2024年深中通道通車前,中山市將形成“四縱五橫”高速公路網結構和“三環十二快”高快速路網。其中,高速公路在中山市境內規劃設置出入口55個,未來中山各鎮街均可實現高速出入口5公裡全覆蓋,15分鐘到達鄰近高速出入口。通過已建成的高快速路網,中山各鎮街也可實現30分鐘到達深中通道(中山出入口)的目標。
“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不斷優化水路客運航線,中山將中山港客運碼頭遷移到更加臨海的翠亨新區東片區。”中山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透露,中山港馬鞍港區新客運碼頭工程的碼頭部分已於2020年建成,后方包括聯檢大樓在內的總投資近100億元的碼頭綜合體項目已完成招投標,正在抓緊建設,與之銜接的道路、公交樞紐等周邊公建配套設施也正同步抓緊建設。未來該項目建成后,新客運碼頭正式運營,中山至深圳、香港兩地的航程將大幅縮短,成為中山擁抱深港的“海上紐帶”。
另外,隨著深中通道通車時間的臨近,中山市交通運輸局已與深圳進行對接,深入研究深中跨市公交線網方案,利用深中通道開通深中跨市公交,縮短兩市公交出行時間和交通出行成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