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廣東頻道

紅色題材佛山剪紙在廣州展出

2020年09月16日08:42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小小剪紙 時代記錄

  展覽現場

  中國是傳統手工藝大國,手工藝人用巧手創作出無數精彩的藝術品。這些作品,可以是優雅的案頭清玩,也可以是宏大敘事的時代記錄。

  9月3日起, “時代記憶——院藏紅色題材佛山剪紙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二樓高劍父藝術館展出。這個旨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大力弘揚抗戰精神,用好紅色資源的展覽,就讓我們看到“小手藝”的大氣象。

  既有地域特色 又有時代特色

  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之一,在東西南北各地流派紛呈,佛山剪紙是傳統廣東剪紙中最負盛名的品種之一。藝博院的專家介紹,佛山剪紙嚴格上來說其實是“刻紙”,即用刻刀而非剪刀刻出圖案造型,“按照制作材料和方法,佛山剪紙傳統上分為純色、銅襯、紙襯、銅寫、紙寫、銅鑿等各類。它以色彩豐富奪目、金碧輝煌見長,具有濃郁的嶺南地域特色。”

  據介紹,傳統的佛山剪紙以民間日用裝飾為目的。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佛山剪紙從傳統走向了現代,其用途、題材和技法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主題主要包括再現光輝革命歷史,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等。在語言和風格上,佛山現代剪紙具有鮮明簡練、熱烈昂揚的特點。佛山剪紙的創作者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創作出一大批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時代特點的剪紙作品。這類作品也成為畫報、雜志、展覽會上最為常見的作品。

  那麼這批展出的佳作是怎樣入藏的呢?展覽策展人、藝博院副院長黎麗娜介紹,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的佛山剪紙作品非常豐富,收藏有清代到現代的佛山剪紙。2002年,廣州藝術博物院向張拔征集了近百件佛山剪紙作品,這次展覽裡的大部分作品就是當時收藏的。張拔1962年起在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創作室工作,是當年創作室的代表人之一。他是番禺人,1948年畢業於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文工團。

  黎麗娜介紹,這批剪紙可以說是院藏裡極為集中與系統的紅色題材作品,記錄與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的革命與建設歷史,“剪紙創作者們,以剪紙這樣一種工藝,對歷史事件進行記錄,對人物形象進行塑造,喚起了我們的記憶。”

  展出30幅佳作

  本次展覽共精選紅色題材剪紙作品30幅,展品包括《東方的曙光》《星火燎原》《過雪山》《陝北會師》《游擊戰》《祖國頌》等,主要出自張拔、潘保琦、林載華、湯集祥、譚伯潮、楊永雄、梁志炎等幾位藝術家之手。

  展覽中,幾件以大型歌舞劇《東方紅》為題材的系列剪紙作品非常醒目。1966年,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的剪紙創作人員楊永雄、湯集祥、張拔、梁志炎、林載華、譚伯潮等人集體創作了剪紙作品《東方紅組畫》。這組作品在1966年的春交會展覽上受到好評。比如《過雪山》,是以《東方紅》第三場“萬水千山”中的“過雪山”一幕為題材創作的,畫面中人物形象與高大雪山緊密融合一體,體現出長征路上的艱苦,又讓人感覺到革命者一往無前的堅定信念。

  黎麗娜介紹,20世紀50年代,佛山市開始對佛山民間工藝進行搶救與恢復,1956年成立了佛山秋色工藝社,同年改名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該社除了聘請老師傅,還於1960年,聘請了原浙江人民出版社美術編輯張拔、潘保琦,以及廣州美院版畫系畢業生湯集祥等。同年還組織了剪紙創作組,聘請了當時著名的剪紙藝人梁朗生,並招募了一批學徒。這批佛山剪紙的創作人員對佛山剪紙的技法進行了創新。“可以說,現代佛山剪紙有他們的參與而得到了發展。這些具有現代美術基礎和功底的設計者,以佛山剪紙傳統技法為基礎,借鑒木刻、版畫、宣傳畫等藝術形式,創作出一批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時代特點的剪紙作品。他們不僅成為現代佛山剪紙的干將,也是中國現代剪紙的佼佼者。”(記者 卜鬆竹、王維宣 通訊員 李偲毓)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人民廣東

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