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廣東頻道

清遠打造紅色研學目的地

2020年09月10日09:57  來源:清遠日報
 
原標題: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傳播紅色歷史文化故事

  連州市東陂鎮馮達飛紀念館。(資料圖)

  馮達飛故居。(清遠日報簽約攝影師 劉志成 攝)

  英德紅旗茶廠保留當年知青下鄉用過的生產工具。(資料圖)

  鷹揚關。(資料圖)

  陳可鈺將軍紀念館正門。(資料圖)

  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

  近段時間,擁有豐富紅色資源的清遠迎來了不少紅色研學旅行團。9月3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與梅州、韶關、清遠、雲浮四市聯動舉辦“銘記烽火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走進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系列活動。連州市分會場活動在省立文理學院舊址所在地———東陂鎮西塘村舉行,進一步推動歷史的挖掘與活化,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傳播紅色歷史文化故事。

  近年來,以紅色旅游為載體的研學旅行成為熱門研學主題,而在擁有豐富紅色資源的清遠,怎樣挖掘、整合資源,成為教育、旅游多領域工作的重點。通過開展紅色研學旅行,集學習歷史、陶冶情操和觀光旅游於一體,把素質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通過游覽觀光、參觀體驗、研學教育和學習探討等多樣化形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20年7月印發的《清遠市關於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到,依托綜合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舊址、博物館、科技館、歷史文化遺跡、紅色教育資源、南粵古驛道、生態文明基地和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工礦企業、科研機構、現代農業產業園、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等資源,結合區情、校情、生情,遴選建設一批主題鮮明、管理規范、安全適宜、體驗豐富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來看看清遠有哪些紅色旅游線路和資源。

  1、清城區思源園

  該基地於2001年建成,位於清城區東城街石板村。清城區東城街石板村是清遠市著名的革命老區,這裡留存著清遠人民光榮的革命傳統和愛國熱忱的記憶。早在1924年,石板鄉(現石板村)的仁人志士就率先在石板鄉成立了農民協會,使石板鄉成為清遠大革命的策源地。

  基地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由“思源園”(牌坊)、“思源室”(展覽大廳)、“思源亭”、革命烈士紀念碑以及廣場五部分構成。室內還陳列著老游擊隊、老區群眾自大革命時期至今珍藏並提供的實物一批,頗有歷史價值。

  2、賴寅倣烈士紀念館

  賴寅倣是“文總”六烈士之一。1911年,賴寅倣出生於清遠縣龍塘鄉銀盞坳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先后進入廣州國立中山大學預科、中大社會系本科就學,參加中共領導下的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廣州分盟等進步組織。“九一八”事變后,他響應中共提出的關於“反蔣抗日”的政治主張,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1934年1月29日被捕,同年8月1日被殺害於廣州東郊紅花崗,時年23歲。

  賴寅倣烈士紀念館先后獲評為清城區和清遠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清新區陳可鈺將軍紀念館

  陳可鈺故居位於廣東省清新石潭鎮,始建於1933年,由藏書閣、景瑗圖書館和家屬住所組成。景瑗圖書館佔地76.4平方米,單層平房。后來,在景瑗圖書館右側建筑了一座兩層的藏書閣,內設藏書室、辦公室、寢室、警衛室和地下室。在景瑗圖書館后院增建環山亭和家屬住所,共佔地500平方米。

  4、清新太平鎮秦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太平鎮秦皇山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開展游擊戰爭活動的中心基地,是粵桂湘邊連江支隊第三團的常駐地。秦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位於太平鎮山心村委會,依托秦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司令部舊址建立起來,主要展現秦皇山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歷史。

  秦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建筑面積大約200平方米,館內通過文字、照片、實物等介紹秦皇山革命歷史。主要有秦皇山革命歷史、參與革命游擊隊員介紹、秦皇山戰斗故事等10個板塊內容,展現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此外,在山心村邊山嶺上有一座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秦皇山根據地紀念碑。紀念碑於2004年12月被清遠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清遠市委宣傳部公布為清遠市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5、英德紅旗茶廠

  紅旗茶廠始建於1951年,1958年建成投產,是全國最早、最大的大葉紅茶制造廠。舊廠房保存完整,漫步其中,廠房存放著各種蘇式制茶器械。在歷史上,紅旗茶廠所生產的紅茶,曾代表著英德紅茶的最高水平。紅旗茶廠歷史文化內涵深厚。國內外茶界評價英德紅茶達到國際高級紅茶水平,可與印度、斯裡蘭卡紅茶比美,被譽為中國紅茶的“后起之秀”。

  6、英德蘇維埃政府舊址

  英德魚灣蘇維埃政府位於英德市東部,是粵北重點革命老區之一。1928年,受黨的委派,參加過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的劉裕光到英德魚灣開展革命活動。1931年7月,魚灣農民協會決定打擊國民黨魚灣區長陳炳文的囂張氣焰,配合紅軍開辟革命根據地。同年8月28日,在劉裕光、梁展如、彭金華等的領導下,舉行了“魚灣暴動”,佔領國民黨魚灣區署。

  1931年8月29日中午,魚灣圩附近各鄉農民涌向魚灣圩西頭,到大同社學(即魚灣蘇維埃政府舊址)參加慶祝大會,並成立“魚灣蘇維埃政府”。這是清遠地區首個蘇維埃政權,也是當時廣東少有的幾個蘇維埃政權之一。

  7、佛岡湯塘革命遺址

  佛岡紅色革命文化資源眾多,分布在各個鄉鎮,以湯塘、高崗較為集中,近年來,佛岡不斷加強紅色革命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充分利用紅色旅游資源,形成了多條較成熟的紅色旅游線路:其中湯塘鎮洛洞村是革命老區,有“南國大寨”之稱,被列為“紅色旅游區”。

  8、連州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

  位於連州東陂的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連縣)的周圍聚集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既有秦漢古道、古村落,亦有馮達飛烈士的故居及紀念館等人文景觀,還有湟川三峽、連州地下河等自然景觀。未來,連州有望依托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的建設,結合當地豐富的文旅資源,打造深度旅游產品。

  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連縣)選址於連州東陂省立文理學院舊址之一———陳氏祠堂。

  馮達飛紀念館位於連州市東陂鎮,佔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於2005年落成,馮達飛紀念館以照片和文字資料為主,真實地反映馮達飛的革命一生。馮達飛故居建於清光緒八年(1883年)。  

  9、連山鷹揚關紅七軍戰斗遺址

  鷹揚關革命遺址位於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永和鎮上草村委會往西方向,距連山縣城23公裡。1930年9月底,紅七軍離開左右江根據地,向中央蘇區轉移,於1931年1月14日抵達廣西賀縣(現賀州八步區)桂嶺墟,其中部分紅軍於17日經板沖、爐沖口入連山上草鷹揚關,到鷹揚關的時候,在黑夜裡將一部分帶不走的小炮(山炮)和步槍,分開幾個地方掩埋。然后向北行,沿上草的萬裡坪、銅羅塘、大小眼、芙蓉山走向禾洞白石關等地,到江華與紅軍大部隊會合。紅七軍途經連山境內,紀律嚴明,待人親善,購物付款,沿途宣傳黨和紅軍政策。這是最早進入粵境的紅七軍,也是最早抵達連山境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武裝。鷹揚關革命遺址於1996年10月被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2月被清遠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清遠市委宣傳部公布為清遠市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4月被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縣委宣傳部公布為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0、陽山下坪革命老區

  陽山縣小江鎮下坪村是擁有光榮革命歷史的老區。1948年7月15日,時值農歷六月初九,在中共連陽中心縣委的領導和組織下,陽山人民在小江鎮下坪村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武裝起義,豎起了“陽山縣人民抗征抗暴義勇隊”的旗幟,打響了陽山人民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之后,陽山人民武裝力量一直活躍在陽山、連縣、乳源、英德以及湖南的臨武、宜章等廣大地區,建立了數十個游擊根據地,並建立了近200個革命組織,起義部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記者 毛遠策、朱文華)

(責編:張晨牧、李語)
人民廣東

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