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建設高標准農田 讓智能機械穿梭田間

朴馨語
2023年01月11日09:37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守住糧田,端穩飯碗,農業現代化至關重要。據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2022年糧食產量數據顯示,2022年度全國糧食產量68653萬噸,比2021年增長368萬噸。據不完全統計,在廣東的2700多萬畝水稻田中,機收率達93%,按照平均機收損失率下降1個百分點計算,理論上每年可增加糧食約1億公斤。

農業現代化發展如何依托科技現代化發展?如何打造高質量的現代農業?如何將農民從繁重的勞作中解放出來?近日,人民網記者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機械化工程專家羅錫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機械化工程專家羅錫文。受訪者供圖

看問題——

應用農業“高科技” 首先要先建設高標准農田

“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現代化的發展。如今,廣東農業科技應用百花齊放。”羅錫文認為,智慧農業系統、“灣區種質數字港”、無人農場的應用……雖然這些都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已顯示了巨大的應用前景。

據了解,十年來,廣東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8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88個。“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技術的應用,需要規模化生產才能產生效益。”羅錫文以水稻生產為例,南方田塊小、不規則、泥底層不平,這種情況下,農業科技很難出效果。羅錫文建議,推廣農業高科技,首先要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擴大連片種植的規模,加強集約化管理,要充分發揮各地正在建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在高標准農田建設中的作用。 

“推進農業現代化,既要靠農業專家,也要靠廣大農民。”羅錫文表示,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既要面向產業園,還要面向有想法、有意願的種糧大戶和合作社,要對他們加強科普培訓,並逐步向全國推廣。

看成果——

無人農場實現“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

2022年11月,在廣州增城華南農業大學水稻無人農場,兩台無人駕駛收獲機和一台無人駕駛運糧車正沿規劃好的導航路徑在金黃色的豐收稻田中協同作業。

廣州市增城區無人農場,多台無人駕駛農機正在協同作業。受訪者供圖

77歲的羅錫文站在田邊,看著一台台沒有駕駛員的農機穿梭在田間,對身旁的學生說,要爭取更多收獲機向一台運糧車卸糧,進一步提高無人駕駛農機的收獲效率。

自2004年起,羅錫文就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基於衛星定位的農業機械導航及自動作業技術的研究,可滿足旱地和水田作物耕整、種植、植保和收獲等環節精准作業需求。“基於北斗的精確導航技術,可以增產2%-3%,施肥量減少5%以上,提高土地利用率0.5%-1.0%。同時,由於可以每天24 小時不間斷作業,提高了農機利用率,也提升了經濟效益。”羅錫文說。

2020年,羅錫文和他的團隊在廣州增城區創建了全球第一個“水稻無人農場”目前,已在全國13個省已啟動建設26個無人農場。“過去一個人一天隻能割半畝地,而今天我們這個收獲機一個小時可以割6畝地。”羅錫文說。

如今,羅錫文團隊從水稻精量穴直播,到農業機械自動導航作業、無人飛機精准作業,再到農田精准平整等技術的應用,支持無人農場實現了五大功能,即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自動避障異況停車保安全,作物生產過程全監控,智能決策精准作業全無人。

看願景——

推進無人農場技術 讓無人駕駛機器穿梭田間

發展現代化農業,提升農業競爭力,關鍵是要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羅錫文在田間指導研究生。受訪者供圖

“現在的農田裡,你能看到的還在種地的人,大都是五六十歲甚至年紀更大的農民,等他們更老了,誰來種地?”羅錫文答——智能機械來種。1949年,我國平均糧食畝產量隻有68.6公斤,而到了2022年,這個數字變成了420公斤。在有限的土地上產出了更多的糧食,養活了更多的人口,“這是農業科技發展的顯著成果。”羅錫文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羅錫文表示,在農業生產方面,也要同樣推動綠色農業發展。智慧平台監管和無人機監管技術的應用,以減少種植過程中化肥、農藥的使用。華南農業大學根據水稻長勢進行精准對靶施肥的結果表明,可以減少28%的施肥量。

“耕牛退休、鐵牛下田、農民進城、專家種地”這是這些年羅錫文常挂在嘴邊的幾個詞。“農民都進城了誰來種地?我們的無人農場技術去。”他希望,未來的某一天,農民在遮陽傘下的椅子上休息,遠遠看著田裡的無人駕駛機器作業……

(責編:朴馨語、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