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看粵美︱守護美好 東莞濱海灣新區生態蝶變

海邊音樂會上演,聽眾樂在其中。東莞市濱海灣新區供圖
傍晚時分,海風輕拂東莞市濱海灣新區(以下簡稱“新區”)濱海景觀活力長廊東寶公園,鮮花與綠草共舞。蹣跚學步的孩童、忙碌一天的上班族、退休的銀發族們不約而同來到這裡,或是散步、慢跑、聊天,賞一輪夕陽入海,或是聽一場海邊音樂會,共唱紅色經典……
小男孩觀望遠處海景。王雅蝶 攝
過去,東寶公園是一塊坑塘荒地,土壤鹽鹼化嚴重、岸線海水侵蝕明顯、生態脆弱、環境景觀較差。經過土壤修復工程、海岸治理工程、公園美化工程等綜合整治,東寶公園所屬的茅洲河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項目已完成整治修復海岸線450米,實現海堤生態化350米、海堤外濱海濕地恢復面積約1000平方米,海岸線濱海濕地生態植被恢復面積約5000平方米。
如今,東寶公園蝶變為東莞市首個貼近濱海風光的生態濕地公園、新區42公裡濱海景觀活力長廊的起點、門戶濕地公園,是新區守護美好,保護生態環境的生動縮影。
美麗公園一角。王雅蝶 攝
夕陽與海。王雅蝶 攝
自2017年10月新區正式揭牌以來,堅持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共贏”,打造濱海生態宜居智慧新城,規劃多條生態廊道和濱海景觀廊道,在生態環境方面制定統一的規劃大綱,邀請國內外專家建言獻策。
潔淨的生態長廊。王雅蝶 攝
據介紹,新區提出構建“一廊三綠心三水系”生態空間布局,基於大型生態斑塊及線性水岸,通過多條二級生態廊道構建網絡化生態結構,打造山水林田湖草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
飛機掠過濱海灣新區。王雅蝶 攝
“一廊”為濱海景觀活力長廊﹔“三綠心”為5000畝的威遠島森林公園、3000畝的濱海灣中心農業公園、2000畝的磨碟河濕地公園﹔“三水系”為太平水道水岸公園帶、磨碟河水岸公園帶、茅洲河水岸公園帶,搭建內外貫通的生態骨架,強化新區內部生態網絡的串聯性和功能復合性,滿足居民日常休閑游憩需求。
苗涌生態長廊風光。曾俊榮 攝
目前,濱海景觀活力長廊龍苗段加快推進廣場、沙灘、網球場、科普園、濱水台地、九曲花街等公共設施及周邊綠化的建設。一場場生態蝶變正在新區發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