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佛岡探索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
讓黨旗飄揚在鑄魂育人一線

民安中學是清遠佛岡最偏遠的學校之一,校內留守兒童較多,其中不少是“學困生”和“問題學生”。今年秋季開學以來,該校配齊領導班子,增設了政教處,在教學、德育、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學風校風得到明顯提升。
薄弱校迎來發展新契機,這與一場改革直接相關。今年初,《關於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印發。佛岡搶抓機遇,積極探索,從規范組織體系、加強隊伍建設、完善制度機制等關鍵環節入手,穩慎推進改革。
與此同時,各校著力畫好黨建業務同心圓。將黨小組建在年級組、學科組上,把好方向促管理、教學雙提升﹔黨員教師爭先樹立課堂教學標杆,帶領廣大教師提升素養能力……改革成效初顯,黨組織成為學校教書育人的堅強戰斗堡壘,為佛岡教育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強組織
筑牢基層戰斗堡壘
佛岡有公辦中小學校幼兒園69所,在推進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中,該縣結合各學校黨員隊伍狀況和學校工作實際,通過“單獨組建、聯合組建、就近挂靠”等方式,優化設置學校黨組織63個、黨小組121個,從而構建起“設置合理、體系完善、作用發揮”的學校黨組織體系。
“佛岡這項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離不開縣委的重視支持、高位推動。”佛岡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玉英說,今年3月,佛岡成立了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工作專班,將縣委組織部、縣直機關工委、縣委編辦、縣教育局等單位納入其中。工作專班按照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協同開展工作,經調研摸底制訂了優化設置方案,為改革提供了組織保障。
聚焦學校黨組織和行政事務“誰主管、誰來管”問題,佛岡制定了一系列議事決策制度范本。各校參考范本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出台各自的章程制度,從而建立起黨組織全面領導、分工負責、科學決策、民主監督的管理機制體系。
“以前隻需學校行政會議一次過,現在黨組織集體研究決策更科學,成效更好。”佛岡縣第一中學黨委書記朱志勇說,在校園管理中,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帶隊伍、保落實,有效提高了重大問題的解決能力。
建隊伍
選優配強黨政領導班子
選優配強學校黨政領導班子,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佛岡結合全縣各學校黨員隊伍狀況和學校工作實際,增設中小學、幼兒園黨組織書記職數11個,專職副書記職數22個。
對於新增的33個黨組織領導職數,佛岡嚴格按照標准條件和程序,注重從黨性強、懂教育、會管理、有威信、善於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優秀黨員干部中選拔。新任命11名黨組織書記由原來的書記校長“一肩挑”轉任提拔、22名專職副書記由副校長轉任提拔,既確保黨組織領導班子的專業化,又讓書記和專職副書記能集中精力抓黨建。
佛岡對中小學校副校長職位實行競爭上崗,通過面試答題和演講競聘綜合考察競聘者的思想素質、業務水平及管理能力,最終擇優選拔出11名小學副校長和8名初中副校長。同時,對於黨組織書記和校長分設的學校,佛岡要求黨員校長兼任黨組織副書記,所有黨員副校長同步進入黨組織班子,進而強化黨組織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
動真格的調整,換來一支有能力、有干勁、有擔當的嶄新隊伍。以初中為例,佛岡新一屆初中黨政領導班子平均年齡為44歲,比改革前降低7歲,40歲以下的年輕校長佔比提高了33.3%。
“從目前社會的反響和學校教師的反映來看,新上任的學校領導班子都很不錯,他們樂於接受新崗位、迅速進入新角色,有自己的規劃,為學校管理打開了新格局。”李玉英說。
謀發展
黨建與業務互融共促
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是加強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重要舉措,是推動學校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障,也是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改革推進,黨組織作用從“政治核心”擴展為“全面領導”,不但聚焦主業,還全面參與,推動黨建與業務互融共促,佛岡校園裡處處綻放“紅色力量”。
振興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黃錦蘭說,學校把黨小組建在年級組上,既讓黨建和業務同心同向,也讓黨小組成為年級組教師思想覺悟、師德師風和保教業務的“吹哨人”和中堅力量。
龍山鎮中心小學黨委書記張秒新感慨地說,“今年國慶期間佛岡突發疫情,黨員教師踴躍報名參與防疫志願服務﹔黨員教師還帶頭參加教學比賽,通過組建團隊,集體備課、磨課、評課,促進全體教師專業化發展,教研氛圍越發濃厚。”
在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下,黨員教師的身份意識、主人翁意識、擔當意識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已成為教書育人的堅強堡壘。
佛岡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黃成灼表示,佛岡牢牢把握改革工作的關鍵環節,把完善學校黨的組織體系作為改革重要支撐,把抓好干部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改革基礎工程,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改革工作的根本標准,通過加強精准指導,壓實各級責任,積極穩慎推進,有力有效推動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各項工作落地落實,為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南方日報記者 蘇晨 賀歡 黃小東 湯思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