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東湛江:第一書記聚力“五大振興”

聚力產業振興筑基  富民強村注入新動能

朴馨語
2022年11月08日14:21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駐村第一書記扎根基層,他們是鄉村振興承上啟下、左右連橫的特殊角色,必須練好“把舵、宣講、沖鋒、搭台、化解、參謀”六種“內功”,才能更好助推鄉村“五大振興”全面落地生根。

近年來,廣東湛江市面向282條鄉村振興重點村擇優選派駐村第一書記,湛江市委組織部通過制定職責清單,聚焦湛江市委“三化三大”發展思路,發揮第一書記“發展領航員、黨建指導員、民生服務員、基層調解員、攻堅先鋒員、政策宣講員”作用,為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注入澎湃動力。 

鄉村要振興,群眾要致富,產業是關鍵。湛江市以產業振興為抓手,扎實推進“進基層大調研、進黨校大培訓、進擂台大比武、建機制促實效”培訓實踐活動,廣泛凝聚駐村第一書記的共識,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特色鄉村產業等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多形態的村級集體經濟合作模式,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筑牢產業振興發展之基,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讓群眾更加有獲得感。

勇於探索、善於運用,才能跑出鄉村振興的加速度。依托學校優勢科技資源,廣東海洋大學派駐遂溪縣河頭鎮虎溪村第一書記梁永回堅持走科技賦能產業振興道路,積極建設水稻試驗基地,引進海大黃永相教授團隊雜交稻新品種研發、示范與繁育創新項目,並將10畝試驗基地設置在虎溪村委會塘墩村民小組。通過科研攻關,該村解決新墾造水田水稻種植的實際問題,助力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在守牢耕地紅線的同時,通過鄉村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落實工業化發展理念,實現村集體經濟質的飛躍?廉江市石城鎮山頭村駐村第一書記鄧斯奇給出秘訣:推動撂荒地復耕復種。他計劃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協調湛江市供銷社與石頭嶺、龍窩江村合作社合作,由供銷社提供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合作社購買整套農用機械並培訓耕作隊伍,強力推進撂荒農田復耕工作,預計兩年左右可以利用起80%以上撂荒農田。

為了推動土地流轉整合,他堅持“撂荒地復耕工作推進到哪裡、政策宣傳就跟進到哪裡”原則,大力向村民宣傳、講解國家土地復耕復種政策和土地集約化經濟效益,在全村樹立起堅決整治撂荒地問題的“風向標”,充分調動了群眾自主復耕復種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開展村民登記簽約和進駐測量隊伍實地測量,為接下來連片化開發復耕復墾做好准備。依托土地流轉,積極盤活560畝土地資源,引入產業項目,和中華籽粒莧全產業鏈示范項目團隊簽約,促進村集體年收入增收11余萬元,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注入了新活力。

山頭村的成功經驗,是湛江通過盤活土地資源實現富民強村的一大縮影。自去年7月駐村工作以來,第一書記們充分發揮“尖兵”作用,結合駐村實際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因地制宜提升土地效益,盤活利用閑置土地,輻射帶動本村及周邊村的群眾就近就業,有效破解集體經濟薄弱難題,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坡頭區南三鎮東湖村由於大部分勞動力外出經商、務工,大量土地被閑置,駐村第一書記馬峰立足實際,把撂荒的土地流轉給村裡從事種植的貧困戶,引進了黃金百香果、紅心番石榴和台灣鳳梨等經濟作物,通過幫扶單位提供種苗、化肥和技術支持引導貧困戶種植,改變村民種植芝麻、花生、番薯等規模小附加值低的農作物種植模式,從“農作物”種植向“經濟作物”種植,良好的經濟效益促使農戶轉變思想觀念,從“要我種”到“我要種”。

隨著鄉村游、周邊游概念的興起,大文旅開發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路徑之一。以“荷花蓮藕”為特色的坡頭區乾塘鎮乾塘社區風光優美,每逢荷花盛開時節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但因資源挖掘利用不足,集體經濟發展一度受限。經過深入調研后,來自廣州市青年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的坡頭區駐村第一書記鄭先統以大文旅開發的理念為指引,開出了發展“良方”,建議打造“荷你偶遇好時光”特色主題文旅,規劃推進三個“1+N”建設,即1條樂游路線、1條藍色美食街、1個特色民宿區,打造N個網紅打卡點、主打產品、文化主題,以此打響乾塘的文旅招牌。

坡頭區乾塘鎮推進蓮藕種植基地化、產業化,打造乾塘萬畝荷塘現代產業園。李青遠 攝

(責編:朴馨語、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