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立足灣區 協同港澳 面向世界

廣州南沙加快建設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

本報記者 程 龍 羅艾樺 姜曉丹
2022年11月06日10: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風從海上來,潮涌珠江口。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

當前,廣州市南沙區加快建設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珠江蜿蜒,匯入南海。廣州南沙,正處於江海交匯處。

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提出,加快推動廣州南沙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更好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9月19日,廣東省推進實施《南沙方案》現場會在南沙召開,圍繞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就實施《南沙方案》、促進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進行研究部署、推動落實,要求廣州市及南沙區扛起主體責任、屬地責任,舉全市之力、全區之力推進實施。

高質量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浪潮奔涌向前

走在綠樹成蔭的南沙街頭,不時可以看到一輛頭戴“帽子”的汽車駛過——這是小馬智行推出的自動駕駛汽車——車頂是它的傳感器和雷達,可以探知車輛數百米范圍內的物體。

2017年10月,小馬智行在南沙安家。短短數年,小馬智行已累計超過1300萬公裡路測裡程,成為國內首個獲得出租車經營許可的自動駕駛企業。“唯快不破,是小馬智行發展的重要法寶。當年南沙拿出魄力來支持自動駕駛這個新事物,對我們是莫大的幫助。”小馬智行首席執行官彭軍說。

小馬智行的快速發展歷程,正是南沙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動注腳。近3年,南沙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年均增長106%,並集聚了逾620家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企業。2021年,南沙更是有包括小馬智行在內的11家企業入選廣州“獨角獸”創新企業榜單。

南沙科技創新浪潮奔涌向前,也為粵港澳科技聯合創新帶來了更多新機遇。

南沙濱海公園裡海風習習,綠影婆娑。不遠處的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裡,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機櫃延伸出的百兆網絡專線,將國家超算與香港科創力量緊緊連在一起。

香港科技大學張欣教授研究團隊開展單車運動員阻力測試等科研攻關項目,助力中國香港單車運動員李慧詩在奧運會上獲得一枚寶貴銅牌﹔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邵敏華教授團隊研發新型氫燃料電池,在電池耐久性方面創下紀錄﹔香港物理海洋學家甘劍平教授團隊開發全國首個互動海洋模擬系統和可視化平台“波浪海洋”……目前,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已服務港澳及海外200多個科研用戶團隊,使用的超算總資源數超過2.1億核時。

“香港科學家不僅可以在港申請國家科研項目並獲得資金,還可以共享數據和科研設備。”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院長高民表示,粵港澳三地之間的協同創新已進入“黃金時代”。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正以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為依托,加快建設國際科創中心。南沙處於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人”字形走廊的交會點,是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南沙科學城、明珠科學園和冷泉、識海、風洞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加快建設。

南沙粵港澳創新合作示范園建設正酣,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已落戶南沙,已經正式動工建設﹔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已匯聚16個院士團隊,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列入國家專項規劃,年產30發運載火箭的產業化基地已經封頂,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推進建設……南沙正在邁出創新發展新步伐。

對外開放門戶:打造連接全球的貿易大通道

距香港38海裡、澳門41海裡,方圓100公裡范圍內匯集了大灣區11座城市以及五大國際機場……南沙正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區的重要樞紐性節點。

“畢加索的名畫從歐洲到香港,再從香港直接以保稅的方式進入南沙展廳,十分便捷順暢。”大灣區國際藝術品保稅產業中心董事長楊眉扎根南沙創業,看中的正是南沙四通八達的獨特優勢。她說:“藝術品保稅是一項新事物,港澳在國際藝術品展覽、交易方面有著成熟的經驗和豐富的資源,我們可以通過港澳連接全球。”

南沙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從南沙海港大廈頂部俯瞰,潮平岸闊,港區盡收眼底。在基於北斗導航而建的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一輛輛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在紅色巨型岸橋下穿梭自如。

“這是我國首個由國內科技力量聯手打造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有4個10萬噸級海輪泊位及配套集裝箱駁船泊位。”南沙區政協副主席、區商務局局長謝曉暉介紹,2021年南沙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766萬標箱,截至2022年8月,已開辟150條外貿航線,通達全球200多個港口城市。

5月30日,隨著一聲鳴笛,由廣州港南沙港區發出的首趟中歐班列從南沙港南站駛出。滿載著空調、液晶顯示屏、燈具等“中國制造”商品的集裝箱經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發往歐洲內陸。“目前廣州港中歐班列路線通達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德國、波蘭等地,實施‘國際班列+港口+園區+產業’運營新模式,實現海上絲路與陸上絲路的無縫銜接。”廣州港集團副總經理宋小明說,去年底南沙港鐵路開通,打通了海鐵公聯運“最后一公裡”,大大提高南沙連接全球的能力。

“進口的車厘子從南沙港卸船到運抵廣州江南水果批發市場,僅耗時2小時4分鐘。”一顆小小車厘子的旅程,展現出南沙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的實力與信心。“今年1—7月,南沙口岸進口冷鏈商品數量同比增長81.41%,我們致力於將南沙港打造成為聯通海、陸、空、鐵的立體物流網絡中心。”南沙海關副關長陳曦介紹。

“依托國際樞紐大港、貿易便利化政策制度優勢,建設全球優品分撥中心、全球溯源體系等貿易數字化服務品牌,南沙正加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買全球、賣全球’貿易大通道,強化國際供應鏈樞紐服務功能。”廣州南沙開發區黨工委政策研究與創新辦公室主任劉家君表示。

優質生活圈:構筑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熱土

9月1日,南沙區篤學路一號迎來了一個特殊日子。

“3——2——1!”一隻栩栩如生的“紅鳥”破屏而出,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開學典禮活動現場翱翔環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推進建設以來首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機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式開學,迎來首批500名碩博研究生。

“‘紅鳥’是港科大追求創新的精神標志,從港科大到港科大(廣州),從1.0到2.0,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已深深印在港科大的DNA裡面。”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表示,依托大灣區制造業的成熟積累,學校以南沙與港澳全面合作為契機,助力建設大灣區科技產業創新基地。

趙子昂放棄多所國際高校的錄取,成為港科大(廣州)2022級“紅鳥”碩士班的學生。他說:“學校交叉學科的架構最吸引我,而且港科大(廣州)立足大灣區,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后的就業創業空間更廣闊。”

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建成開學,港式國際化社區規劃建設項目加快推進,首批16名港澳工程人才獲頒職稱証書……便利港澳居民工作生活的基礎設施和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南沙逐漸成為港澳青年樂居樂業、創新創業的熱土。

南沙蕉門河畔,一片名為創享灣的建筑群裡,承載了許多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夢想。

“我們設有交流區、展示區、路演區、綜合服務辦公區等,為港澳青少年‘樂游、樂學、樂業、樂創、樂居’提供全方位服務。”入駐創享灣的南沙區港澳青年五樂服務中心理事、香港青年陳智誠說。2019年,陳智誠把自己的項目扎根南沙,帶領“折疊空間智能家居”“天軌智能充電系統”兩個創業項目多次獲獎並取得發明專利。

據統計,南沙已建成11個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累計簽約入駐港澳青創項目團隊超過300個,越來越多青年人來到這裡追夢、圓夢。

灣區有大未來,南沙有大機遇。“《南沙方案》賦予南沙新的重要使命,標注了南沙新的歷史方位和奮斗坐標。”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盧一先說,“我們將全力做好深化與港澳全面合作這篇大文章,加快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台、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和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杆,奮力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更好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圖1:位於廣州南沙蕉門河畔的創享灣建筑群。

圖2:在南沙安家的小馬智行自動駕駛汽車。

圖3: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

以上圖片均為劉偉攝

版式設計:張丹峰

(責編:王雅蝶、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