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聶新平:這是前無古人的創舉!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2021年9月17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挂牌成立。日前,合作區挂牌一周年成績單出爐——聚焦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等“四新產業”,合作區發展集聚效應逐漸顯現,成為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
澳資企業總數近5000戶、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1000多名澳門專業人士獲跨境執業資格、超7.4萬人次澳門居民在橫琴就醫……一年來,與澳門一水一橋之隔的橫琴,不斷奏響粵澳和鳴的嶄新樂章。
值此之際,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副主任聶新平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在“一國兩制”下,實現了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這是前無古人的創舉,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為大灣區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聶新平。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合作區一年來在制度創新、規則銜接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進展?現階段粵澳融合的程度如何?為了進一步促進琴澳一體化,接下來合作區有哪些工作規劃?
聶新平:粵澳的機制銜接、規則對接是合作區一項重要任務。去年9月17日合作區揭牌以來,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政策創新和規則銜接的專職小組,到現在已經開了12次會議,出台了規則銜接的工作指引,明確了12個規則銜接路徑,推出了30項年度的規則銜接任務清單,概括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推進“一線”放開“二線”管住規則銜接。“一線”的橫琴口岸(二期工程)客貨檢通關設施正在加快推進,預計年底可以建成,屆時(客貨車檢區域)將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型通關模式,“二線”5個通道、7個海關監管作業場所也正在加快建設,馬上在合作區揭牌一周年之際就會(主體工程)落成,同時智慧口岸平台也在加快建設,(力爭)年底具備封關運作條件。屆時合作區的開放模式將會發生一個根本性的變化,給兩地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帶來更多的機遇。
二是推進人員往來高度便利的機制銜接。從9月1日起,在澳門的外籍人士將實施更加便利的簽証政策,同時我們對澳門非營運的單牌車也全面放開指標限制,降低了澳門單牌車在內地保費,費率降低30%。,也通過一些機制性的安排,澳門單牌車的司機在澳門就可以辦理內地通關用電子標簽及領取海關“簽証簿”,澳門單牌車司機無需攜帶司機卡通關,辦理自助通關手續的司機,也不用到邊檢採集生物信息,這些都給通關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同時,我們也拓展了專業人士在內地執業的領域,目前有超過1000名的澳門建筑、設計、旅游、醫療方面的專業人士獲得了內地執業資格。
三是推進跨境金融創新方面的機制銜接。我們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合作區的企業到澳門發行企業專項債,我們QFLP(外商投資股權投資類企業)已達到了27家,我們推進了“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截至6月末)跨境理財通跨境收支超過了3000萬元。粵澳跨境數據驗証平台投入使用,通過區塊鏈等技術,使得澳門居民的資信信息可以在琴澳兩地,非常快捷地實行可信驗証,“工銀琴澳通”12項跨境金融服務落地實施,極大便利了琴澳居民。
四是推進市場准入方面的規則銜接。我們正在加快制定放寬市場准入清單,我們在澳門設立了辦事處,為澳門投資者到合作區發展提供全程的服務,澳門投資者在澳門就可以實現商事登記“跨境通辦、一地兩注”。澳門個人經營者跨境備案制度我們也進行了創新,我們在全國率先啟用“企業專屬網頁+港澳建筑工程領域跨境備案”系統,我們還推出全國首個葡語國家及地區稅收合作辦公室,為澳資企業和澳門居民跨境納稅提供優質的服務。澳門居民在橫琴一些工程方面的糾紛,我們也專門成立了跨境工程的國際商事調解中心,這些措施都對於便利兩地居民的商事准入,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做了很多很好的銜接對接。最近大家可能也都留意到,在職業技能認証方面的,我們還專門推出了“一試多証”,就是通過一次考試能夠獲得內地和澳門的多個職業技能的証書,這個專項活動已經落地和舉辦。
五是推薦法律服務方面的規則對接。目前在合作區的聯營律師事務所已經達到5家,在合作區執業的澳門律師達38名,我們還成立了一系列包括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台、橫琴國際仲裁院、港澳中小企業法律服務中心等法律服務平台,針對澳資企業、澳門居民,我們集合了內地和港澳兩地的公証師、律師、調解員80多名,為澳門居民、澳資企業提供一站式優質的公共法律服務。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國際國內雙循環交匯的地方,我們俗話經常說這裡是咸淡水交匯的地方,是制度創新、規則銜接的一個富礦,特別是隨著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體制的高效運行。在橫琴生活就業的澳門居民越來越多,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需求越來越多樣,應用場景十分豐富,我們將針對澳門居民、澳資企業在合作區發展的需求,不斷通過小切口的改革,通過一些技術性的安排和靈活變通的措施,實現更多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推動琴澳兩地一體化發展。我們未來三年計劃實現規則銜接事項超過100項。
“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體制下建設合作區,您在新體制下工作的過程中,有什麼樣的感受?
聶新平:合作區“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體制是全世界獨一無二、是前無古人的一個創舉,能夠在合作區工作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的一大際遇,也是一個難得的一個機會,我們每天面臨的東西都是新的,都是挑戰性的,一年下來我覺得也是取得了很大的收獲。
目前在執委會我們有31名澳門同事,我們每天在一起朝夕共處、共商共建,圍繞著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個目標,雙方“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主動靠攏,相向而行,取得了很多創新性的突破。
非常感謝我們的澳門同事,從他們身上學會了很多規則方面的意識,法律方面的意識,以及國際化方面很多好的做法,這一年我們自身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如果要說體會的話,我覺得有三點:
一是充分、良好的溝通交流是合作區平穩起步的關鍵所在。合作區體制確實非常獨特,雙方都來自不同的制度背景,所以在一起工作確實有很多的挑戰。同時合作區這個體制設計把過去黨委政府的很多職能做了一些調整。一年來,特別是在面對獅子山台風的襲擊也好,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也好,包括一些民生方面的問題也好,我們在處理起來原有的一些機制都不適用了,我們重新組建了執委會和派出機構,甚至包括珠海市在一起的聯合指揮體系,大家在一起共同形成合力,圓滿地解決了很多民生問題,把台風的影響降到了最低,合作區疫情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確保了合作區發展的平穩大局。
二是明確清晰的制度規則是合作區高效運轉的重要支撐。在工作中我們也體會到澳門的同事嚴謹、專業、重程序、重法律,內地的同事靈活,務實、積極、高效,雙方各有所長。澳門方面習慣於“謀定而后動”,一件事情前面進行非常充分的論証,一旦確定就不再輕易變動,而內地的習慣打法是“摸著石頭過河”,相繼抉擇,不停地變。雙方這種做法在一起的時候也會有一些不適應的地方,但是我們通過一年的實踐,建立了一系列簡明高效的規則制度,使得雙方的優勢能夠更好的融合,使得合作區既有效率,又有規則,更加適應國際化的競爭。
三是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是合作區行穩致遠的必選路徑。澳門是自由貿易港,鏈接國際,決策鏈條短,自主性強,具有很多獨特的優勢,合作區離開澳門,就是一個普通的新區,沒有任何獨特之處。正因為和澳門深度合作,合作區才獨一無二。如果把澳門的這種優勢和我們內地資源廣闊、市場廣大、效率高、人才多等各種優勢結合在一起,合作區就一定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未來我們無論是在產業發展、人才引進,甚至包括元宇宙等各個方面,我們都將很好地發揮好澳門的優勢,結合內地所長,把“兩制”之利發揮到極致,我相信合作區未來之路越走越光明。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廣大澳門青年人才提供了機遇和平台,尤其是粵澳深度合作的推進,為澳門青年在就業創業,以及幫助有能力有才干的年輕人闖出澳門,增加雙方優才的高水平交流合作區都採取了哪些舉措,成效如何,下一步招才引智有什麼規劃?
聶新平:在橫琴工作生活的澳門居民大幅增加是我們的目標之一,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還是要大力發展合作區的“四新”產業,就是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和現代金融,推動產業實體化運營,為澳門居民,特別是澳門青年,創造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
去年以來,我們針對澳門居民,特別是澳門青年來合作區創業就業推出了“澳門青年實習計劃”,幫助他們能夠盡快熟悉合作區的就業環境。我們面向澳門青年推出了定向的招聘計劃,有400多個就業崗位定向面對澳門青年進行招聘。同時,我們出台了相應的措施來拉平琴澳兩地的就業成本和收入差距,減少澳門青年在合作區就業和生活的后顧之憂。
我們針對澳門企業、澳門居民所有的扶持措施都是在普惠的標准基礎之上上浮20%。同時,我們連續舉辦了三屆橫琴科技創業大賽,每屆拿出3億資金來鼓勵青年創業創新,很多澳門青年的項目都獲得了大獎。我們還計劃升級澳門青年創業谷的容量,為澳門青年在橫琴創業提供更好的空間環境。
前幾年硅谷有一個代表團來大灣區訪問,訪問以后,他們對大灣區的這個創新活動表示欽佩,但是他們也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大灣區的創新和硅谷的創新最大的不一樣就是:在硅谷他們看到的是各種膚色的人在一起進行科研和創新,在大灣區都是黃皮膚。其實對於合作區來說,我們要發展“四新”產業,要實現創新要素明顯集聚,特色產業加快發展,最大的短板就是人才。我們未來希望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化人才到合作區來發展,所以我們精准對接澳門的優才計劃,推出了“琴澳跨境人才工程”,利用澳門包括澳大、澳科大以及澳門技術創新研究院等平台吸引國際海外各種膚色的人才,到澳門居住,在澳門進行科研,在合作區進行轉化,在合作區工作,精准地來鏈接全球的高級人才。為此,我們將制定專項的人才政策,推出海外人才專項資金和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基金。對於海外人才到澳門落戶,合作區相應的會提供“安家費”、“落地費”和“科研平台啟動費”﹔在合作區進行成果轉化,我們將提供相應的投資基金的支持,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服務,並提供海外人才創業園等一些空間載體。
我相信,通過琴澳兩個計劃的銜接,未來也會在這裡看到各種膚色的創新人才在這裡共同開展合作,為大灣區打造高質量人才高地提供更好地支撐。
今年執委會成立了元宇宙專班,未來要打造元宇宙超級試驗場,並在近期公布的“穩經濟30條”政策中,提到下一步合作區要培育發展元宇宙等新業態,請新平主任介紹下橫琴的元宇宙產業發展計劃?
聶新平:我們研判元宇宙是人類的一次“數字化大遷徙”,它給產業、技術和社會帶來的機會和影響,深不可測。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四新”產業,我們不能夠在傳統的賽道上跟別人去競爭,我們是希望通過元宇宙這個總的牽引,來把合作區的“四新”產業,拉到一個新的賽道上,實現新的發展。無論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還是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產業,都跟元宇宙密不可分,元宇宙都可以給這些產業帶來很好的發展機會。
橫琴合作區發展元宇宙有四個獨特優勢:
一是政策的優勢。中央賦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一系列的特殊政策,特別是“雙15%”的企業所得稅和人才所得稅的政策,大大降低了企業、人才的在這裡的營商成本。二是開放的優勢。那就是琴澳一體化,“一線”放開,“二線”管住以后,兩地之間往來高度便利,我們可以利用好澳門這個平台,更好地實現國內和國際元宇宙的連通互動,可以更好地參與元宇宙規則的制定和技術的升級。三是場景的優勢。澳門橫琴都有著豐富的文旅資源,長隆、創新方、大三巴、官也街等,這些創新資源都是元宇宙發展非常好的落地場景和IP,深受廣大元宇宙企業的喜愛和青睞。四是技術的優勢。橫琴前期布局了很多創新機構,恰恰都圍繞著元宇宙,包括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台、廣東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等,加上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的創新研究院等,都和元宇宙的這些技術創新密切相關,可以提供很好的支撐。
橫琴發展元宇宙,我們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打法。我們認為這是一盤大棋,不是簡單的出個政策,營造幾個應用場景,就能夠實現的。元宇宙的發展,關鍵是要抓住行業發展的痛點,產業發展的難點,所以我們打造的元宇宙超級試驗場,將會成為橫琴發展元宇宙的一個總入口,這個超級試驗場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它是一個公共平台,由政府來打造,面向公眾免費開放。第二它是一個驗証平台,目前元宇宙的發展,各種技術層出不窮,真真假假,每家都說自己的最好,那麼我們需要一個平台來驗証,一方面是市場的驗証,一方面是技術的驗証。第三它是一個協同平台,元宇宙不是哪家企業就能包打天下建成的,必須是各種各樣的企業協同作戰、密切合作才能實現更好的體驗。第四這是一個孵化平台,也是個催熟平台。現在元宇宙的技術還非常稚嫩,迭代很快,這也是元宇宙技術得到商業化應用的一個障礙。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台,讓各種最新的技術在這個地方快速地迭代,能夠催熟,和一些實際場景能夠結合,更好地商業化。這是我們超級試驗場的四個特點,這個超級試驗場由“一基、兩翼、四個空間、N個配套活動”構成。
“一基”就是我們在長隆科學樂園3000平米的集中空間,來打造一個超級試驗場的核心區,包括項目的招募機制、篩選機制、展出機制、測評機制和獎退機制。在這個基礎之上,“兩翼”,一個“翼”是市場檢驗,利用長隆每年超過2000萬的游客,把它導流到超級試驗場,讓試驗場裡的各種技術、各種場景能夠直接面向消費者接受檢驗,我們將通過技術手段抓取消費者的面部表情和語言,對它進行評價,實時測評,同時利用大數據跟蹤消費者在入場前、入場中、入場后的評價,形成一個客觀的市場評價。另一“翼”是技術測評,我們將建立一個元宇宙技術測評中心,是一個專業的第三方平台,對超級試驗場的各種項目和技術做出測評,給出公允的意見和評價,幫助企業發現問題,推動技術進步。“四個空間”,第一個空間是企業展場,展示各個企業的獨門絕技﹔第二個空間是融合展場,展示多個企業合作成果﹔第三個展場是實景展場,由企業出題,像長隆、創新方等一些文旅企業來“出題”,參展企業來“揭榜”。第四個展場是虛擬展場,主要是展出各種創作者工具,高效便利的創作者工具來推動元宇宙創作者經濟的發展,推動 IP的二次加工和交易,在這個基礎之上,利用好澳門這個平台,打造元宇宙的一個NFT確權出海交易中心。
我相信通過超級試驗場這麼一個構想,能夠很好地解決當前國際國內元宇宙產業發展的痛點和問題,能夠推動元宇宙的技術進步、產業落地,使得合作區成為這個元宇宙產業發展的集聚區,規則標准的制定者、參與者和未來元宇宙發展的一個“重要玩家”,給合作區“四新”產業發展,給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帶來很好地促進作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