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合作區執委會主任李偉農:未來還要不斷融合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挂牌一周年之際,合作區執委會主任李偉農接受媒體專訪,對合作區一年來的成績進行盤點,並對合作區下一階段的工作進行謀劃。面向未來,他斬釘截鐵地說,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也會圍繞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目標開展有關工作。
李偉農。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去年9月5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公布,到現在為止一年時間了,合作區開局首年,合作區方面做了哪些方面的嘗試來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您對這一年的成績單是否滿意呢?
李偉農:合作區在中央政府、省委政府以及特區政府的支持之下開局良好。這12個月裡,合作區在有效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也開展經濟工作,尤其是在應對珠海和澳門多輪疫情的影響下,合作區的區域生產總值上半年達到了223.93億,同比增長也達到2.5%,另外在全口徑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方面也達到200.27億,同比增長2.2%。這一方面的工作,有賴於國家的支持,有賴於中央的支持,有賴於省的支持和特區政府的支持。有關這12個月的工作,可以總結為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有關執行機構的有效運作﹔第二個方面是有關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工作陸續在推進﹔第三方面是有關產業方面也在陸續加強深化﹔最后一方面是為澳門居民在居住、就業、創業方面提供新空間。具體展開來講:
第一方面有關管理機構的有效運作,大家知道合作區成立之后,我們組建了管理委員會、執委會和省派出機構。管委會由省的領導和澳門的特首來擔任,實施雙主任制。執委會有一位主任和六位副主任,六位副主任當中,三位是粵方派出代表,三位是澳門派出代表,下轄有九個部門負責民生、經濟以及產業發展,基本上就是合作區的政府機關。在12個月裡,我們通過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機制來推動我們的管理工作,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也按照我們的時間表在推動各項任務,整體來講合作良好。這種合作關系也是一個創新,是前所未有,這一方面的工作也是一個好的探索、好的實踐,未來這個合作機制我們要進一步磨合,同時不斷融合。
第二方面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方面的工作,制度建設對合作區的發展是一個重要支撐。合作區成立之后,我們在合作區的條例的推動方面穩步向前。另外,合作區的總規修編工作即將完成,我們很快會提交管理委員會(審議)通過,然后按程序去審批完成之后,我們也會公布和實施。總體修編主要涉及到空間、土地使用、產業發展、民生、生態及文化等一系列工作,希望為琴澳一體化做一個發展藍圖。
第三方面是有關產業推動,四大產業對於合作區是一個很重要的抓手,包括科技、文旅、金融,以及有關大健康、中醫藥,這些都是促進澳門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支撐。合作區成立至今,當時的實體登記由原來的佔比13%,到現在已經接近30%,有關鼓勵實體辦公、上島辦公的措施逐步見效,我們也公布了集成電路、金融措施和鼓勵有關澳門企業來橫琴發展(的政策措施),這方面的工作要陸續去推廣,我也給大家提供個數字,今年(上半年)集成電路產業產值增加了30%,另外我們也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推動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管理和效率,這方面有在陸續開展工作,當然也有QFLP的試點企業陸續上島辦公。
位於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盈科瑞藥物研究院,技術人員在進行研究。羅珣攝
最后,橫琴也是澳門居民的新家園和開拓的就業空間,明年橫琴澳門新街坊就竣工了,可以提供4000套住房,代表可以提供4000個家庭在橫琴擁有新家園,有關小區會配套學校、公共衛生服務站、長者服務以及相應的配套,目的是希望澳門的生活空間有進一步的開拓。當然現在,也有超過1000名,包括建筑、設計、醫療等專業人士可以跨境來到橫琴執業。
這方面工作是一個階段性的工作,明年的工作我們會繼續按照總體方案的要求,陸續得到國家、省和特區政府的支持,去開展有關工作。
今年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雙15%稅收優惠政策,政策發布后是否大大加強企業落戶的吸引力?退稅會否對合作區的公共財政收入和支出帶來顯著影響?
李偉農:首先,這個不是退稅,只是征15%,這個雙15%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按15%的比例征稅,這是國家對合作區的支持,也是希望符合條件的企業、個人在合作區發展事業,這也是發展產業的一個重要支撐,希望有關的產業可以上島實體營運,希望匯聚國際或者優質的企業能夠在橫琴落戶,同時為人才聚集提供條件,其中一條也是為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就業提供一個跟澳門趨同的稅負機制。這個機制是一個很重要的抓手,也是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一個重要的支撐。
剛才記者講到,會不會對我們的財政減收方面產生影響,這個是事實。我們初步測算,如果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涉及的減收是接近20個億人民幣,但是我們有信心,有關措施將來會為我們的產業和人才聚集開拓一個新的空間。但是我在這裡可以承諾,雙15%措施是不會影響我們在合作區民生服務以至於重大項目方面的投資,我們會落實好有關的工作。
目前合作區內的常住人口有多少?可否介紹新街坊項目的進度,預計最快甚麼時候能夠有首批居民入住?除了新街坊以外,目前有沒有其他同類的用地規劃?
李偉農:有關澳門新街坊的情況,我們今年年底住宅部分具備條件封頂,明年有條件竣工,涉及到4000個單位,也就是說有4000個家庭可以在橫琴,拓寬大家的生活空間,包括有學校、社區設施,一應俱全。隨著澳門新街坊的落成,澳門居民在合作區的生活、產業發展、項目落地、人才聚集,我相信未來橫琴的人口規模一定會逐步擴大。
當然,目前橫琴人口的基數相對還比較薄弱,主要是幾方面:
第一方面過去帶動人口增長主要是因為投資或基建的建設,主要由務工人員帶動人口的增長。但是建設完成之后,有關的人口也會撤離,所以存在一定薄弱的情況。所以明年澳門新街坊落成,對我們人口的穩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雙15%稅收優惠,以及未來有更多政策推出,產業落地一定會帶來人口的增加。所以我們有信心,明年在這個節點,會令人口在相對合理的水平穩步增長,這是橫琴發展上很重要的要素,我們要帶來更多的人流。橫琴需要更多的人流推動商業和產業。
合作區採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讓“兩制”能夠在特定區域裡融合發展,這是前所未有、沒有先例可尋。過去一年以來,這個創新體制運行情況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一些困難?是怎麼解決的?在雙方的合作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感受和體會?
李偉農:合作區成立之后,管理委員會、執行委員會成立,同時成立省派出機構,執委會其實它就是一個地方政府,這個的地方政府跟其他(地區)不同,有澳門的公務員和內地的公務員組成一個管理的隊伍。我們彼此之間有磨合,也有一個融合的過程,在過程中一定遇到困難,但是我們不斷互相支持,互相學習,用一句話來說,我們大家互相做加法,同時也互相做減法。加法就是把我們的優點互相疊加,找出一個新的管理模式,減法就是彼此都有不足的地地方,盡量將大家可能影響效率的地方盡量減去,這個工作正在進行中。
與此同時,我們大家都有一個開拓精神,在橫琴這個地方我們除了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透過“共商共建共管共享”這個新體制,來創新實踐和探索。這個工作也是前所未有,與此同時也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實踐,也隻有合作區才有的東西。而且這個,化學反應是體現大家同心同德,互補不足,還有將大家的優點拿出來。
在橫琴高樓俯瞰珠澳。羅珣 攝
除了過去一年出台的集成電路、金融產業扶持政策外,執委會下一步還將推出哪些優惠政策促進澳門發展多元產業,可否簡單透露下?
李偉農:剛才我提到有集成電路、金融的政策措施,還有對澳門企業的扶持措施,接下來我們我們會集中在科技、文旅、金融(等方面),以及為一些企業上市、發債、大健康方面等方面都會有一些扶持措施。當中包括對澳門企業上島有具體扶持措施,我們很快會做一些征求意見的工作,如果大家都同意,也補充一些我們想不到的地方,經過集思廣益,我們盡快將剛才所說的政策措施落實,今年會有一批政策措施公布,到時我們會通過適合的方式公布。
另一方面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也是合作區一個重要的工作,因為企業能夠在這裡落戶,人才能夠在這裡聚集,關鍵是有可確定性的制度的保障,我們很理解,我們會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橫琴總體發展規劃修編進展如何,新的規劃預計何時出台?新規劃將會用怎樣的目標和舉措以推進粵澳融合,並對大灣區發展起到示范作用?
李偉農:總規修編工作是我們合作區成立之后一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合作區成立之后,我們即時根據《總體方案》第29條要求,有關負責小組去做總規的修編工作。這個修編工作是在原來09年版本的基礎上作出調整,它主要希望能進一步確保琴澳一體化的發展,也匯集了專家的意見,聽取了有關澳門各界的想法,也對有關修編工作作出調整。當中我們在城市設計方案方面也做了一個全球的征集,選擇了3個最好的方案,未來我們要按照3個方案的特點來開展城市的重塑和再設計。
總體方案的修編最重要的工作是圍繞著橫琴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個初心。同時也希望解決《總體方案》裡面提到的橫琴在過去發展方面尤其是在實體經濟發展還不充分,同時在服務澳門方面的特征不夠明顯,甚至琴澳一體在發展方面有待加強等問題上,做一個解決的方案。與此同時,也會結合澳門作為自由港、中葡平台,整體做一個考慮,來制定一個琴澳一體的藍圖,希望在空間、產業、民生、文化、生態方面做一個整體的規劃發展,尤其是要做好中央為我們所設的三個階段目標,包括2024、2029、2035年的工作,所以總規是我們未來發展的重要藍圖。有關工作會很快呈交給管委會審議,按程序呈批之后我們盡快公布實施。
可否介紹硬件方面的“一線”口岸和“二線”通道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以及有哪些軟件方面的工作需要推進?是否能在年底前具備封關運作條件?正式封關運作后會為合作區帶來怎樣的改變?
李偉農:“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是合作區一個非常重要的含金量政策。有關硬件的進度,“一線”(橫琴口岸)的二期工程會在年底具備完工條件。“二線”通道包括海關查驗場,我們力爭2022年12月底前硬件完工,整體基建工程基本具備封關運作條件,與此有關的智慧口岸公共服務平台也會隨即配套,接下來我們需要同海關等出入境部門、公安等部門做好有關政策的對接,我們希望盡快落實“一線”管人不管貨,“二線”管貨不管人,實現“一線”同澳門靠攏,以及在橫琴島上,未來透過澳門的制度,部分的商事制度、民事制度,都能夠在“一線”逐步去實現(與澳門一體化發展)。
總體來講“一線”“二線”的硬件工作,我們有把握在年底完成,具備封關運作的條件,接下來就需要同有關與部門做好政策方面對接,做到早日實現“一線”放開,“二線”管住。
目前有多少澳門單牌車可以入出合作區?合作區早前宣布取消總配額限制,但維持每月發放配額的規定,是基於哪些考慮呢?合作區是否再考慮進一步放寬規定例如增加每月配額量,預料最快何時能夠達到澳車全面開放?
澳門單牌車過口岸進入橫琴。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李偉農:單牌車配額總量開放是希望未來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建設新家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配套。現在我們大約每個月有500量配額,主要考慮是因為現在“一線”二期工程還正在建設中,車道將會增加,車檢效率將會進一步提升,會方便兩地的往來。當有關設施條件具備的情況之下,我們也會協調好粵方和澳方有關周邊路網的配套,做好有關評估,繼續逐步開放。但今年我們已經宣布,有關單牌車總體限額已經開放,希望為未來澳門居民的往來提供便利。再強調一下,我們“一線”橫琴口岸二期的車道於今年年底完成硬件建設后,將加快通關效率。
《總體方案》發布一年來,偉農主任在合作區的工作感受如何?
李偉農:這12個月我的感受,我記得第一次參加會議應該是去年8月,當時為做好合作區有關的籌備工作。一直以來橫琴同澳門,以往是大家講的是“你們”的問題,現在是“我們”和“大家”的問題,剛才提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機制,是前所未有,也都是兩邊的工作人員,一齊去為106平方公裡做好建設,同時也圍繞澳門適度多元提供一個重要的支持,過程有很多辛苦的地方,但也有很多開心的地方,因為看到我們的工作每日都有進步,同時這個機制,到目前為止都是合作區獨有的。
李偉農深入企業調研。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我們看到這12個月,琴澳之間的往來是前所未有的頻繁,澳門社會、澳門居民,對合作區的關注也是前所未有的,未來的工作,明年澳門新街坊落成之后,將會有一部分的澳門居民在這裡開拓他們的新家園,整個社區的配套、產業的發展、項目的落地、人才的引進,逐步讓橫琴朝著總體方案規劃的方向邁進。在這方面,我們有信心,也都有開拓精神。
另外,也要特別感謝執委會的所有同事,當中也包括澳門的同事,我記得在疫情期間,不少同事,申請來合作區隔離之后繼續服務,可以看得看到大家對這一片土地,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所體現的沖勁,以及熱忱,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也會圍繞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目標開展有關工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