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兩屆人大代表多年呼吁,推動廣清永高鐵納入國家規劃

一場為民建言的“接力跑”

2022年09月26日09:45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發揮制度優勢 筑牢民主基石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積極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發揮好立法、監督、代表等職能作用,有力推動民主法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南方日報、南方+即日起推出“發揮制度優勢 筑牢民主基石”專欄,深入展現十年來各級人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更好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生動實踐,敬請垂注。

日前,清遠人大派出工作組到湖南永州,再次對接推動廣(州)清(遠)永(州)高鐵(下稱“廣清永高鐵”)項目落地建設。

這條計劃穿過粵湘兩省少數民族地區的高鐵規劃線路,涵蓋沿線48個少數民族、92萬少數民族人口,牽動了廣大群眾的心。

從起初的設想到最終納入國家規劃,這條線路凝結了人大代表們始終如一的推動熱情與堅韌努力——從2016年在粵全國人大代表首次提交建議,到2022年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回應該線路已納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歷時7年,經歷兩屆代表。

7年來,來自沿線百姓熱切的期盼驅動著代表們積極建言、接力呼吁,大家多次實地調研、提交建議,在歷年建議稿上聯署簽名的代表累計已超200人次,最終讓“夢想”照進現實。

首次發聲

為填補鐵路空白鼓與呼

清遠的“三連一陽”地區(連州市、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陽山縣)是廣東省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地,自然風光秀美,民族風情濃郁。但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鐵路建設至今仍是空白,嚴重制約當地發展。

“我們的油嶺瑤寨遠近聞名,還有不少特色鮮明的農產品。這樣的好資源,就因為交通不便,游客進不來、物流出不去。”連南瑤族自治縣瑤族群眾馮貴林對交通的掣肘深有體會。

“‘把交通搞上去’是當地群眾反映最強烈的訴求。”清遠市委原書記、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郭鋒2015年在“三連一陽”地區調研時發現,交通滯后造成群眾出行難、產業布局難、農產品運輸難、脫貧攻堅難。“當地群眾去一趟廣州,坐車要4個多小時。唯一出入的清連高速公路流量大、負荷重、交通事故頻發。”郭鋒表示。

在這一情況下,破解交通落后這一制約性因素、帶動當地發展顯得尤為迫切。經過詳細調研后,清遠率先提出構想,希望規劃建設一條串起清遠北部和湘西南的高鐵線路——廣清永高鐵,一頭對接廣州面向粵港澳大灣區,一頭連接湖南成為打通重慶、四川等西部地區的重要走廊。

在2016年3月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郭鋒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首次提交建議,希望將廣清永高鐵納入國家鐵路相關規劃並盡快開展前期工作,這條線路因此而進入公眾視野。

在當年對建議的答復中,有關方面回應稱,將認真研究廣清永高鐵進入相關規劃。

第二年,郭鋒再次領銜提交建議,這次清遠的設想在廣東代表團住地引起更廣泛討論,不少代表積極認同,有10多名代表聯名支持,共同呼吁加快規劃建設。

也正是從這一年起,來自清遠的代表每年都將這一建議帶上大會,通過各種形式鼓與呼。

聯動沿線

聯名向全國人大提出建議

由於設想中的廣清永高鐵縱貫多個省級行政區,廣東的代表意識到,需要沿線相關省(市、區)共同努力,才能引起足夠重視。

“推動一條跨省高鐵線的規劃建設,不是一城一省之力所及,需要聯合更多力量。”郭鋒回憶,這一年,在人大代表和各方積極推動下,建設廣清永高鐵的提議,也得到了沿線兄弟省份的積極回應。

2017年7月,京廣高鐵輔助通道粵湘沿線城市“5+2”聯席會議舉行。廣東的廣州、清遠和湖南的永州、邵陽、婁底、益陽、常德7市達成共識,明確共建聯席會議制度,7市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交推動廣清永高鐵建設的建議等內容。

當年11月,清遠、永州兩市就馬不停蹄派出工作組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鐵路集團等單位,推進廣清永高鐵納入相關規劃並開展前期工作,還提交了兩省7市全國人大代表的書面聯名建議。

聯動沿線省市的“組合拳”打出了成效。在這一年對建議的答復中,有關方面對項目建設抱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表示會積極支持、認真考慮、加快推動納入相關規劃。

進入第三個年頭,在粵湘聯動機制作用下,兩省更多代表參與進來。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連南瑤族自治縣寨崗鎮山聯村黨總支部書記何桂芳領銜粵湘兩省38名代表聯名提交建議,希望將廣清永高鐵寫入粵港澳大灣區相關規劃,並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修篇增加內容,盡快啟動可研等前期工作。

建議很快得到當時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回應。相關答復透露,將會同沿線地方政府,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鄰路網規劃建設等情況,深入研究論証項目規劃的必要性,並在國家安排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修編調整時認真考慮。

“這一回復激發我們更足的干勁,還引來更多地區參與。”何桂芳介紹說,2018年11月,在原粵湘“5+2”聯席會議制度基礎上,廣東的深圳、東莞與重慶的黔江加入進來,形成粵湘渝沿線九市一區“4+5+1”聯席會議制度,明確沿線全國和省市人大代表聯名建議,爭取推動項目納入規劃並早日開工建設。

抓住機會

舉起壯繡表達民族地區呼聲

自此之后,每年接續呼吁的隊伍都不斷壯大。

連續建議的第四年,在2019年全國人大會議上,聯名建議的代表已有60多名,遍布廣東、湖南和重慶。建議提到,規劃建設廣清永高鐵,可與重慶連通,從而把粵港澳大灣區、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成渝經濟圈等區域整體串聯起來,推動東中西部協調發展。

這份建議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會議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專門來到代表團住地,與部分代表召開座談會。“我們爭取盡快把項目納入國家層面規劃,加快啟動前期工作。”

有了國家部委的支持,廣東代表們決定趁勢而上,讓這條備受期待的高鐵線路真正寫入規劃。

於是,在2020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廣東代表第五次集體行動,抓住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視頻連線的寶貴機會,表達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對高鐵建設的熱切期盼。

“這幅壯繡展示了少數民族群眾的‘高鐵夢’,希望廣清永高鐵列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並早日開工建設。”在連線的手機鏡頭前,全國人大代表、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小三江鎮中和電站運行工韋慶蘭和何桂芳舉起繡娘一針一線勾出的《少數民族高鐵夢》壯繡作品,令參會人員印象深刻。

正是在這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時任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陸東福明確回應:“我們贊成對廣清永高鐵進行規劃研究,將推動納入‘十四五’規劃。”

持續跟進

推動項目早日開工

在代表們的持久推動下,事情慢慢出現轉機。

此后,廣清永線路被相繼列入《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等國家層面的文件中。

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當全國人大代表、清遠市委書記殷昭舉與國家發展改革委“雲連線”時,終於得到相關負責同志帶來的好消息。“廣清永高鐵項目已納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接下來將加強與廣東、湖南兩省以及國家鐵路集團對接協調。”而在此前,廣東代表已連續3年在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利用與國家發改委的視頻連線機會,呼吁規劃建設廣清永高鐵項目,最終實現突破性進展。

“從2016年代表首次提出建議開始,7年來,在全國及廣東省的人大會議上,相關建議從未間斷,呼聲越來越強。每一年的呼吁都有所收獲,希望接下來能推動項目早日開工。”聽到這一消息,何桂芳十分感慨。

現在,何桂芳、韋慶蘭等代表持續跟進廣清永高鐵項目進展。在7月清遠人大組織的一場專題調研會上,他們密切跟進了解科學選擇站點、盡快開工建設等方面情況。

根據項目前期工作的安排,廣東段已於2020年8月完成預可研評審工作,可研報告已編制完成。目前,設計單位正根據廣東省發改委、省鐵投集團反饋意見進行修改完善,進一步穩定項目線站位方案。

“項目早一天開工建設,粵北少數民族地區就早一天跟上全國和全省發展的步伐,也就早一天實現振興發展的願望。”堅持了7年,已是兩屆代表的何桂芳希望盡早看到廣清永高鐵真正實現“從無到有”。他說:“廣東段沿線的每個市縣我都實地調研走訪過,當地反映選址規劃、建設難點、投入資金等問題,我都記錄下來,繼續做好對接推動的工作,為早日開工建設作足准備。”

南方日報記者 姚瑤 實習生 陳璐

(責編:朴馨語、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