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規劃建設大鵬星空公園滿足市民追“星”願望

近日,深圳將建大鵬星空公園的消息迅速走紅網絡,引發身處繁華都市的人們對在深圳開啟星辰大海之旅的憧憬。
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實踐“暗夜保護”,作為超大城市的深圳是否能擁有一片暗夜?為了觀星露營,建一個公園,這樣的想法如何產生,價值何在?近日,記者採訪相關部門,揭秘星空公園的規劃和建設設想。
一年3萬人到西涌探索星辰大海
8月上旬,一場觀看英仙座流星雨的直播活動在深圳市天文台舉行,同時舉辦了“暗夜社區”星空觀測活動,一群天文觀測愛好者慕名參加,活動名額早早就滿員。盡管天文台位於大鵬西涌片區的山頭上,哪怕是工作日,但並不阻礙市民追“星”的步伐。
不少市民網友表達了對深圳依托天文台設暗夜保護區,建大鵬星空公園一事滿滿的期待:“大城市裡建暗夜保護區實屬難得。”“期待早日能在深圳看到純淨燦爛的星河。”“仰望星空,詩意棲居。”
“建設星空公園就是基於市民和天文愛好者的需求提出來的。”深圳市天文台天文部部長、副研究員梅林告訴記者,近年來,以天文觀測為目的來到西涌天文台的市民越來越多,2019年、2020年,觀星人流快速增長。一年來有3萬人左右自發來到西涌進行星空觀測、拍攝,特別是連續晴天,或者有重要天像的時候來的人更多,不僅有深圳市民,還吸引了珠三角城市、福建等地的天文愛好者前來,旺盛的觀星需求也給周邊民宿等經營帶來非周末時段的額外創收,蘊含了新的商機。
以生態優先引領暗夜保護和夜間活動
西涌天文台上的星空魅力何在?據調查,深圳天文台地處大鵬半島,三面環山,南面接海,從北向南分別有梧桐山-馬巒山系、排牙嶺山系和七娘山系,森林覆蓋率高,形成了城市燈光的天然屏障,其光環境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梅林介紹道,西涌擁有觀星的地理優勢和氣候優勢。天文台所在之地視野開闊,南面、北面沒有阻擋。同時空氣透明度高,霧霾天少。每年5-10月,肉眼便能看到銀河帶,5、6月份時,天一黑,銀河就從天文台東面升起。夏季下雨后,雲散開,1個小時的晴空時間就能呈現出很美的銀河星空,不需要徹夜等候。相比去西藏阿裡暗夜公園觀星,這裡交通更方便,氣候更宜人。在天文台周邊山林中,還有大量螢火虫,肉眼能看到幾百隻,用望遠鏡則能看到更多。
面對如此優越的自然星空資源,深圳亮出了新時期城市照明建設的價值取向——生態優先。對此,一些知名科學科普博主稱贊深圳在生態保護、和諧共存上屢創新高。
“星空公園的建設實際上是落實生態修復、暗夜保護理念的一個具體措施,是加強對自然生態保護理念的一個實際應用。”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燈光環境管理中心技術管理部部長韓梅表示,以暗夜經濟的形式建設星空公園,開展夜觀星空、露營、星空攝影、觀測螢火虫等活動,符合當地人民群眾的實際訴求,滿足各年齡段各種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在輝煌璀璨燈光的背后,能有一個美好的地方,讓人們仰望星空,看星星,看流星雨,感受浩瀚星空之美。
公園建設做減法,開展光污染整治
建設星空公園,深圳瞄准“國際暗夜社區”認証的目標。該認証針對位於城鎮中的社區,目前全世界共有32個獲得此項認証,國內暫時沒有。深圳力爭通過光污染整治及相關活動組織,讓星空公園率先獲得該項認証。
據悉,大鵬星空公園建設已經開展了一些前期工作,2021年,市區相關部門將完善西涌片區步道的功能照明建設,開展“星空公園”前期調研及方案設計﹔2022年開始建設並對西涌度假區及海上船隻開展光污染整治。
“暗夜保護不是指簡單的關燈,或者說是不點亮燈,而是一個在高品質的燈光管控的前提下,在滿足市民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怎麼能夠減少對暗天空的光污染。”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燈光環境管理中心景觀照明部部長許海文介紹,星空公園建設主要是做減法,整治光污染是一個重要內容。公園將以功能照明為主,在嚴格科學計算的前提下安裝燈具。如必須進行景觀照明建設,應嚴控光源光色、亮度及配光,防治光污染的產生及眩光問題,嚴控公園周邊民宿及商業區景觀照明建設,規定景觀照明亮燈時間,確保觀星活動進行期間,景觀照明關閉,僅保留必要的功能照明,室內應統一安裝遮光窗帘,減少人工照明對觀星的影響。(記者 林清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