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黑暗中等待黎明》音樂劇現場。李康華 攝
《我在黑暗中等待黎明》音樂劇現場。李康華 攝
《我在黑暗中等待黎明》音樂劇現場。李康華 攝
《我在黑暗中等待黎明》音樂劇現場。李康華 攝
《我在黑暗中等待黎明》音樂劇現場。李康華 攝
《我在黑暗中等待黎明》音樂劇現場。李康華 攝
茂名革命題材大型音樂劇《我在黑暗中等待黎明》首次公演。李康華 攝
人民網茂名6月25日電 (李語、劉棟銘)6月24日,廣東省茂名市革命題材大型音樂劇《我在黑暗中等待黎明》在茂名石化職工文化中心首次公演,接下來3天還將舉辦5場對外公演,並計劃在全省開展巡演。
整台音樂劇由序、4幕8場、尾聲組成,時長約一個半小時。劇情從茂名化州籍烈士李卡“抗戰勝利后在廣州發動學生演講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切入,一直到他“犧牲在黎明前的最后黑暗之中”,藝術地再現李卡光榮偉大的一生。
史料記載,李卡是化州長岐鎮雙牌村人,25歲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香港讀書期間毅然回鄉投身革命,曾任翁源縣粵贛先遣支隊司令部參謀,曲南游擊大隊武工隊隊長,曲南工委會副書記、主任等職。1949年1月14日晚,李卡在曲江縣沙溪村受傷被捕,同年9月4日在韶關機場英勇就義,年僅27歲,此時離新中國誕生僅僅27天。
為真實還原歷史,該劇主創團隊認真查閱、研究相關史料,多次深入實地走訪。“創作這樣一部藝術化的鮮活教材,引導觀眾學習黨史、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很有意義。”總導演陳娜娜說。
舞台全息投影打造出沉浸式視聽盛宴,讓人身臨其境。“看到李卡率隊突圍的那一幕,我仿佛置身槍林彈雨中,為之揪心。”一位觀眾觀后感嘆該劇“聲光電”再現當年激蕩風雲。“這不僅是聆聽一部音樂劇,更是走進一部厚重的歷史劇。”
“無論是反映歷史經典事件還是英雄人物等,我們隻有努力把角色或作品刻畫得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有血有肉,在情感表達上更加真摯、更加有感染力,才能讓觀眾產生共鳴、深思。”李卡的飾演者王哲說。
曾當過記者的李卡,胸懷理想,以筆為戈,寫了不少戰斗詩文在報刊發表。據不完全統計,李卡犧牲前在獄中寫下的書簡就有23份,包括詩1首,信19封,日記3篇。“李卡這個人物很有張力。他的革命信仰很堅定,從他的遺書裡可以看到,他內心充滿信念的陽光。”執行導演陳軼說。
近年來,茂名深入挖掘身邊紅色資源,李卡烈士詩文走進公眾視野。而作為音樂劇的《我在黑暗中等待黎明》,巧用歌聲演繹“獄中書簡”等李卡文集及故事,觸動觀眾心扉。
《誰是李卡》《回到久別的家鄉》《是時候走出這個書齋》《黎明一定會到來》……全劇曲目共有21首,均為原創。據悉,該劇由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院長練行村和國家一級編劇李新華編劇和作詞,音樂人何琪作曲。
“在唱詞的譜寫上加入李卡留世的真實詩詞作為創作元素,使得全劇的劇情及唱段更能還原當時的歷史以及李卡的真實內心。”主創人員介紹,從劇本策劃到音樂創作,甚至是招募選角都嚴格把控,都力求打造一部集故事性、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為一體的精品音樂劇劇目。
首演當晚,李卡烈士女兒李水田作為特邀嘉賓坐在台下觀看。看到父親的故事搬上舞台,李水田熱淚盈眶地說:“真是很深刻體會到,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我感到無限光榮。”
這台音樂劇是茂名市首部革命題材音樂劇。該劇請來多名國內一線音樂劇演員,其余大多數演員來自茂名各單位。該劇主演徐瑤說:“作為一名黨員,我覺得很有必要通過音樂劇的形式,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革命先烈事跡,觀看后能在精神上得到升華。”
據悉,茂名全域均屬老區范圍,有39個老區鎮、805個老區村委會、4849條老區自然村。近年來,茂名對各個歷史時期紅色資源進行系統全面梳理、排查、挖掘,及時進行整理、保護。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身邊紅色資源,打造了李卡烈士紅色文化品牌。
“生動講好紅色故事,讓人們愛聽愛看、產生共鳴,需要我們創新傳播的路徑和模式。”茂名市委黨校行政學教研室主任郭柳纖認為,音樂劇是非常受年輕觀眾喜愛的藝術形式,將革命題材改編為音樂劇,在茂名來說是全新的嘗試,同時,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展示紅色基因,這台音樂劇起到示范作用。
一位當晚觀看首演的年輕黨員說:“革命先烈拋頭顱、洒熱血,以自己的行動甚至生命詮釋了對國家民族事業的初心使命,這是我們后輩學習的楷模,這台音樂劇讓我的心靈再次受到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