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我是黨員”響徹抗疫一線

2021年06月15日09:02  來源:佛山日報
 
原標題:“我是黨員”響徹抗疫一線

  “讓我上!”6月5日,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130名醫護人員接管嶺南明珠體育館核酸採樣點,該院兒科護士長李芳身先士卒,再次沖在最前頭。

  隻有當她結束高強度工作離開座位的時候,人們才能看到穿著厚厚防護服的她,走路時還有點一瘸一拐的姿態。

  5月初,李芳因腰椎間盤突出住院。報名時大家都勸她,丈夫傅丙英也不想她過度操勞,希望她繼續休息兩個星期再說。但她很堅持:“我是一名黨員,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新一輪疫情來襲,疫情防控是當前佛山的頭等大事。5月29日,佛山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通知,號召各區各單位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引領全市黨員干部,在疫情防控大考中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連日來,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鮮紅的黨旗始終高高飄揚在戰疫第一線,把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強大動力,筑起守護市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銅牆鐵壁”。

  聞令而動沖鋒在前

  關鍵時刻站出來危急關頭頂上去

  5月27日以來,佛山出現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全市上下迅速行動,把疫情應對處置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堅決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怎樣才能迅速有效地截斷病毒的進一步傳播?隻有比病毒跑得更快,早發現、早隔離、早阻斷。這一切的基礎,都離不開大規模核酸檢測。為此,佛山目標3天內迅速完成數以百萬計的核酸採樣。

  沖鋒的號角吹響,市直、各區醫院紛紛發出倡議書,市一醫院在30分鐘內緊急召集500名護士,市二醫院不到1小時即組建首批300人核酸檢測隊伍,一大批民營醫院也積極響應……一名又一名黨員先鋒挺身而出。

  曾奔赴武漢抗擊疫情的健翔醫院護士何敏樺,在去年出發前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這次她又兩次遞交“請戰書”:“有需要我必須上,有武漢抗疫經驗的更應站出來!”

  大規模核酸檢測是對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物資保障、人流引導、安全問題需要大量人力才能保障檢測快速有序開展。

  群眾的需求在哪,戰斗的堡壘就建在哪。全市上下大力發動黨員干部下沉鎮街、村居,守牢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社區防線。公安機關迅速投入警力,落實“一點一方案,一點一預案,一點一團隊”,全力做好保障工作。

  “我報名!”“我已打兩針疫苗,申請參加!”“我可以熬夜!”深夜12時,第二天嶺南明珠體育館新增一個檢測點,需要200名志願者並要求7時30分到位的通知發出,半夜報名人數就滿了。

  有人聞令而動,有人逆流前行。隨著疫情發展,佛山實施分級分類防控。在執行封閉管理區域,所有人員嚴格實行居家隔離,做到足不出戶,封閉管理區域居民的日常生活物資和防疫工作僅靠十幾個社區工作人員並不夠。

  在封閉管理的南海區桂城街道新勝村,發出招募令不到半天,40多名黨員志願者不畏風險、主動請纓。黨員何銘堂說,自己身強力壯、能搬能抬,又熟悉街坊鄰裡,“共產黨員就應該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貢獻全部力量”。

  截至6月7日,佛山市、區兩級機關1.9萬余名黨員干部下沉村居一線,4.1萬名黨員志願者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以“紅馬甲”為戰袍,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爭分奪秒不舍晝夜

  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座防控戰斗堡壘

  跑得更快些,才能讓市民群眾更安全些。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面面迎風飄揚的黨旗背后,就是一個個堅強的黨組織構筑起的防控戰斗堡壘。

  6月2日晚10時許,中德工業服務區(三龍灣)黨工委收到下屬潭洲國際會展中心檢測點啟用通知,當時距離正式啟用僅剩不到12小時。現場布置、人員安排、物資協調,時間緊任務重……凌晨2時多,會展中心仍燈火通明,全體工作人員爭分奪秒,終於在3日上午10時准時開放檢測點。

  5月29日,“移動方艙實驗室”進駐嶺南明珠體育館。上午10時許,市公控公司黨委接到緊急通知,實驗室用水難題亟待解決。公司黨委立即組織下屬禪城供水啟動應急響應,派出黨員應急先鋒隊伍前往現場應急馳援,經過連續3小時的全力奮戰,於5月30日凌晨2時順利完成了2個臨時方艙檢測中心共長約200米的DN25臨時供水管道安裝工作。

  作為抗疫主戰場,基層社區黨委紛紛行動起來,將黨員、群眾和各界力量擰成了一股繩,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合力。

  近年來,禪城區祖廟街道在“支部建在小區上”基層治理探索中搭建起“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業委會+黨員樓長”四級聯動機制。祖廟街道體育社區黨委在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之初,就通過微信群呼吁小區黨支部書記、樓長、社區黨員、在職黨員等志願支援,保障了佛山體育館檢測點順利運作。

  在南海區怡翠宏璟小區,小區、社區到機關的“紅馬甲”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們按樓棟數量、每棟人數分配不同志願者小組,並具體劃分每個樓棟的檢測時間,在時間范圍內上門通知、線上通知。從5月27日到29日晚10時30分,小區內1700余戶家庭高效有序地完成了兩次檢測。

  嶺南的五六月時值盛夏,酷熱、雷雨交替上陣。在核酸檢測點、村居開展應急值守、物資分發、信息採集、分流引導等工作,個個都是大汗淋漓。當完成工作脫下防護服后,才發現身上的皮膚由於汗水的凝結已析出一層細鹽。為了盡早完成檢測,有人忙得粒米未進,有人累了席地而躺……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一個個在一線堅守的黨組織,為佛山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硬仗提供政治和組織保証。6月8日,佛山完成全市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累計採樣1002.45萬份,結果均為陰性。

  共克時艱排憂解難

  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中踐行初心使命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疫情期間,佛山廣大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群眾訴求當成自己的事來辦,積極協調解決求助群眾急難愁盼的“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在核酸檢測工作一線,苦、累、忙並未影響黨員的一顆“紅”心:有二胎媽媽帶著兩個孩子來,他們主動上前接過哭鬧的孩子﹔有市民因小腿燒傷嚴重行走不便,他們立即上前攙扶﹔有不懂普通話的八旬老人,不會智能手機,他們耐心幫助……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6月2日深夜,禪城隔離小區綠茵鳴苑響起了《歌唱祖國》的嘹亮歌聲。居民們走出陽台、點亮手機燈或手電筒,用歌聲表達對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民警、保安人員的感謝,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

  在封閉管理工作中,石灣鎮街道黨工委不僅做好防疫工作,還專門成立了人文關懷組,由專人跟進、分類分批進行綠茵鳴苑小區的人員心理疏導,及時解決反饋居民的訴求。“剛開始大家都手足無措,很壓抑,但在各方的合作下,生活正常運轉,我們很感謝!”居民周先生說。

  隔離的14天裡,綠茵鳴苑小區有即將剖腹產的孕婦在各級黨政部門、社區和醫院協作救治下,成功誕下女嬰﹔做過腎臟移植手術的六旬居民突發低血壓,緊急送醫﹔ 社區居委和學校還採取了系列措施疏導學生的心理和保障學業……

  為緊貼群眾收集抗疫一線意見建議,南海區依托“南海發布”微信公眾號,上線“我為群眾辦實事”問題需求收集平台,將抗疫期間收集到的訴求及時分派相關部門、鎮街跟進處理。同時深化區領導全覆蓋聯系村居機制、鎮街領導干部駐點聯系村居機制,把村(社區)黨員、機關黨員、黨員志願服務隊等融入戶聯系黨小組,了解群眾需求、調研突出問題,打通線上線下群眾抗疫訴求處理“雙向道”。

  群眾無小事,點滴暖民心。

  連日來,佛山各界商協會、慈善會、企業等持續為防疫一線工作人員捐贈帳篷、冷風扇、防暑物品、食品和飲料等物資。還有許多市民,用小推車把一箱箱涼茶、水等物資送到核酸檢測點,放下就走,沒有留下姓名。

  微光點點,聚而成炬。全市黨群合力,共同守護佛山,必將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硬仗。(記者 黃碧雲)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關注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