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石鯉。
游客體驗下田捉魚的樂趣。
記者6月9日從廣東省乳源縣農業部門了解到,國家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公告,乳源“大橋石鯉”獲2021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成為廣東省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首個地理標志農產品、韶關市水產行業首個地理標志農產品,韶關市2021年唯一一個入選該名錄的登記產品。此次入選對提升廣東省稻漁綜合種養產品知名度、推動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肉質細嫩味道鮮甜
據該縣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介紹,該縣從2018年9月開始申請“大橋石鯉”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登記到今年最終公布,用時近三年,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乳源少數民族聚集地及寒冷山區,由於物資缺乏,農民習慣在稻田裡投放鯉魚,以保障食物來源和豐富的食物組成。地處石灰岩山區的大橋鎮有一條大橋河,原名石窖溪,人們把產自石窖溪的鯉魚稱為“石鯉”,並在大橋和紅雲一帶高寒石灰岩山區的稻田延續養殖下來,這也是“大橋石鯉”名字的由來。
據了解,大橋石鯉是該縣稻田養殖、本土天然種源的華南鯉。大橋石鯉最大的特點是骨質柔軟,肉質細嫩,口感爽滑,無土腥味,味道鮮甜,配以乳源地方風味的酸姜、豆腐等一起烹制,地域特色極為鮮明。
一田兩用農戶受益
據介紹,目前乳源縣大橋石鯉年產量152噸,產值達1520萬元,帶動農戶500多戶,參與養殖的農戶年經濟收入增加5000元至10000元不等。“大橋石鯉”稻漁養殖不僅使農戶直接受益,而且有很多益處,如一田兩用,一水兩灌,不增田可增產增收,得到魚米豐收成果。農特產品進入旅游市場后,提高了價值,形成旅游+魚+生態有機米的格局。此模式將成為廣東山區生態農旅產業標杆,為全國提供石漠化地區稻漁綜合種養示范樣板。(記者 卜瑜 通訊員 賴南坡、李巧、陳石娟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