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以“雙區”建設牽引帶動改革開放再出發

增創新優勢 實現新發展

本報記者 陳偉光 吳 冰 賀林平

2021年05月25日07: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增創新優勢 實現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次考察廣東、兩次參加全國人大廣東代表團審議,殷殷囑托為廣東改革發展錨定航向,激發奮斗新征程的不竭動力。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廣東堅持以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牽引帶動改革開放再出發,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

  從澳門半島坐公交車到橫琴口岸40余分鐘,通關后再步行10分鐘到達辦公室,這是澳門青年張思遠每天往返澳門和珠海橫琴通勤的日常。“在橫琴上班就和在澳門上班一樣方便!”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兩年前的全國兩會前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廣東肩扛重任,以全省之力勠力踐行,推動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及“粵港澳大灣區”更是多達百余處。

  兩年多來,廣東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繼港珠澳大橋后,深中通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軌道上的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經濟圈生活圈加快成型﹔圍繞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一批“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的創新舉措惠及越來越多“灣區人”。

  一頭挑起大灣區廣闊腹地,一頭挑起全球市場。粵港澳大灣區在不斷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同時,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優勢疊加、優化升級,增強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2020年大灣區經濟總量超11萬億元,日益成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去年,總部位於東莞鬆山湖的雲鯨智能科技(東莞)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我們已孵化機器人創業公司60余家,其中引進港澳台企業12家。”鬆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公共關系部經理向榮說,通過聯結香港、內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等資源,鬆山湖搭建起一個完整的機器人產業生態體系。

  在粵東、粵西、粵北,各地在參與大灣區建設中各展所長。今年2月22日,位於粵北清遠的廣清產業園舉行了2021年首批重點產業項目集中動工投產活動,15個項目總投資近30億元,“入珠融灣”全面加速……

  以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為牽引,帶動改革開放再出發

  牛年開年,深圳前海一批建設工程上馬在即,港資企業奧雅納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的設計師們躍躍欲試。公司董事馬暉說,去年10月,前海首創推出專門針對香港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機構和人士資質、資格內地認定的新舉措,至今已有37位港資企業的專業人士在前海完成備案。

  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奏響了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的時代強音。

  “如果深圳要做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的標杆,前海就要做標杆的旗幟。”前海管理局首任局長鄭宏杰說,開發開放以來,前海的制度創新迸發出巨大能量,深港合作區注冊企業增加值增長了51倍,稅收收入增長91倍﹔2020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按關區申報口徑進出口總額克服疫情影響同比增長38%。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廣東堅持以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牽引帶動改革開放再出發——新增117項省級行政職權事項調整由廣州、深圳實施,8項省級行政職權調整由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管委會實施﹔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支持珠海、汕頭、湛江三市發展及有關“放權強市”等工作,探索實施一批創造型、引領型重大改革舉措。

  深圳一馬當先。今年3月,隨著個人破產條例正式生效,深圳成為我國破產制度綜合試點的第一塊“試驗田”。

  廣州時不我待。今年5月10日,廣州印發《廣州市用繡花功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若干措施》,圍繞“國家試點、灣區示范、指標攻堅、涉企服務、數字賦能、智慧監管”六大方面總體布局,研究提出了35條改革舉措、共260項年度任務。

  創新驅動,找准高質量發展新方位

  在珠江西岸的南沙科學城,中科院廣州明珠科學園一期項目正緊鑼密鼓建設中,計劃於2022年底前基本建成。

  而在距其100公裡開外的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台,一排排服務器高速運行,為近百家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算力支撐。其所採用的,正是中科院計算所孵化的獨角獸企業寒武紀的最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

  對標全球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廣東啟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做強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打造空間分布集聚、優勢協同互補的全球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進一步集聚全球高端創新和產業資源,積極打造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制高點。

  在粵東、粵西、粵北,各地結合“一核一帶一區”建設,在動能轉換中各盡所能。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潮州三環集團,春節期間大部分工人就地過年,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公司董事長張萬鎮欣喜地說,企業自主創新的多項主導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第一。

  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市場主體活力迸發,創新驅動不斷提速……經濟總量領跑全國32年的廣東,正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乘風破浪,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找准高質量發展新方位——

  2020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超11萬億元,區域創新綜合能力躍居全國第一,推進10個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面對全球疫情沖擊與經濟衰退,全省GDP在2020年實現2.3%增速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18.6%,兩年平均增長5.2%,超過全國增速0.2個百分點,展現出發展的強大韌性。

  “付出總有回報……要做就做最好!”這首廣東民謠《步步高》中所唱的,不僅是亮麗的經濟發展數字,還有背后“老廣”越來越強的幸福感:全省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奔向致富路﹔茅洲河、練江污染和城市黑臭水體等一批環境沉疴頑疾得到有效治理……“這些都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初心。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梁道剛如是說。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