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發布“十四五”規劃綱要

2021年05月20日08:40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到2025年GDP將達3.5萬億元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期,也是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鞏固提升城市發展位勢的關鍵階段。近日,《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規劃綱要》)經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審查通過,並以市政府名義正式印發實施。

  5月19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廣州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新聞發布會(2021年總第60場)。發布會上,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了相關情況。

  制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廣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首先重點介紹了《規劃綱要》的總體情況。《規劃綱要》共17章79節,涵蓋了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超過10萬字,清晰描繪了廣州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對於未來,廣州立下了2025年和2035年兩階段的發展目標,並以 “六個之城”和“八個新”,將目標進行“分解”。

  從2025年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推動“四個出新出彩”取得決定性重大成就,到2035年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既是國家、省賦予廣州的重大定位,也是廣州作為全省實現總定位總目標的排頭兵,對自己提出的目標。

  展望2025年,一座經濟體量達到3.5萬億元、科技創新具有全球影響力、社會活力和創造力充分迸發、天藍山綠水清的國際大都市,讓人充滿無限期待。

  如何實現?

  廣州從六方面提出建設創新之城、實力之城、樞紐之城、機遇之城、智慧之城、品質之城。在此基礎上,以“八個新”制定出具體目標: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創新驅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城市文明實現新提升,生態環境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取得新進步,鄉村振興實現新跨越,城市治理達到新水平。

  每一個“之城”,都是對市民的重要承諾,每一個“新目標”,都是對自我超越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強化“信息樞紐”重要地位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轉型之路上的廣州,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在這份10萬字的《規劃綱要》中,既有不少令人驚喜的新提法,也有一以貫之的廣州支撐。

  把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工程”——這樣的變化見証了廣州雄心。

  上一個五年,在產業體系布局方面,廣州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表述為“培育壯大”“加快發展”。“十四五”期間,《規劃綱要》明確,把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工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式發展,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堅持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這個立市之本、強市之基——這樣的不變展現廣州底氣。

  《規劃綱要》中,將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作為廣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城市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城市的重要支撐。

  一直以來,作為綜合交通樞紐的廣州,有著很好的基礎。在“十四五”期間,廣州進一步強化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建成全球重要交通樞紐。

  “十三五”期間,廣州主要強調建設的仍是實體的交通樞紐,到“十四五”,《規劃綱要》更進一步,強調要推進數字港與空港、海港、鐵路港聯動賦能,強化了“信息樞紐”的重要地位。

  何為數字港、信息樞紐?發布會上,廣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也進一步作出解讀,“十四五”期間,廣州將推進信息中心樞紐建設,系統謀劃5G、智慧燈杆、量子保密通信、國際互聯網和通信樞紐等建設。

  探索打造“科技創新特區”

  發布會上,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廣州將把提升原始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發揮大院大所大裝置大平台的集聚優勢,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廣州路徑”,實施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深海等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著力突破一批掣肘經濟和產業發展的科技共性問題。

  廣州還要以更大力度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探索將廣州大學城、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及南沙周邊地區打造成各具特色的開放式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技創新特區”,探索賦予科技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打通科技成果轉化“中梗阻”,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發布會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廣州城市更新工作將力爭實現城市面貌年年有變化、五年大變化、十年煥然一新。

  其中,他提到,“十四五”期間,廣州將通過統籌配置保障性租賃住房,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以及人才公寓等住房供給,實現“住有所居”。“十四五”期間,通過城市更新可提供保障性租賃住房約35萬套,解決新市民和低收入群體居住需求,不斷改善人民群眾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此外,廣州還將積極推進立法工作,加快起草《廣州市城市更新條例》,為城市更新提供法律保障,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破解城市更新堵點、難點、痛點。

  建立市重點產業“鏈長制”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廣州將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全市工信領域93個重大投資項目計劃投資4300億元,構建全市重點產業鏈“1+X”政策體系,建立市重點產業“鏈長制”工作推進機制,制定21個重點產業鏈行動計劃。

  “十四五”期間,廣州將聚力打造汽車、軟件和信創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全力建設綠色石化、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高端裝備、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和新型顯示等十個超千億級產業集群,積極培育紡織服裝、美妝日化、綠色食品等若干百億級產業集群,形成“萬千百”產業集群梯隊格局。

  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現代化建設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會上,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的短板問題,廣州將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現代化建設,加快推進市第八人民醫院三期、市應急醫院和市緊急醫學救援中心等項目建設。此外,廣州還將加快實施健康廣州行動,持續提升居民健康指標水平。預期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1%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將全力推進省市共建呼吸、腎臟病、腫瘤、心血管、精准醫學等醫學中心建設,計劃用5年的時間,創建7-8家市級臨床研究型醫院,建設27個市級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培育專科),推動70項臨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術創新發展。(記者 申卉、徐雯雯 通訊員 穗外宣、穗發宣)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