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古村是深圳地區古建筑單位最多、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村落式中國南方廣府建筑風格的古建筑群。
顧三書室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還用作本村學校的校舍課堂。
鳳凰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全高20米。
鳳凰古村建筑群中,門上或牆上的木雕極具匠心,栩栩如生。
文氏家族正氣家風世代傳承。 本版圖片均由深圳晚報記者 張焱焱 攝
“東有大鵬所城,西有鳳凰古村。”在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山北側腳下,靜靜坐落著一個擁有700余年歷史的村落——鳳凰古村,它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族裔的繁衍地,是深圳地區古建筑單位最多、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村落式中國南方廣府建筑風格的古建筑群。
初夏時節,天朗氣清,六角六層的鳳凰塔矗立在陽光下。繞過古塔,放眼望去是一大片青磚灰瓦的古建筑群。鳳凰古村的民居呈梳式布局,鱗次櫛比、整齊劃一。房屋大多為二進三開間,二廳一天井二廊房。四周山牆和門檐有各種人物花草圖案裝飾,行家人一望便知,這是典型的南方廣府文化風格的建筑。
走進鳳凰古村,穿行於巷陌間,時間都似乎放慢了腳步。一個個蹲在屋檐的神獸雕塑、一幅幅瑰麗靈動的壁畫、一口口形態各異的古井,仿佛穿越時空訴說著那些不復再來的光陰。
鳳凰古村目前尚存的古建筑約360座,其中有69座明清民居、96座民國時期建筑、5座私塾書室、12座公祠、13口古井、12棵古樹、6條主巷道和35條次巷道。作為特定地域歷史建設活動的“化石”,鳳凰古村記載了本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全過程,是當地世世代代的集體記憶,其文化歷史價值自不待言。
等風涼了些,附近居民便三三兩兩來到古村廣場閑話家常,孩子們吹著泡泡,奔跑、嬉戲,其樂融融。(記者 冀靜波 通訊員 黃海貴、文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