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新生》沉浸式科技藝術展廣州展出 

2021年04月10日09:08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數字科技打造嶺南新美學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百年前繪在紙上的鮮花,通過機械的身體重新盛開,游人輕撫便會含羞合上﹔飛過漫漫美術史的鳥雀,在數碼的林間棲息,一旦受驚便會翩翩飛去……

  4月9日,《在地新生》沉浸式科技藝術展在廣州十香園紀念館正式開幕,面向公眾展出。展覽聚焦國畫美學在新介質中的轉化表達,旨在打造嶺南傳統國畫與數字科技形式的全新結合。

  文博合作,活化嶺南藝術寶藏

  《在地新生》展覽以具有嶺南在地文化特色的傳統花鳥繪畫為靈感,在200多幅嶺南畫派經典國畫作品中精選花、鳥、石等意象,結合數碼編程、體感交互、三維動畫、機械設計,創作出機械花石裝置、夢境沉浸空間、虛擬樹林等一系列展項。本展聯結著古典藝術的優雅與當代青年的銳氣,是一場具備審美含量、技術含量、教育含量的精致體驗。

  當觀眾置身於六個彼此相通的展廳空間,便如同穿梭於秘境。在互動光影和機械裝置身上探索充滿奇想的玩法,在傳統國畫身上發現未曾發現的趣味,體驗一場內容豐富、氣質清爽、極具性價比的國風沉浸展。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地新生》是一次文博資源與科技藝術相結合的特別合作項目,展覽由十香園紀念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嶺南畫派紀念館等本地權威文博機構官方提供館藏畫作資源支持,旨在以文博資源為基礎,以數字創意設計為手段,守正創新,賦予嶺南文化瑰寶新的生命,從而令更多年輕群體開始主動發現、親近傳統文化的精妙之處,感受中華文化自信。

  為支持《在地新生》展覽創作,十香園紀念館特別調取大量珍貴館藏畫作、名家手稿等文博資源交付創作團隊,在這一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園區,實現了一次絕妙的古今對話與價值傳承。

  同時,廣州藝術博物院也專門從大量嶺南書畫精品館藏中調取高劍父、陳樹人、趙少昂、關山月等國畫大師的畫作資源供展覽團隊使用。有國家頂級文博機構為展覽提供最“正宗”創作原料,觀眾得以享受耳目一新的文博認知體驗。

  僅讓國畫動起來,還遠遠不夠

  《在地新生》展覽共有六個展廳空間,創作團隊為當中的每一件作品傾盡匠心與創意。要在傳統國畫的題材上表達新想法,是否僅僅做到讓畫中元素或觀看視角動起來就可以?《在地新生》的創作者們想要表達的顯然更多。

  展覽的引入部分,是一個專為表現“鳥”意象而設計的數字互動空間《追林》,創作素材來自嶺南國畫大師楊善深的畫作《麻雀》。楊善深筆下的麻雀姿態自然、靈動,具有十足親和力。在《追林》的空間中,創作團隊意圖在讓麻雀“動”起來的基礎上,深入研習這種動物在現實中的行為特征,進一步還原它們的自然行為動態。

  此外,展覽還將展示以清末名家居廉的畫作為原型的互動機械花型裝置作品《花野》﹔運用花鳥畫經典元素,以“撞水撞粉”技法為表現核心,恣意明麗而又夢幻的沉浸空間《新夢》﹔解構國畫畫作,需要用特定姿勢才能探入其中欣賞,意境深遠的裝置《秘境》等體驗展項。

  觀眾在享受體驗樂趣的同時,將潛移默化地領會嶺南花鳥畫的代表性技法特點,將體驗定格在凝視畫作時的出神一刻,獲得不同以往的國風體驗。

  藝術與科技的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作為沉浸式科技藝術展,科技讓藝術作品不再依憑單一的感官去感知,而是充分調動觀者的視、聽、觸、嗅等多種感官功能進入到作品的世界,達到全身心的融入、沉浸和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觀眾可以進入作品的內部,並且自由選擇觀看和感受作品的角度、方式,最終獲得了一種極具個性化的觀感體驗。

  展覽也因此吸引眾多觀眾前往觀看,其中不少是年輕觀眾。“想不到一個藝術展能有這麼強的科技感,讓我大開眼界!”現場一名來自中山大學的學生張萍告訴記者,這種未來感很強的展覽形式,是最吸引年輕一代的。

  基於此,這場展覽給觀眾帶來視覺奇觀之外,也讓大家進一步思考了藝術與科技的關系。

  策展人羅力表示,藝術和科技的相遇,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過程。過去人們走進美術館,是為了名家真跡、大師名作……如今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方便獲取大量信息,甚至打開網站,就能360度觀摩藝術作品,與現場觀看別無二致。這種情況下,藝術家們需要吸引眼球,讓自己的作品脫穎而出。而習慣了視音頻、整日與新媒體作伴的觀眾們也希望見識更新鮮的觀展方式。“像沉浸式這樣新的藝術形式所帶來的體驗感有助於打破觀眾和作品的隔閡,並能讓觀眾樂於走入美術館去看展覽。希望通過本次展覽讓嶺南書畫藝術中的精神以及傳統的美學理念在這個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

  《追林》中,團隊使用3D數字建模的方式,依照畫家的描繪與筆觸,為小麻雀重新搭建了外形和骨骼,並依照他們的自然行為特征逐幀還原了起飛、降落、甩頭、蹦跳等姿態動作,讓原本靜止不動的麻雀在觀眾面前“活”了起來。“這些活靈活現的小麻雀還具有感知人和環境的能力。當觀眾走近或是發出的聲音過大,都有可能把他們從枝頭嚇得四散飛去。展廳空間如同一個國畫彩墨風格的虛擬樹林,向各位觀眾傳達嶺南花鳥畫強調寫生、師法自然、貼近生活的藝術理念。”展覽策展人羅力說道。(記者 李巧蓉 王維宣)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