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海雄:無聲詩裡頌千秋

2021年03月16日09:55  來源:求是手機報
 
原標題:無聲詩裡頌千秋——我們為什麼要策劃百集《美術經典中的黨史》

  美術與歌詠一樣,是人類最古老也是最活躍、最具創新精神的文化活動。美術更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內容,藝術地展現著人類文明的歷程。“莫把丹青等閑看,無聲詩裡頌千秋。”在具象的丹青世界,人們通過點線面、色彩等視覺藝術手段,傳播著文化、記錄著變遷、訴說著歷史,讓人類文明千古流芳。

  “筆墨當隨時代,猶詩文風氣所轉。”百年以來,我們這個世界發生的影響最深遠的一件大事,莫過於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以及她領導中國人民艱苦奮斗所書寫的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經過百年持續奮斗,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從積貧積弱、四分五裂中崛起,成功地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是領導中國人民英勇奮斗、書寫傳奇的百年,是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前赴后繼、頑強拼搏的百年,是中華民族從一盤散沙到團結如鋼、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百年。百年征程,涌現出許許多多氣吞山河的英雄事跡、感人瞬間、壯美圖景。這場偉大變革,是美術創作最寶貴的生活源泉。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祖國山河的天翻地覆,最直觀地表現在美術創作之中。一代代中國美術工作者以筆墨丹青追魂攝魄,記錄百年巨變、描繪百年黨史,留下了一大批經典之作。生於斯、長於斯的眾多中國美術工作者,自覺投入到記錄和描繪這場百年大變革的歷史洪流中,將我們黨偉大歷史征程凝聚於壯闊恢宏的丹青畫卷,通過具有史詩品格、震撼心靈的美術經典,塑造人物、表現歷史、描繪現實,成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的生動注腳。

  “天以生氣成之,畫以筆墨取之。”百年黨史美術經典,以鮮明的具象性和強烈的藝術張力弘揚中國精神,既描繪帶領中國人民開天辟地、改天換地、頂天立地的大黨之偉,也洋溢著昂揚向上、奮進不懈、開拓創新的氣象之美﹔既深刻反映中華民族的歷史巨變,也生動描繪共產黨人的精神圖譜。這些經典名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提振了一代代中國人的精氣神,展現出強健的藝術生命力。

  在喜慶建黨百年的日子裡,能不能將百年美術經典中的這筆財富整理出來,與我們黨的歷史相輝映,從美術作品的角度解讀紅色歷史?當我提出《美術經典中的黨史》這樣一個選題,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社教中心的同志們論証其可行性時,得到的反應是熱烈的。在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院,以及京、滬、粵等省級畫院的支持下,在各位黨史研究工作者和美術大家的幫助下,社教中心的同志們居然不到兩個月就拿出了樣片,成為主流媒體中第一檔開播的反映我們黨百年征程的專題節目。節目通過美術經典,展現中國共產黨從紅船起航到奮進新時代的偉大征程,訴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動人故事,播出之后反響熱烈。

圖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百集特別節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第15集《南泥灣》的宣傳海報。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供圖

  “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完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職業精神,在這次百集《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策劃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既為經典,必須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國家組織的歷次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的經典,不同時期藝術家獨立完成的名作,成為我們聚焦的重點。《五四運動》、《井岡山會師》、《長征》、《強渡大渡河》、《艱苦歲月》、《地道戰》、《北平解放》、《開國大典》、《歌唱祖國的春天》、《江山如此多嬌》……各個時期涌現出的許多精彩的黨史題材經典名作,都在節目中得到展現。總台的電視創作者們通過立體呈現效果,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審美感受。如運用手繪素描等虛實結合的特效,加大對故事細節的挖掘與呈現﹔運用AR、VR等技術,打造數字效果奇觀,讓觀眾獲得了全新審美體驗。

  我們精選的黨史題材美術經典作品,以飽含激情的畫筆,以正大氣象實現了對黨的歷史的審美建構,以最強勁的雄渾和剛毅,視覺再現黨領導人民砥礪奮進的光輝歷程,將我們黨的豐功偉業,化為永恆的丹青華章。百幅美術經典,如一顆顆珍珠,串起了我們黨的百年崢嶸﹔如一幕幕恢宏壯闊的視覺史詩,讓我們黨百年奮斗的精神標識在歷史和藝術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盛世丹青寫史詩,這些美術經典就是一部部壯麗動人的視覺史詩,真實、細膩、生動地為百年大黨的偉業與風華立傳。這一幅幅震撼人心之作,如同歷史之鏡,照見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走過的苦難輝煌,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人性之美,讓人更深刻地理解黨魂、體味民心。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希望。牛年新春,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日子,重溫這一幅幅經典作品,聆聽專家學者講述作品背后的黨史故事,每個人都能強烈感悟到一代代藝術家力透紙背的高超藝術感染力。我想,這就是經典永恆的魅力。

  讓我們向黨史經典作品致敬!向我們的藝術家致敬!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