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明年將再建超300公裡碧道

2020年12月26日09:28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明年將再建超300公裡碧道

  ①石井淨水廠是一座融合了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的地埋式污水廠。

  ②在新建成的閱江路碧道示范段,孩子們在小游樂園裡玩耍。

  閱江路碧道以“五道合一”為特色,以“閱江匯客·都市生活”為理念打造全人群的都市親水生活場景。

  閱江路碧道上孩子們歡樂地嬉戲,石井淨水廠裡三三兩兩的綠頭鴨在湖面上游弋,黃埔涌碼頭旁村民在新建成的珠江大堤上散步……“十三五”以來,廣州堅持把水環境治理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強力推動,持續碧道建設、海綿城市建設、珠江堤防改造等,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提升。

  珠江堤防:補齊珠江堤防短板 達200年一遇標准

  目前,廣州市珠江堤防總長371.71公裡,2018年底經過對全市珠江堤防的摸查評估,仍有182.83公裡的堤防未達到200年一遇規劃堤頂高程。2019年,水務部門開展了珠江堤防達標提升工作,至2020年8月已全面完成。

  黃埔涌口的海軍碼頭段原來沒有堤防,新洲社區不少上岸定居的漁民將房子建在江邊、甚至是江上,一旦遇到台風天,居民家裡進水1米多是常事。堤防達標事關城市安瀾,也是民生實事。

  現在的新洲街道珠江后航道左岸黃埔涌口至海軍碼頭段,堅固的堤防已經建起,規劃防洪(潮)標准為200年一遇,堤防工程等級為1級,設計水位為2.65米,設計堤頂高程為3.95米,實際建成后堤頂高程為4.45米。建設總長度2.12公裡,其中新建堤防1.54公裡,加高堤防0.58公裡。工程建成后,不僅大幅提高防洪(潮)能力,還對沿線居民生活環境也進行了美化提升,增設上下水台階、賽龍舟平台,對拆遷出來的空地進行了硬化處理,方便了居民出行﹔安裝了群眾鍛煉設施,給周邊居民提供了休閑游憩空間。

  “以前不要說‘賞水’,有的居民可是‘談水色變’。”廣州市珠江堤防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洲社區在台風“天鴿”和“山竹”吹襲下均遭遇風暴潮而水浸。2020年汛期前落成的珠江堤岸防護工程,大大提升了新洲社區的防洪能力。

  碧道:細節成就高品質碧道 水清、安全也不可少

  廣州以“理想水生活”為理念,全力打造“千裡碧道”美麗長卷,規劃到2025年,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裡﹔到2035年,建成碧道2000公裡。在2019年建成約113公裡碧道的基礎上,今年廣州又建成了約400公裡碧道,2021年廣州還將計劃完成300公裡以上的碧道建設。

  碧道已經成為深受廣州市民喜愛的休閑、鍛煉好去處。在新建成的閱江路碧道示范段,孩子們在小游樂園裡玩耍,年輕人在碧道上跑步、騎行,還有人在江邊釣魚。閱江路碧道以“閱江匯客·都市生活”為理念打造全人群的都市親水生活場景,“五道合一”是其一大特色,從江邊到綠地,6米的漫步道、3米的跑步道和3米的騎行道全線無障礙覆蓋,跑步道與騎行道都採用防滑彈性材質,提升跑步騎行體驗。漫步道、慢跑道、騎行道與有軌電車道、珠江水道共同實現五道貫通,串聯琶洲西區、會展中心、琶洲東區、廣州塔、海心沙、二沙島等重要節點。

  帶孩子在碧道上玩耍的劉女士告訴記者:“這裡的環境好,空氣好,交通又方便。有軌電車就在旁邊,還能晒到太陽,比室內的游樂園更適合孩子。”注重品質與細節也是廣州碧道建設的特色,記者看到,游樂園裡的“沙池”鋪的不是沙子而是小塊的樹皮,設計人員告訴記者:“使用小塊樹皮避免了孩子玩耍時,鞋子總會進沙的情況,而且樹皮也更柔軟,對孩子更安全。”

  此外,“安全”和“水質”也是廣州碧道建設堅持的兩大原則。廣州市水生態建設中心副主任資惠宇表示,作為臨水設施如果評估后發現存在涉水安全隱患,則相關水體未必會選擇建設碧道,或者要求建設管理方需對影響公共安全的地方進行整改,“如果說建好之后水質下降,也是不行的。對於經巡檢后碧道范圍出現水質不達標的水體,廣州市水務部門也會要求相關責任方進行整改。”

  海綿城市:廣州海綿城市面積已達建成區20.7%

  記者從水務部門獲悉,截至11月30日,廣州已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建成區面積為274.1 平方公裡,佔全市建成區面積1324.17平方公裡(以2019年為水平年)的20.7%,海綿城市建設滿足國家考核要求。

  建設海綿城市同樣是水環境治理的重要內容,廣州落實海綿城市建設,以流域為單元核算“水賬”,構建“上中下協調、藍綠灰交融、大中小結合”的海綿體系。石井淨水廠就是一座融合了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環境優美的地埋式污水廠。

  走進石井淨水廠,亮麗的景觀濕地映入眼帘,水面上三三兩兩的綠頭鴨、白鵝在游弋﹔水下種植有水草,岸邊是各類水生植物。石井淨水廠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景觀濕地是利用污水廠的出水進行補充。”廣州市水生態建設中心副主任資惠宇表示,石井淨水廠是很好的海綿城市范例,中水回用的理念也給海綿城市提供了新的方向,不僅要利用好雨水,也要利用好中水。

  石井淨水廠融入海綿城市理念,設置初雨系統提升周邊地表“水彈性”,以適應環境改動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石井淨水廠初雨處理規模30萬噸/天,當汛期暴雨,廠區接到預警等情況需要開啟初雨處理系統時,來水主要經由石井河淺層渠箱收集后,通過進廠連接管進入石井淨水廠廠區。初期雨水先經過預處理區中的粗細格柵、提升泵房以及旋流沉砂池進行一級處理。處理后的初期雨水再經過初雨提升泵房提升至高效沉澱池,經過混凝,絮凝和沉澱強化處理后排至石井河,利用初雨系統能夠有效解決雨水洪澇問題,提高雨水利用率,為城市節省水資源,減輕城市水危機。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須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

  資惠宇還透露,廣州海綿城市近期項目清單共涵蓋建筑小區、道路工程、公園綠地、水務工程4大類共計665個項目。在各類項目中,因地制宜地採取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目標。(記者杜娟 蘇韻樺 通訊員趙雪峰)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