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獎評委解讀“廣州出品”獲獎緣由

2020年12月15日13:42  來源:羊城晚報
 
原標題:廣州有“足夠的文化准備”

  葉嘉瑩在《掬水月在手》中吟誦古詩詞

  金雞獎“最佳兒童片”《點點星光》工作照

  在11月底舉行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廣州本土出品電影時隔9年再奪金雞,《掬水月在手》《點點星光》分獲“最佳紀錄/科教片”和“最佳兒童片”獎項。這兩部作品憑何獲獎?這次獲獎又為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電影產業發展帶來何種啟示?

  近日,本屆金雞獎評委——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藝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汪天雲在廣州接受了媒體專訪。他認為,廣州電影獲獎的背后是廣州多年來的文化准備,“斬獲雙獎絕非偶然”。

  “冷門片”勝在有人文力量

  今年,金雞獎首次將科教片和紀錄片“二獎合一”。在比往年更為激烈的競爭中,《掬水月在手》贏得了“最佳紀錄/科教片”榮譽。對這部文學紀錄片,金雞獎評委會官方評價如下:“影片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奇人生,將其個人生命與千年中國古典詩詞交織在一起,表現她在詩詞長河中追尋生命的價值。導演將敘事、述志與寫意融為一體,以詩境表現葉嘉瑩的一生及其精神世界,是一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兼具藝術價值、文學價值、思想價值的作品。”

  與很多年輕觀眾因這部電影才初識葉嘉瑩不同,汪天雲在青年時代便曾接觸過葉嘉瑩的詩詞教育理念,更曾親耳聽過葉嘉瑩的演講,但《掬水月在手》這部電影仍然帶給他震撼。他認為,這部看似“冷門”的作品最終能獲獎,勝在它具備一種“既清新又濃郁的人文力量”,“它所傳遞的葉嘉瑩先生的那種兼容的價值觀與審美方法,恰恰是當下全人類所共同需要的”。

  廣州電影獲獎“絕非偶然”

  “對《掬水月在手》的獲獎,評委們還是比較有共識的。”汪天雲在廣州透露,今年“最佳紀錄/科教片”的提名影片中不乏重大選題,但最終卻由一部題材稍顯“寂寞”的紀錄片奪得獎杯,原因或許正是因為優秀的人文類電影在當下太少見。

  創作一部像《掬水月在手》這樣的電影,汪天雲認為起碼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足夠的文化准備﹔二是耐得住寂寞﹔三是有資格與葉嘉瑩這樣的文化巨匠進行對話。”這三點中,他尤其強調“足夠的文化准備”。《掬水月在手》的出品人毛繼鴻也是知名品牌“方所”的創始人,汪天雲笑說:“廣州是個極有文化的地方,這一點在我走進這家書店的時候就能感受到。廣州電影在近十年的沉寂后再獲金雞也絕非偶然,這背后是廣州這座城市多年來不懈的文化准備。”

  兒童片《點點星光》喜獲金雞獎“最佳兒童片”,在汪天雲看來同樣有規律可循。他認為,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在廣州的經年積累和廣州在動漫領域的遙遙領先,都為兒童片在廣州的生長打下了結實基礎,“有一部作品脫穎而出,是早晚的事”。

  廣東是一座電影的“富礦”

  “廣東是一座電影的富礦,這裡有很多人、很多故事可以拍。”汪天雲說,《掬水月在手》的成功讓他看到這裡是一片適合人文電影生根發芽的土壤。“人文電影從來都是‘既冷又熱’,隻要找准人群,‘小眾片’也能找到足夠多的觀眾。”他建議,接下來《掬水月在手》應繼續開拓大中學生市場,“長期放映,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在不久前於廣州舉行的“2020粵港澳大灣區電影之夜”上,來自京穗兩城的多個機構聯合發布了“中國新人文電影計劃”,提出文學與電影聯動的發展模式。在汪天雲看來,該計劃的提出既精准又及時:“在人文灣區的背景下,廣州一定是文化產業的先鋒。”

  汪天雲認為,廣州的電影產業發展至今已具備兩大優勢:“一是先進的電影技術,廣州動漫的發達已經証明了這一點﹔二是觀眾儲備,廣州是票倉城市,而且每年都有新的人群在涌入。如今再加上廣州對電影原創性的重視,廣州電影產業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明天。”(記者 李麗)

(責編:張晨牧、李語)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