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打造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

2020年12月09日08:26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打造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

  將物品放在智能垃圾分類櫃的感應器前,垃圾筒的蓋子便自動打開了,這就解放了投放者的雙手。在天河區最大的城中村——車陂村,村口擺放著顏色各異的智能垃圾桶,成功吸引了村裡男女老少的關注。今年來,車陂村率先在全市開展城中村垃圾分類優化提升試點工作,建立了“街居—村社—房東—租戶”四級聯動機制,如今,村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100%,村內餐飲店垃圾收運量也增長了6.07倍。

  垃圾分類是城市發展的“關鍵小事”,也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廣州是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經過多年探索,已逐步形成垃圾分類“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將在廣州召開,該市正以“繡花功夫”致力於打造全國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

  黨員奔走社區

  分類知曉率達99.1%

  對於很多街道干部來說,能成功將居民勸下樓倒垃圾並不容易,特別是在每棟高達50層的林和苑小區。這裡曾是林和村所在地,城中村改造完成后,林和苑小區形成了村民自住、多國家人員混居、商務白領聚集的多元化社群。林和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妙娟透露,曾經,林和苑小區在推廣垃圾分類方面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如何向外國居民精准傳達垃圾分類的政策﹔二是必須不斷鞏固林和原住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

  為此,在垃圾分類實踐中,林和苑小區探索建立了“黨建引領、科學實施、精准服務、技術賦能”的工作模式,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及時成立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在最難推動的“撤桶”環節,通過小區黨員居民挨家挨戶宣傳,同時召集村民代表、股東代表、樓棟長等召開座談會,分析撤掉樓內垃圾桶的必要性及利害關系,林和苑小區終於在2019年11月28日順利完成撤桶工作,為啟動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了保障。

  目前,在全市積極開展“令行禁止、有呼必應”行動中,廣州已有23萬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回社區報到並參與垃圾分類服務,初步建立起社區基層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管公司、志願者“五位一體”聯動機制。在廣大黨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廣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8%,居民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分別達到99.1%、95.5%。不僅如此,全市3653個物業管理小區、2907個非物業管理居住區全部完成樓道撤桶。目前,廣州已配置1.6萬座垃圾中轉站,率先建立起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提前完成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試點目標,在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考核排名中位居前列。

  調動行業力量

  量身定制分類工作指引

  在各方積極推動下,截至2019年,廣州共創建了600個生活垃圾精准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社區)、50條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行政村。不僅如此,2020年來,廣州還推動全市1.8萬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升級改造,截至11月底,升級改造率已超過90%。改造后的生活垃圾投放點樣式新穎,配套齊全,成為一道亮麗的城市人文風景線。

  除了打造垃圾分類示范小區、示范村外,廣州各行各業也在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可持續開展的垃圾分類模式。全市3400余所學校舉行“垃圾分類開學第一課”活動,實現200多萬學生帶動50萬戶家庭參與垃圾分類,其中,廣州市執信中學被中央文明辦指定為全國垃圾分類進校園工作項目基層聯系點。

  近日,《廣州市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物業服務工作指引》發布,推動形成“物管公司負責+企業參與”的分類模式,以社區為推動垃圾分類基本單元,調動全民共同締造美好家園。此外,廣州在沒有物業管理的社區實行社區組織、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形成了垃圾分類的都府社區、廣九社區模式。

  這一年來,廣九社區堅持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通過社工引導轄區居民分類投放,投放精准率大幅增長。廣九社區在實現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全覆蓋的同時,還進一步增加了果皮、蔬菜處理設備,進一步從源頭進行垃圾細分。

  垃圾分類正在從身邊小事變成全民參與的民生大事。廣州垃圾分類工作起步早,經過多年的摸索,已構建了“三化四分類”的垃圾分類體系,即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打通“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全鏈條,初步實現了“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垃圾分類局面。

  焚燒廠變觀光園

  打造垃圾處理樣板間

  近年來,廣州在破解“垃圾圍城”問題上不斷有新突破,通過規劃建設終端處理設施,解決了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目前,廣州已建成16座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在建14座垃圾終端處理設施,焚燒處理能力達1.55萬噸/日,生化處理能力達4680噸/日。

  從高速路上遠遠看去,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裡兩根高120米的大煙囪筆直聳立,四周蔥翠的小丘也無法與之比肩。這裡環境清新自然,未來,將打造成為國內第一家以固廢處理為主題的3A級旅游景區。目前,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可焚燒垃圾9300噸/日,是廣州市七大循環經濟產業園之一,也是國內規劃處理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

  “十三五”期間,廣州共接收處理生活垃圾3500余萬噸,實現垃圾焚燒、沼氣發電超50億度。早在2018年,全市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達100%,較早破解了“垃圾圍城”難題。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焚燒處理是環境治理的終末端,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問題必須依靠源頭減量和資源循環利用。(記者 郎慧)

(責編:張晨牧、李語)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