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區委對村巡察組走村入戶,向村民了解相關情況。南紀宣供圖
當前,為期2個月的佛山市南海區十三屆區委第十輪對村巡察正在區內33個村(社區)緊張開展,這也是該區本年度最后一輪對村巡察。本輪巡察結束后,南海區委將實現屆內對288個村(社區)黨組織巡察全覆蓋。
南海區正在全力推進廣東省城鄉融合改革發展創新實驗區建設。在此大背景下,南海區委對村(社區)巡察工作在實現全覆蓋目標的同時,還堅持立足南海實際,緊扣政治巡察“三個聚焦”,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聯動貫通、精准監督,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通過深入開展“政治體檢”,著力發現管黨治黨方面的突出問題,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搭建聯動貫通工作機制 多方協同增強監督合力
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改革發展創新實驗區,城鄉的有序治理尤其關鍵。當前,南海區內有288個村(社區),農村集體資產總額(不含土地)483億元,“三資”領域主體多元、利益關系復雜、矛盾問題易發,是基層治理的難點。如何統籌力量有形有效實現對村巡察高質量全覆蓋?如何發揮巡察利劍和紐帶作用,助力破解基層治理難題?南海區委巡察機構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探索。
“我們立足南海農村基層實際,探索建立起‘區委領導、區鎮聯動、分類施策、精准監督’的對村巡察工作機制,強化合力、靶向發力,以此提升對村巡察監督質效。”南海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表示。
南海區委巡察機構根據基層黨建情況、集體經濟總量、信訪舉報數量等,將288個村(社區)分類篩選出“問題較多”“問題一般”“問題較少”三類,針對不同對象採取“三個一批+兩個延伸”的方式實現巡察全覆蓋,即:區委專職巡察組重點巡察覆蓋一批,統籌鎮街力量交叉巡察覆蓋一批,區委“巡鎮帶村”聯動覆蓋一批﹔縱向延伸監督集體經濟組織,橫向延伸監督基層站所。
“我們把異地交叉作為對村巡察的主要方式和基本原則,健全人員回避制度,防止出現人情干擾,為‘熟人社會’監督難破題。”南海區委巡察機構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監督內容上,南海區始終牢牢把握“兩個維護”根本任務,圍繞“三個聚焦”細化巡察監督內容,編制對村巡察共性要求和專項檢查“1+N”任務清單,因村配單、照單巡村,緊盯農村“三資”領域腐敗問題、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問題、基層治理中的涉黑涉惡涉亂問題,提升監督精准度。
在聯動貫通上,南海區委巡察機構先后與區農業農村、審計、組織、財政等13個職能部門建立業務協作機制,與部分垂管系統和國有企業建立專業人才抽調機制,在信息共享、業務協作、資料收集、線索移交、成果運用、督促整改等各環節明確責任分工﹔同時,明確鎮街“出力量、抓整改、用成果、強治理”的各項具體任務,推動對村巡察高效精准發現問題、重大線索快移快查快辦、群眾關心問題立行立改。
“我們變‘單打獨斗’為‘握指成拳’,發揮各類監督的優勢長處,實現資源整合、效果疊加。”南海區委巡察機構有關負責人表示。
以巡前准備為例,每輪巡察進駐前,巡察組與區鎮兩級監督監管部門召開巡前情況通報會,收集被巡察村(社區)信訪舉報、集體資產、工程項目、惠民資金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相關信息,摸排疑點異常,交底苗頭傾向,為精准發現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巡准巡深巡透 提高精准發現問題能力
“去年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每畝84.4元,這筆錢一直挂在村的賬上,怎麼沒有發到村民手中?”今年6月,南海區啟動第九輪對村巡察,參與本輪巡察的“三資”領域專項檢查組在查閱某村財務賬冊時很快就發現了問題。
各巡察組由此舉一反三,全面排查了78個被巡察村(社區),發現部分村(社區)存在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款、征地補償款滯留未及時發放等問題。經巡察推動,相關村(社區)一個月內便向村民補發滯留款項共計200多萬元。
針對南海村(社區)數量多、經濟體量大、情況相對復雜的特點,南海區在對村巡察中抽調農財、審計等專業力量,選取部分重點村(社區)開展“三資”領域專項檢查,提高精准發現問題能力,進一步釋放監督疊加效應。今年以來,通過開展“三資”領域專項檢查,推動查處了個別村(社區)干部把持侵佔集體資產、套取私分集體資金、濫發津補貼等違紀違法案件,有效遏制了基層“微腐敗”。
如今年7月,巡察組在巡察某社區期間,發現社區“一把手”在數年前的集體土地出租過程中涉嫌尋租受賄、為競標企業量身定制招標條件、幫助企業底價中標的問題線索。紀檢監察機關根據問題線索,立案查處了前后兩任社區黨委書記。
此外,南海區緊盯關鍵少數和重點領域,圍繞上級決策部署、各級中心工作組織開展機動式巡察、專項巡察,督促村級黨組織貫徹落實各級決策部署,確保政令暢通,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
2017年至今,南海區先后開展了村級換屆紀律專項巡察、扶貧領域專項巡察、農村基層黨組織涉黑涉惡涉腐問題專項巡察,發現各類問題1363個,移交問題線索77條,推動基層政治生態風清氣正。
同時,巡察組還借力“大數據+科技”手段,讓發現、解決問題更精准。如通過借助“智慧監督雲平台”開展數據比對,揪出了一批有房有車的“低保戶”,推動相關部門追回多筆錯發多發的民生資金﹔通過線上篩查和線下走訪,發現了部分鎮街存在低保、高齡、殘疾人“三項補貼”停發不及時問題,推動開展專項治理,追回民生資金300多萬元。
“透過業務看政治,透過問題看責任,要像解剖麻雀一樣對村開展巡察。”南海區委巡察機構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巡察組以發現問題精准、適用政策精准、手段方法精准、解決問題精准“四個精准”的標准開展巡察,確保問題巡准巡深巡透。
在此基礎上,巡察組在每輪對村巡察工作中嚴守職權界限,貫徹“三個區分開來”原則,慎重客觀看待農村歷史遺留問題,嚴格甄別涉訴涉法問題,合法合理處置,切實維護基層穩定,保護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
截至目前,南海區已開展10輪對村(社區)巡察,發現問題5355個,移交問題線索108條,推動紀檢監察機關和公安機關立案64件,釋放出強大震懾力。
做實“后半篇文章” 推動解決一批民生實事
“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再也不用大半夜起來排隊了。”西樵鎮平沙村村民高興地對回訪的鎮干部說。
今年7月,巡察組進駐西樵鎮平沙島上的平沙村,通過村民反映發現,村上的離島輪渡晨間班次太少,島上菜農要趕早集過對岸賣菜就得摸黑排隊等船。
經巡察組移交立行立改通知,西樵鎮、平沙村高度重視,由鎮政府協助指導平沙村與輪渡營運方、航道管理方協商,調整運營方案。最終在整改通知移交2周后,營運方將離島輪渡晨間班次由每小時一班調整為每十五分鐘一班,並延長運營時間,滿足島上村民的出行需求。
這是南海區做實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推動民生問題立行立改的生動注腳。
為進一步壓實對村巡察整改責任,南海區建立鎮村同責抓整改工作機制,明確鎮(街道)黨(工)委在推動對村巡察整改中的職責,包括落實立行立改任務、協助研判統籌整改工作、聽取整改情況匯報、審核把關整改成效等,督促鎮街和被巡察村(社區)共同承擔整改責任,確保整改任務見底見效。
同時,南海區堅持以點帶面,推動被巡察村(社區)黨組織全面審視巡察發現問題,做到舉一反三,全面整改。
比如,去年巡察組發現獅山鎮部分村(社區)集體資產不上平台交易,村民多有反映但一直未能規范。今年1月,區委巡察機構發出督辦函推動該鎮開展專項治理,全面查核各村(社區)應上未上平台交易資產,對相關失職失責人員嚴肅問責,並增加錄入平台資產合同1682宗,總標的28.88億元,有效解決農村資產交易監管真空問題。
又如,今年6月,巡察組進駐羅村羅湖社區,居民反映某老舊小區樓房加裝電梯難,高齡老人出行不便。為盡快解決問題,巡察組推動社區黨委立行立改,並指導社區做通居民的思想工作,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7月,羅湖社區第一個老舊小區樓房加裝電梯申請通過,工程正在順利施工。“其他樓棟也正在申請加裝電梯,有了巡察的推動,這項民生工作進展快了許多。”羅湖社區一名干部說。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南海區委巡察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群眾關心什麼,就重點巡察什麼,群眾反對什麼,就重點糾正什麼,聚焦民生問題,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推動問題及時整改。
經巡察推動,大瀝鎮農村集體資產實現平台交易“應上盡上”,收益上漲7%﹔西樵鎮山根社區加快推進“廁所革命”,14個公廁完成改造升級﹔獅山鎮街邊社區臨時衛生站建成使用,居民“看病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獅嶺村200多盞太陽能路燈次第亮起,照亮了村路、溫暖了人心……
據統計,2018年以來,南海區委對村(社區)巡察工作推動解決村民群眾教育、醫療、出行、人居環境治理、集體資產收益等民生實事500多件,群眾真切感受到巡察帶來的變化,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撰文:盧浩能 南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