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委書記陳敏:奮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樣本

2020年11月26日17:07  來源:掌上梅州
 
原標題:梅州市委書記陳敏:奮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樣本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重要節點,習近平總書記時隔兩年再次來到廣東考察,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廣東、對經濟特區一如既往、無時不在、接連不斷的關心關愛、厚望重托。”

  梅州市市委書記陳敏

  11月20日,梅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在接受深圳報業集團“續寫‘春天的故事’·走筆南粵權威訪談”全媒體專訪組採訪時表示,作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的生態發展區,梅州將切實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振奮精神,激揚干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加快生態發展區建設,奮力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努力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樣本。

  梅州城市建設模型

  梅州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香港、澳門歷來是梅州客家人出海開埠的大本營,廣州、深圳是梅州人外出創業就業最集中的地區。據統計,僅深圳地區的客家人就有500萬左右。

  “作為粵北生態發展區,梅州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使命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認識體悟,切實把特區精神特區經驗根植於梅州大地上。”陳敏表示,這其中,關鍵是要發揚特區精神、借鑒特區經驗、對標特區使命,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搶抓新一輪改革開放新機遇,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寬視野,一往無前、風雨無阻,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服務“雙區”建設,在全國全省一盤棋中加快區域協調發展步伐,推動梅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出新出彩。

  正在施工建設的梅州綜合保稅區。

  深梅兩地人緣相親、文化相近、商脈相連,有著深厚感情和合作基礎。陳敏表示,梅州將在行動上迅速跟進,自覺從特區使命中看到梅州應有擔當和責任,以深圳的“昨天”審視梅州的“今天”,以深圳的“今天”展望梅州的“明天”,發揮生態發展區功能作用,全面學習深圳、全面支持深圳、全面對接服務深圳,推動紅色蘇區、生態發展區的梅州與加快“雙區”建設的深圳協同聯動、錯位發展,以“梅州所長”對接“深圳所需”,在產業共建、文化交流、生態供給、勞務保障、航空口岸、保稅物流等各項具體工作中,深化合作,主動接受深圳的輻射帶動,加快振興發展步伐,為全省區域協調發展作出梅州擔當、梅州努力、梅州貢獻。

  “我工作了30年,其中的11年是在深圳。我對深圳有著特殊的感情。深梅兩地更是在早前十多年結對幫扶和如今區域協調發展中結下了深厚情誼。”談及與深圳淵源,陳敏飽含深情地說,“深圳為梅州培養了大量人才,輸送了先進理念,轉來了優質產業,促進了梅州轉型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梅州人民一直感恩於懷、銘記在心。”

  早在1990年,深圳首次結對幫扶梅州﹔1995年,廣東省第十次山區會議確定深圳再次對口扶持梅州。

  “今天,我們要用當年包括梅州在內的全國各地支持深圳興辦經濟特區勁頭,舉全市之力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和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進。”陳敏表示,梅州將牢牢抓住深圳“雙區”建設整體效應、集聚效應、協同效應、戰略效應、輻射引領帶動效應帶來的重大機遇,學習深圳,感恩奮進,立足實際,綠色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后花園、康養地、體驗場,努力做好大灣區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水缸子”“茶罐子”。

  梅州市樂得鮮現代農業(蔬菜大棚)種植園區,工人正在收割辣椒。

  梅州市樂得鮮現代農業(蔬菜大棚)種植園區,澆灌系統自動噴洒。

  “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支持深圳就是支持梅州自己。”陳敏動情地說,“深圳好了,梅州就會好。因為深圳產業外溢、人才輸出,特區經驗、特區精神都會向梅州傳輸。”

  在“一核一帶一區”戰略背景下,梅州要建設好嶺南生態屏障,將重點做好對深圳農業生態方面的保障。陳敏說:“我們要拿出蘇區精神和風骨,在文化交流、全域旅游、產業合作、農產品供應等各領域全方位對接、支持深圳,滿足深圳需要,促進梅州發展,實現雙方共贏。”

  梅州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是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全市有366處革命舊址,紅色資源十分豐富。

  梅州市革命烈士紀念碑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梅州是世界客都、葉帥故裡,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長壽之鄉”美譽。

  “我們要以大公園、大農場對接大灣區、大市場、大平台。”陳敏充滿信心地說,振興蘇區,梅州將以廣梅、深梅良好合作為紐帶,積極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在交通、產業、創新、文旅、體育、康養、特色農業等領域與深圳等全面對接、深入合作。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高鐵一通,轉換時空。

  “協調發展,交通先行。在深圳和南方航空大力支持下,我們不僅把梅州到深圳航班加密為一天兩次,還開通了梅州西到福田的高鐵,下一步還將延伸到西九龍。”陳敏高興地說,去年10月開通的梅汕高鐵將梅州至深圳的時間距離縮短至3.5個小時,今年動工的梅龍高鐵建成后將進一步把梅州到廣州、梅州到深圳的時間距離縮短至1.5個小時。梅州正積極謀劃推動梅州至汕尾鐵路、五華至惠東高速等一批連接“雙區”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以方便、吸引大灣區人們到梅州體驗生產生活生態,促進蘇區紅色文化、客家傳統文化、梅州足球體育、生態健康長壽等方面綜合開發和市場拓展。

  “梅州出了340個大學校長,36個院士。”談起梅州文化底蘊,陳敏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梅州有世界頂級數學家、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有開山立派的一代宗師、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林風眠……人文薈萃,燦若繁星,不愧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建設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頂尖數學家聚會——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打造數學小鎮﹔投資三千多萬元修繕故居、建成林風眠紀念館,近日舉行的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活動迎來各大美院院長雲集梅州,成為中國美術界一大盛事……活化名人故居,擦亮文化品牌,陳敏表示,梅州有4000多圍龍屋,名人故居(舊居)381處。近年來,梅州充分挖掘名人、文化資源,實施革命遺址和名人名居修繕保護工程,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九龍嶂革命根據地、同懷別墅等革命遺址得到有效保護,古大存、林風眠、李國豪、鄒魯、張弼士、田家炳等故居全面修復開放,有效擴大了人文梅州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梅州市民跳民族舞,享受幸福生活。

  “梅州還是足球之鄉。亞洲球王李惠堂是五華人,很多國腳都是梅州籍。”陳敏說,梅州現有足球場地1000多塊,全市550萬人中,活躍的足球人口就有30萬。中國足協30名執委中,地方人士隻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梅州市長。當前,梅州深耕體育產業,辦好“一甲一超”以及“親梅逐馬”梅州馬拉鬆比賽、梅州豐順“喜德盛杯”國際自行車邀請賽等重要賽事,全力打造足球小鎮。

  “全市有33個3A級以上景區。”陳敏表示,梅州正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市,努力打造大灣區最美后花園、最佳康養地、最優體驗場、后方大農場。

  “這裡的人好山好水好空氣好,梅州柚、嘉應茶、客都米、平遠橙、壽鄉水等優勢特色產品,都是響當當的梅州品牌,可以讓大灣區市民群眾吃得舒心、喝得安心。”陳敏自豪地說。

  加速梅州“換道超車”,實現蘇區振興發展。

  陳敏表示,貫徹新發展理念,梅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按照“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原則,梅州大力培育綠色產業新體系、建設綠色發展新平台、打造創新驅動新支撐、優化生態經濟新環境、暢通內外循環新渠道,力爭“5311”(推動煙草等5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互聯網等3個新興產業、著力打造大健康產業、壯大特色現代農業)綠色產業規模和效益在“十四五”期末實現大幅提升,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350家以上。

  量能動力廠房內,工人正在工作。

  圍繞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梅州著力強化生態發展區建設基礎支撐,加快建設現代化交通體系,統籌推進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全力打造市區到縣城1小時、梅州到汕潮揭1小時、到珠三角2小時、到廈漳泉2小時的“1122”交通圈。

  深圳把荔枝節成功轉型為高交會,在陳敏記憶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學習深圳,我們就要解放思想,換道超車,敢想敢干,埋頭苦干,創新發展。”陳敏深有感觸地說,“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資源極其緊張,土地成本比較高。但是互聯網可以消除這個障礙,我們要大力發展人腦+電腦的輕資產產業鏈。”

  陳敏表示,客家的年輕人很喜歡從事互聯網產業,梅州有一大批人從事互聯網行業,“我們現在正在想方設法把他們吸引回來。”

  博敏電子廠房內,女工正在操作電子設備。

  “梅州要努力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的互聯網發展之路。”陳敏說,“作為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最近兩年梅州學習深圳、學習貴州,舉辦了兩次互聯網大會。我們在興寧拿出了最好的地塊搞互聯網產業園,現在金山雲、阿裡雲等都進來了。抓住了互聯網,就是抓住了年輕人﹔抓住了年輕人,就是抓住了梅州的未來。”

  在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大批事業成功的梅州籍企業家、政商精英和鄉親群體。陳敏表示,梅州將充分發揮生態、人文、鄉情等優勢,創新實施“鄉賢回鄉投資興業工程”,密切與大灣區各地梅州商會、鄉賢企業的溝通聯系,與大灣區內企業家、鄉賢群體的資本、技術、產品、市場、理念等優勢有效結合、精准對接,致力引進一批優質項目,培育做大銅箔、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家電、互聯網等產業集群。

  量能動力廠房內,工人正在工作。

  2019年1月至今,梅州市引進的178個項目中,來自大灣區的項目73個,來自深圳的項目27個,計劃投資145.6億元。今年4月,梅州市組建了12支駐外專業招商隊伍,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的對接交流。截至目前,共考察對接企業475家,其中深圳企業221家,承接深圳產業轉移項目6個,計劃投資額12.9億元。與此同時,依托梅州綜合保稅區平台加強與深圳產業合作,現已引進希伯尼法國進口洋酒分裝、歐億德國機械臂等5個項目。

  念好山海經、擁抱大潮汕,融入大灣區、對接示范區。梅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底蘊深厚,人才輩出。相信勤勞善良、勇敢堅韌、創新進取的客家人,一定會讓梅州的明天更加美好!

  文字:讀特記者 呂延濤 肖意 劉秋偉 朱良駿

  圖片:楊少昆 耿超逸

(責編:陳育柱、李語)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