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音樂和廣州的城市性格太襯了,“爵士之城”走起!

2020年11月15日10:21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這種音樂和廣州的城市性格太襯了,“爵士之城”走起!

廣州城2200多年歷史中

開放包容是這個城市

生生不息的力量,可以說

爵士樂和廣州的城市性格

太襯了

  帶著無拘無束的想象、兼容並蓄的胸懷、獨樹一幟“Made in GZ”基因,2020廣州爵士音樂節,又一次與樂迷相約金秋。11月13日,音樂節首場演出由 “東方爵士鋼琴詩人”羅寧及“高太行爵士五重奏”樂隊帶來﹔11月14日,五魁首爵士五重奏 / 土潮民謠張尕慫熱力上演……整個城市跟著爵士一起搖擺。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星海音樂廳副主任楊震說,“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爵士音樂與廣州的城市性格太襯了。希望把廣州打造成一座爵士之城。”

2020廣州爵士音樂節,又一次與樂迷相約金秋

  爵士音樂與廣州的城市性格太襯了

  廣州爵士音樂節已經走到第六個年頭,星海音樂廳副主任楊震感嘆,既不容易,又感覺在被推著走。“不容易是因為辦音樂節有很多具體的事情要做,被推著走是因為從2013年的爵士音樂周,到2014年的星海爵士音樂節,到2015年升級成廣州爵士音樂節,廣州有一批成熟的爵士音樂人已經‘冒’了出來,廣州有很好的爵士音樂土壤了。”在楊震看來,廣州爵士音樂節是一種“順勢而為”,“爵士樂的環境包括觀眾、音樂人都有了,我們順勢把旗幟打出來,引領一下,讓這種音樂形式在這個城市發展得更健康。爵士音樂節之前,爵士樂在廣州也一直存在,以前在小圈子,我們的職責是把優秀的東西放在更大的平台上——讓更多的觀眾欣賞,讓音樂人更好地表達。”在星海音樂廳工作22年,楊震深刻感受到,真正優秀的音樂,一定會受到觀眾的喜歡。

星海音樂廳副主任楊震

  楊震說,“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的背后,是廣州經濟、文化的發展,是廣州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城市精神。沒有這樣的背景,我們不能想象我們能做這樣的爵士音樂節。”

  楊震是西安人,在北京求學,1998年畢業后來到星海音樂廳。“廣州和西安、北京的區別很大。當年剛來的時候有點不習慣,一個老同事跟我說:你來到廣州,隻要待下來,就離不開了。現在我感受特別深,隻要回到廣州,我就感覺特別輕鬆。”

  在楊震看來,廣州的城市性格和爵士樂特別契合——開放融合、兼容並包,但是又有規則。“大部分廣州人對外在要求不高,比如穿著,但對內在比如食物的要求很高,這與廣州人對音樂的要求是一樣的。”楊震說,“我看到,粵菜20多年來都在發展,出了很多新菜,比如酸菜魚、沸騰魚都能做成粵菜,這是廣州文化底色的一種體現。”

  爵士樂發源於美國南部的港口城市新奧爾良,一百多年來一直在變,這一百年,工業、媒體、傳播都在大發展,爵士樂傳播到的每一個地方,都和當地的文化結合在了一起。比如,爵士到了巴西,融合巴西森巴舞曲,就有了巴薩諾瓦。“廣州城2300年歷史中,開放融合是這個城市生生不息的力量,可以說,爵士樂和廣州的城市性格太襯了。”楊震說。

楊震這麼說——

  鼓勵本土音樂人用爵士表達當下的生活和情感

  日益堅定的本土化力量讓人們感受到了廣州爵士音樂節的勃勃生機,這是未來音樂節持續發展最強勁的力量。

  與國內別的爵士音樂節相比,廣州爵士音樂節從一開始就注重原創。“我們對這種音樂形式吃得比較透,爵士還沒發展到古典音樂那種已有無數經典讓我們去膜拜的程度,它還在發展中。既然如此,我們有責任做好這個平台,鼓勵原創,讓本土的爵士音樂人用國際化的形式、語匯表達我們當下的生活、感受、情感,讓音樂回歸音樂本身。”楊震說。

  相比較而言,古典音樂接受起來稍微要難一些,內心要打開更多、需要更多的積累。“但爵士音樂是正在發展的、鮮活的音樂,尤其是本地音樂家在創作身邊事的時候,特別很能打動我。”

彭小波

  來自法國、定居廣州13年的Benoit Stasiaczyk(彭小波)是廣州爵士音樂節的常客,中國的音樂元素給他帶來創作上的思考,而他的音樂,也給廣州帶來了更新鮮、更開放、更融合的爵士體驗。在今年廣州爵士音樂節Benoit Stasiaczyk三重奏音樂會中,二胡的加入,將打破國樂與爵士的壁壘。“彭小波老師的技巧很嫻熟,融入的完全是我們廣州、我們身邊的東西——有地鐵、高樓大廈,也有古箏、高胡、二胡。”楊震說。

  廣州爵士音樂節的定位非常清晰:支持本土、鼓勵原創之外,也一直致力於把世界上最好的爵士音樂帶到廣州(當然,今年的情況因疫情有異),特別是希望借廣州爵士音樂節的時機和平台,帶來更多的音樂品類。“比如2015年爵士音樂節請崔健過來,很多搖滾‘老炮’來了音樂廳。再比如本屆爵士音樂節唱響土潮民謠的張尕慫。我們希望讓觀眾看到很不一樣的音樂風格在這裡發生。”

2020廣州爵士音樂節,高太行爵士五重奏

  沈洋 × 解靜嫻 × GSO爵士經典交響夜將於15日晚奏響,這是廣州交響樂團加入爵士音樂節的第三年。廣州交響樂團常任指揮景煥曾說:“這是我們團每年最期待的一件事情,因為爵士樂和交響樂又大同又不同。我跟沈洋不斷溝通,把他很想唱的歌改編成了爵士風格。爵士樂讓我歡笑,並且能深入我內心的秘密。每個音樂人都對爵士樂有一種別樣的迷思。”

  楊震說,“我們要把無界進行到底,讓觀眾放下心理上的關於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爵士音樂的界限和藩籬,用我們的努力告訴大家,用音樂表達情感和生活。”

  希望將廣州打造成爵士之城

  今年因為疫情,很多其他地方的爵士音樂節沒能做成,“但當他們得知我們堅持要做時,參與的音樂家都很開心,他們想為大家表演的欲望很強烈,欣然接受了我們的邀請,以非常友情的方式。爵士上海音樂節今年沒辦成,其創辦人任宇清以貝斯手的身份來參加廣州爵士音樂節——他帶來了“爵士大叔黃任強三重奏”,不僅要來演出,還要做講座。“

爵士上海音樂節創辦人任宇清

  中國音協爵士樂學會常務副會長、北京九門國際爵士音樂節創辦人黃勇,也以貝斯手的身份,和秦四風的樂隊一起來參加廣州爵士音樂節。

北京九門國際爵士音樂節創辦人黃勇

  在楊震看來,爵士音樂人都特別可愛,“可能是玩這種音樂的原因,絕大多數人都很好接觸,沒有什麼偏見,包括馬薩利斯這樣的頂級爵士音樂家,人都很好、願意和你分享。“

  在廣州工作生活22年,楊震認為廣州的文化生活有可以進一步做得更好、更豐富多彩的土壤。“廣州觀眾特別可愛,會花真金白銀來追求這種享受,而且以此為榮。以前多追頂級音樂家,現在年輕的音樂家他們也來支持。”

  而星海音樂廳也一直在考慮如何發揮更大的平台作用,“讓更多的頂級音樂家來,但是再來就要很他們聊——除了音樂,你要為音樂廳,為觀眾,為廣州做些什麼﹔在演出內容這一方面更重視本土、本民族音樂的開發、引導、支持﹔在內容上做更多表演類型、更多風格的嘗試。”而這些,都是廣州爵士音樂節正在形成的機制。

  廣州的演出市場很健康,市場化程度很高,演出靠票房,發展才扎實。很多准備建劇場的城市的相關人士來星海音樂廳參觀,都會感嘆:廣州的文化氣息真好。“而這種好,是多年培養成就出來的。”楊震說。

  廣州爵士音樂節已經成為廣州城市文化新名片,星海音樂廳也希望將廣州打造成爵士之城,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尤其是精神生活的需要。

  文字記者:張素芹

  圖片記者:蘇俊杰

  視頻記者:蘇俊杰、張素芹

(責編:陳育柱、李語)

關注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