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記者從惠州市交通運輸局官網獲悉,《惠城中心區過江通道規劃》《鵝城大橋及引道工程規劃》對外公示。根據規劃,惠州市計劃在東江、西枝江、新開河流域主要腹地、“四環內”+“惠州灣產業新城”的規劃范圍新增16條過江通道,近期優先推進鵝城大橋、1號公路跨東江大橋、中部隧道、鴻昌大橋和文曲大橋(1號公路跨西枝江橋)等5條過江通道建設。對規劃內容有意見與建議的,可在公告之日起30日內向市交通運輸局提出。
規劃范圍內新增16條過江通道
據了解,規劃范圍包括東江、西枝江、新開河流域主要腹地、“四環內”+“惠州灣產業新城”,包含東江劍潭至汝湖段全長23.5公裡、西枝江橋東至惠州灣產業新城段全長20公裡、新開河東平段全長2.5公裡。
目前,現狀規劃范圍內共有過江通道17條,且均為跨江橋梁。根據惠城中心區城市空間布局和現狀跨江橋梁分布情況,結合交通需求預測和分析,本次《規劃》新增鵝城大橋、1號公路跨東江大橋、中部隧道、西部隧道、東江灣大橋、新民大橋、金雞大橋、梅湖大橋、鴻昌大橋、湖山大橋、沙澳大橋、惠安大橋、河谷大橋、文曲大橋(1號公路跨西枝江橋)、東西軸線跨西枝江大橋、東平大橋等16條過江通道。其中跨東江新增6+2條(6條橋梁、2條隧道),間距1.6公裡﹔跨西枝江、新開河新增7+1條(跨西枝江7條,跨新開河1條),間距1.4公裡。
屆時,“規劃+現狀”過江通道共計33條,其中跨東江共14條、跨西枝江(新開河)共19條。近期優先推進鵝城大橋、1號公路跨東江大橋、中部隧道、鴻昌大橋和文曲大橋(1號公路跨西枝江橋)等5條過江通道。規劃的其他過江橋梁和隧道重點做好通道及兩端連接道的空間預留控制,結合城市發展和交通需求等因素適時啟動建設。其中“一號公路”跨東江大橋是一號公路(南北交通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中長距離的交通服務,並兼顧汝湖鎮及水口片的兩岸出行聯系。
中部隧道功能定位是連通惠城區內河南岸片區、橋東片區及江北片區內部一條重要的交通通道,可滿足高速快捷的要求,同時還是惠城主城區內骨架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主城區聯系主、次干道路的聯絡通道,起於江北文昌一路,穿水北四路、東江二路、東江、西枝江、花邊嶺至演達大道與石湖路交叉口。
鵝城大橋擁有雙向六車道
根據規劃,鵝城大橋及引道工程建設項目起點順接現狀雲山西路,沿現狀市民公園東路、期湖塘路,跨東江后在水口濱江片區落地,沿規劃同福路和現狀同福路,終點順接現狀龍湖大道。橋梁採用城市主干路標准進行設計,設計車速50公裡/小時,採用雙向六車道斷面。鵝城大橋及引道工程全長約4446米,其中鵝城大橋橋長約1157米,將形成一條由江北中心區至惠城南部地區的快速通道,屬於中心區跨東江加密橋梁。
結合橋上非機動車道布置位置和橋梁橫斷面情況,鵝城大橋提出了兩個比選方案。方案一是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共面,方案二是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共面。(記者 劉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