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廣東將建成22萬個5G基站

2020年11月06日08:27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到2022年廣東將建成22萬個5G基站

  11月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挂出《廣東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了廣東新型基礎設施三年發展總體目標:到2022年,廣東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水平領先全國,初步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支撐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到2022年全省5G用戶數達6000萬戶

  《方案》提出了三個主要任務:構建泛在互聯一體化網絡,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四大創新能力支撐集群,推進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十大智慧工程,推進融合基礎設施建設。

  其中,高質量建設5G網絡為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之首。到2022年,全省5G站址達35萬個(含儲備站址),累計建成5G基站22萬個,全省基本實現5G全域覆蓋,珠三角地區建成5G寬帶城市群,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城區、縣城及中心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全省5G用戶數達6000萬戶。

  同時,持續擴大5G專網在重點行業和領域的覆蓋面,爭取國家支持建設1.8GHz頻段4G-LTE無線專網,加快5.9GHz頻段車聯網試點,探索打造以1.4GHz頻段為主的無線政務專網。圍繞重點應用場景提升建設速度、融合深度和應用廣度,打造世界級5G產業創新高地和融合應用示范區。

  帶動超過5萬家工業企業“上雲上平台”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還包括建成全光網省、推動物聯網深度覆蓋、打造全國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和前瞻布局未來網絡。《方案》明確,全省光纖用戶將免費、免申請提速至100M,推進千兆寬帶進住宅小區、商務樓宇,加快實現全省20戶以上自然村光網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建成以4K/8K超高清應用為標志的新數字家庭示范區。

  推動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擴容增能,到2022年,建成50個以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累計標識解析注冊量超過15億﹔建成5個以上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20家以上行業/區域工業互聯網平台,帶動超過5萬家工業企業“上雲上平台”。

  推進未來網絡試驗設施(深圳中心)建設,構建世界首個以鏈路層虛擬化為基礎的深度虛擬網絡。加快建成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示范網,規劃建設粵港澳量子通信骨干網,部署建設量子衛星地面站,推動與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絡無縫對接,探索構建量子互聯網。加快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參與衛星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打造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基礎設施集群

  打造四大創新能力支撐集群方面,《方案》提出三項任務,打造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構建布局科學合理高效的先進算力集群、建設高水平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集群和打造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基礎設施集群。

  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要求,加快強流重離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未來網絡試驗設施、江門中微子實驗站、新型地球物理綜合性科學考察船、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等建設,謀劃推動建設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進光源、先進阿秒激光設施、國家基因庫二期、人類細胞譜系、冷泉系統實驗裝置、極端海洋動態過程多尺度自主觀測科考系統等一批設施。

  支持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深圳中心升級改造,增強高性能計算能力和雲平台能力的拓展應用,支持鵬城“雲腦”、珠海橫琴、東莞大科學等智能計算平台建設,依托廣深“雙超算”和省內智能計算平台資源,打造世界領先的超級計算高地。

  加快廣州、深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到2022年,在智能無人系統、智能制造、智能交互等領域建成15家省級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推動形成安全可控的區塊鏈支撐體系,支持建設一批區塊鏈基礎架構、安全保護、跨鏈互操作、鏈上鏈下數據協同、監管等區塊鏈基礎平台型重大項目,鼓勵領軍企業建設自主區塊鏈底層技術平台和開源平台。推進“區塊鏈+”,爭取國家級區塊鏈行業平台落戶廣東。

  建設十大智慧工程

  推進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方案》提出了十大智慧工程,包括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農業、智慧水利、智慧環保和智慧應急,進一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賦能作用,爭取到2022年,初步形成適應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體系。

  其中,針對智慧交通工程提出,《方案》提出力爭到2022年完成300公裡(或3條)智慧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廣州基於寬帶移動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廣州南沙國家級自動駕駛與智能交通示范區等建設,力爭到2022年全省建成300公裡L3、L4級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

  針對智慧城市工程,《方案》明確將打造集數據呈現、科學決策、中樞指揮於一體的“廣東大腦”,為“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提供堅實可靠的數字底座﹔支持廣州、深圳等有條件的城市建設“城市大腦”﹔支持廣州推進“城市降溫”,在生態保護、綠色發展、人居環境等方面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探索。(記者 方晴)

(責編:張靚雯、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