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盤活存量用地約60平方公裡 釋放發展潛能

本報記者 陳偉光 羅艾樺 姜曉丹

2020年10月24日13: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城市更新 釋放發展潛能

  金秋十月,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蘿峰村展示的樣板房,戶型規整、溫馨舒適。復建回遷房將以此為標准,並且通過公証讓村民安心。

  這只是廣州城市更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廣州市共盤活存量用地約60平方公裡,新增公共服務設施及配套3.8萬個、378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658萬平方米。

  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說,廣州要著力做強城市更新、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雙引擎”,優化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服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

  既留住記憶 又聚集人氣

  鼓樂表演、潮流說唱……今年國慶中秋長假期間,剛剛完成第二期改造的永慶坊熱鬧非常。永慶坊位於西關核心區,保存有老廣州最為完整的騎樓建筑群,還集聚了粵劇曲藝、武術醫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荔灣區住房和建設局調研員江偉輝介紹,項目建設過程中,近200棟嶺南傳統建筑被保護性微改造,留下來的騎樓街群和72處物質文化遺產等幾乎原封不動。

  像永慶坊一樣,“泮塘五約”項目同樣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延續原有街區肌理,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營造出舒適美觀的居住環境,吸引人們回歸老城、品味老城。

  “亂拉亂設的電線電杆不見了,坑坑窪窪的路面平整了,小公園小廣場也陸續整修完成。出來逛街的年輕人多了起來,真是太好了!”正在散步的張阿姨喜形於色。

  “既留住鄉愁、記憶,又聚集人氣、煙火氣。”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宏偉說,“總之,我們要在細節處延續城市記憶,讓羊城有‘面子’更有‘裡子’。”

  以環境改善 促基層治理

  白雲區大源村,曾經是規模巨大的城中村——25平方公裡,7000多棟房屋,20多萬常住人口,存在一些矛盾問題。

  面對這樣的城中村,廣州市委主要領導積極作為,區委和區政府周密謀劃,街道強化黨建引領,全面實施基層黨建、社會治安、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五大提升工程,將大源村劃分為20個更新單元滾動實施更新改造。

  白雲區副區長蔡勝介紹,該區政府收儲、產業升級與環境改善同步推進,實現居住、產業、環境品質全面提升,政府、社會、村民多方共贏。

  改造后,大源村很快形成以服裝、化妝品為主的電商產業鏈條,擁有電商經營戶5000多家、從業人員3萬多名。

  經過治理,大源村成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村精細化規范化建起111個網格,基層黨組織帶動行業協會、社工組織共同發力,構建起黨建工作新的格局。”大源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彭志良說。

  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海珠區琶洲村。經過改造,村裡的特色商業步行街作為主軸,連接濱水居住區、村民安置區、SOHO辦公區和商業辦公休閑區。這裡一躍成為商貿與休閑匯集、品質與文化兼具的現代化城區。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郭昊羽表示,作為超大城市,廣州正努力通過城市更新來釋放存量用地、換取發展空間,實現多方共贏,推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深度融合,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改造舊廠房 打造新平台

  霞光滿天,帆影片片。在廣州新城市中軸線最南端,毗鄰珠江后航道處,一片地標性高樓拔地而起。

  這裡是中交集團南方總部基地項目。從外觀上看去,A建筑呈“1”字形,B、C建筑則像兩個門框,由東往西排列成“001”,由西往東則組合成“100”。因恢弘亮麗、特色鮮明,被稱為“廣州之窗”。

  10多年前,這裡還是修船廠及預制板廠。隨著城市飛速發展,這處廠房被規劃為“生態、環保、節能”的現代商務園區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截至8月底,“廣州之窗”總部基地已入駐企業60多家,其中大多數是科技創新、新型互聯網及現代服務業企業。

  “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極具商業活力的總部經濟集聚區,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引擎。”中交四航局“廣州之窗”建設管理處總經理周日仔表示。

  廣州市工信局副局長張建華介紹,2020年以來,廣州市提出“淘汰關停一批、功能轉換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的改造路徑,打造高端服務業園區、高新技術基地、眾創空間、孵化器等發展新平台,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

  廣州鋼鐵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廣鋼開發區,原建有石灰廠等舊廠房及倉庫,改造后成為產居商一體化、以科技為主題的休閑商務區——嶺南V谷。

  “我們之所以選擇入駐,是因為看好這裡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優勢。”廣州市大業產品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瞿鑫剛說。

  項目規劃產業升級用地20萬平方米,預計可引進500家企業,實現園區總體產值約1200億元,稅收約35億元。目前項目一期已引進近百家企業,產值約60億元。

  “城市更新,不僅要重視速度,更要考慮群眾感受,注重質量提升。”廣州市市長溫國輝表示。

(責編:陳育柱、李語)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