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即將開通運營

2020年10月22日09:49  來源:江門日報
 
原標題:把城市特色融入站房設計,將江門地方景觀與僑鄉文化展示得淋漓盡致 江門站僑鄉文化韻味濃

  江門站巧妙融入“生命之樹”、碉樓等元素。 畢鬆杰 攝

  □江門日報記者 畢鬆杰

  高鐵一響,黃金萬兩。繁忙的交通樞紐,是“高鐵時代”的“聚寶盆”,也是城市發展的新引擎。隨著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以下簡稱“江門站”)開通運營在即,門庭若市的景象將在這裡上演。“高鐵站房不僅是鋼筋水泥,我們致力把城市特色融入站房設計,形成獨具江門特色的文化韻味。”施工方中鐵建工集團江門站項目黨支部書記劉陽表示。

  記者在江門站現場看到,大到進站大廳“生命之樹”造型、候車大廳樹葉形狀吊頂,小至幕牆玻璃“小鳥生命”圖案、綠植葵樹的擺放,江門站處處以特色風情、文化歷史等元素為基礎,將江門地方景觀與僑鄉文化展示得淋漓盡致。

  重現“生命之樹”奇觀

  “如果把江門站比作江門新的城市名片,那麼‘生命之樹’就相當於刻在上面的肖像,是江門站的門面所在,也是整個工程建設最大的亮點及難點。”中鐵建工集團江門站項目經理王敏帥說。

  據介紹,江門站站房採用線上式+線側式的T型綜合站型。同時,T型的橫向部分為側式站房區域,而正中間便是“生命之樹”區域。該造型重現巴金筆下獨木成林、萬鳥齊棲的百年古榕樹造型。

  施工中,重達1500噸的“生命之樹”鋼結構編織筒在電腦液壓同步整體提升技術的幫助下,歷時14小時,完成了高度17米、跨度60米的提升。為了讓這棵“生命之樹”扎深、扎牢,項目部還從藝術裝置的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藝、燈光及空間色彩表達等方面精心研究,做到突出亮點。

  從江門站正外立面遠遠向內看去,一根根流暢仿生的精美結構從底部破土而出,呈交叉編織狀向上,在頂部形成開枝散葉的樹冠,描摹榕樹拔地而起、枝繁葉茂的雄奇景象。

  “生命之樹”編織筒採用吊頂棱形透光膜,陽光洒落在白色外漆的枝條上,錯落有致的線條交相輝映,整體明亮大氣且生機勃勃。同時,突出的弧形體,為進站旅客遮風避雨,而弧形體內部,滿足了大量旅客安檢集散的功能需求。創新性的束腰圓筒設計,實現了功能與形式的和諧統一。

  融入僑鄉元素讓“僑味”更濃

  “生命之樹”的面前是日新月異的江門未來,其背后更有僑鄉鄉愁的脈脈深情。走進高架候車室,迎面而來的是連片修長的樹葉形狀吊頂,每片長約6米,與“生命之樹”相得益彰。

  室內的樹葉吊頂是僑鄉人民經過幾十年漂洋過海的艱苦奮斗到落葉歸根的直接體現。劉陽表示,車站作為遠行及歸鄉的標志性建筑,樹葉的設計無不體現僑鄉精神以及游子的思鄉情懷。

  記者在現場還發現,商業夾層的四個自動扶梯盡頭處,江門站將江門特有的碉樓、洋樓、騎樓共存的建筑特色文化融入商業夾層,在現代氣息的站房中融入僑鄉元素,讓整個江門站更加賞心悅目,“僑味”更濃。

  在細節琢磨上,江門站同樣獨具匠心。“生命之樹”採光膜對應的地板位置張貼滿屏的鳳凰圖案,與之相互呼應,不僅“筑巢”,還將“引鳳”﹔一旁幕牆玻璃蝕花處理以本土小鳥天堂景點為內容,地面拼花圖案也緊貼“生命之樹”的設計理念﹔高架候車室內擺放綠植葵樹代表本土葵藝文化……

  一個多世紀以來,江門始終以包容的姿態,接納著海外游子帶回來的世界各地先進文化和思想,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僑鄉文化。劉陽表示,當初五邑鄉親漂洋過海去謀生,落葉歸根是他們的一個實實在在的追求。而經過多年來的艱苦奮斗,由“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是僑鄉精神、心理歷程的直接體現。江門站整體建筑裝飾,是僑鄉文化歷史過程的藝術體現。(記者 畢鬆杰)

(責編:張晨牧、李語)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