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深圳市戲曲名劇名家展演開啟

2020年10月20日09:01  來源:深圳特區報
 
原標題:讓戲曲文化在鵬城“活起來”

  《白蛇傳》劇照

  《牡丹亭》劇照

  曲苑芳菲譜新韻,藝壇薈萃頌和諧。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的第八屆深圳市戲曲名劇名家展演日前華麗開啟。作為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資助項目,此次展演將在10月至12月為廣大觀眾帶來粵劇、婺劇、京劇、豫劇、昆劇五大劇種共六台大戲。

  活動主辦方表示,此次活動旨在弘揚傳統文化,把戲曲的名家和名劇“請進門”,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深圳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聽鄉音,敘鄉情,欣賞來自家鄉的優秀戲曲劇目,拉進優秀中華文化藝術與公眾的距離,讓戲曲文化在市民心中“活起來”。

  鄉音鄉情 綻放鵬城

  戲曲是表現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有京劇、昆曲、豫劇、越劇等360多類戲曲種類。深圳移民文化色彩濃厚,形成包容性、開放性的城市文化風格,各類傳統戲曲在此都有聽眾。

  “深圳市戲曲名劇名家展演”項目創辦於2013年,2019年深圳戲院接過主管單位交予的重任,首次承辦該項目,推出的中華優秀戲曲劇種種類繁多,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邀請了各戲曲劇種眾多著名表演藝術家參與演出:孟廣祿、趙葆秀、張建峰、孫勁梅(京劇),俞玖林(昆曲),馮剛毅、曾小敏(粵劇),李樹建(豫劇),謝濤(晉劇),楊俊、蔣建國、吳亞玲(黃梅戲),齊愛雲(秦腔)等,呈現了京劇《鎖麟囊》、昆劇《白羅衫》、粵劇《花蕊夫人》、黃梅戲《天仙配》等精彩劇目。主辦方希望通過引進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代表各省市藝術形象的優秀戲曲,全面展示各地戲曲藝術的發展成就,讓市民近距離欣賞優秀戲曲藝術,進一步優化深圳的文化生活方式,提升城市的人文品質。

  在此次展演中,精彩好戲將你方唱罷我登場,包括10月6日廣東粵劇院粵劇《紫釵記》、10月21日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婺劇《白蛇傳》、11月28日浙江京昆藝術中心京劇《寶蓮燈》、12月11日河南豫劇院《焦裕祿》、12月12日河南豫劇院《朝陽溝》、12月20日江蘇省蘇州昆劇院《牡丹亭》。其中婺劇《白蛇傳》將在南山文體中心大劇場上演,其余5場演出在深圳戲院劇場(一號廳)舉行。

  此次展演在演員方面也是可圈可點,邀請到曾小敏、文汝清(粵劇),楊霞雲(婺劇),翁國生(京劇),賈文龍、楊紅霞、盛紅林、陳秀蘭、陳清華、陳曉蘭、李書奇、蒿紅偉、陳琍珉(豫劇),俞玖林(昆曲)等眾多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參加,可謂星光璀璨。

  市民陳女士是一位票友,一直以來都喜歡在深圳戲院看戲,“說起來,在深圳戲院看了十幾年的戲了。這裡的戲曲特別受大家的喜歡,一聽到有新的劇目要來,大家都趕緊奔走相告,生怕沒有票。”談及看戲的感受,她頗為興奮,“現在越來越多的好戲來到了深圳戲院,對我們票友來說是個好消息。”

  網絡直播 受眾更廣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不斷更迭著新媒介、新業態,在改變人們的思想、行為和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如今,文化的傳播交流已離不開互聯網,網絡文化日益成為重要的表現形態。

  互聯網作為一種技術手段,能為傳統文化的產業化開發和當代化呈現帶來哪些助力和創意?這也是深圳戲院所思考的問題。近年來,戲院也不斷通過多舉措來探索,借助互聯網為傳統文化打開新的天地。

  “戲播”直播平台是深圳戲院探索的一大成果。據悉,此次深圳戲院“戲播”直播平台將對該6場演出開通現場直播,打破場館、地域的局限性,利用數字技術為戲曲藝術搭建新的傳播通道,將舞台延伸至網絡直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讓無法來到現場的觀眾也不會錯過欣賞中華優秀戲曲,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戲迷周女士家住廣州,通過“戲播”的直播,她坐在家中也能觀賞到精彩的劇目,“雖然不能在現場看,但通過直播,可以跨越地理的限制,同樣可以看到鐘愛的好戲。”

  直播的方式更貼近年輕人的趣味和習慣,因此也得到了他們的“點贊”。大學生小謝平時在校園裡,不能到現場看戲,通過直播的平台,讓她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次我特別期待青春版的《牡丹亭》。這部戲一直好評如潮,我已經告訴很多喜歡傳統文化的同學,到時我們‘戲播’上見。”(記者 尹春芳)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