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公交站點 探尋廣州文物

2020年10月14日08:34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跟著公交站點 探尋廣州文物

  南漢二陵博物館站

  商代 玉牙璋

  唐代 木屐

  陳家祠

  南漢二陵博物館是廣州最年輕的市屬博物館,位於風光秀麗、底蘊深厚的大學城。院藏文物豐富,自2019年5月17日開館以來,成為展現廣州6000年文明史的一處重要場館。但小谷圍島對於“島外人”來說,還是遠了點。也有不少觀眾反映,博物館交通指引不清晰,到館參觀不太方便。但這個問題,正在發生改變。

  日前館方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消息稱,在多方努力下,“南漢二陵博物館”公交站正式啟用,“標志著南漢二陵博物館交通設施完善工程成功邁出了第一步”。其實,在廣州以博物館名命名的公交站已有好幾個,他們在潛移默化地提升這些文化場所的影響力。

  3條公交線路途經

  “南漢二陵博物館”站

  目前,經停“南漢二陵博物館”公交站的公交線路有3條:番201路:往返於大學城穗石村總站和大學城體育中心總站﹔384旅游專線:往返於大學城南亭村總站和嶺南印象園總站﹔86路:由越秀區一德西總站開往大學城廣中醫總站。館方提醒,對於從市中心區來南漢二陵博物館參觀的朋友,86路公交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從一德西路總站到南漢二陵博物館站,需要經過35站,時間較長,適合不趕時間的朋友,一邊欣賞風景,一邊向館而行。

  記者了解到,目前館內正在舉行的展覽除了常設展覽外,還有“印象小谷圍——秘境·水鄉·醉美大學城”特展和“州城外,珠江邊——解放中路考古發掘成果展”。前者主要從建設與考古的角度、以今昔對照的手法,展現小谷圍從曾經寧靜的小島到如今備受矚目的大學城,在歷史長河中,小谷圍幾經滄海,我們雖無法親歷,但依然能夠通過這些文物追溯它的歷史,感觸仍有溫度的老物件喚醒小谷圍的生活記憶,認識今天嶄新的面貌。后者則是解放中路考古的一次集中展示,解放中路工地考古發掘遺跡119處,出土各類文物2340件(套),從許多側面展現了廣州古城的千年生活。

  陳家祠、農講所、大元帥府等

  都有自己的專屬站名

  熟悉廣州的人應該知道,本地以知名文博機構命名的公共交通站點,數量還不算多。其中比較為大家熟悉的,有地鐵陳家祠站、農講所站。

  陳家祠站是廣州地鐵1號線的一座車站,位於廣州市荔灣區中山七路。車站部分於1999年6月28日開通試運營,在建的8號線北延段也經過這裡,開通后陳家祠站將成為1號線與8號線的換乘站。實際上在一號線規劃的初步方案中,並沒有陳家祠站。隻有一個名為“中山八路”的車站,位於中山八路荔灣路口以東。后“中山八路站”被東移至現時位置並易名“中山七路站”,最后在綜合了各方的意見后,確定名稱為“陳家祠站”。城市主干道上的這條地鐵線路每日運送極為可觀的人流,隨時都在提示著這家博物館的存在。

  類似的情況還有農講所站。從這個站出來,就是大家熟知的農講所紀念館。它是全國聞名的紅色景點,收藏著眾多珍貴的革命文物,很早就上了國家郵政局發行的郵票,同時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鐵一號線沿線其實還有兩處博物館,一處是烈士陵園裡的廣州近代史館,一處是公園前地鐵站出來、起義路上的廣州起義紀念館。它們都是“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的一部分。

  位於海珠區的大元帥府站,是11路、460路、460A路等多路公交車的總站,近旁就是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公共交通線路其實不僅僅是大家每天出行的實用工具,它也是城市文化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紐約的中央車站、倫敦的國王十字地鐵站等,都既是繁忙的交通樞紐,又是許多游客樂意一看的地標性景點。廣州的很多公共交通站點也記錄了城市發展的信息,讓人一聽就想起這站點附近的地理、歷史、人文等。(記者 卜鬆竹)

(責編:張晨牧、李語)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