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9.8萬個到戶項目帶動1.52萬貧困戶發展

2020年09月01日11:50  來源:西江日報
 
原標題:肇慶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增強造血功能實現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

  肇慶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增強扶貧資金造血功能、實現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目前已累計建立鎮村特色產業扶貧項目和基地310多個,推進到戶產業扶貧項目9.8萬個,帶動1.52萬貧困戶發展生產。

  家住懷集縣中洲鎮泰東村的貧困戶羅石生早年因子女上學、缺勞動力、缺資金和家人大病等原因致貧,2016年被列為貧困對象后,扶貧工作隊幫助他申請到了5萬元的小額貼息貸款,他以此發展小規模的養殖產業。

  一開始羅石生的養殖基地隻有300余隻雞,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他和泰東村的32戶貧困戶共同組建了創客合作社,並建立了一座佔地面積達25畝的“嶺頭三鳥”生態養殖基地,羅石生因為養殖技術好被推選為具體運營負責人。

  頗具經營頭腦的羅石生瞅准市場需求和“三鳥”的市場供應空檔期,錯開“三鳥”上市高峰,不僅出貨快,價格也比其他養殖場賣的合算。

  “養殖基地運營僅半年就累積利潤5萬多元,預計全年總利潤不低於15萬元。”因為成效明顯、模范效果突出,去年12月28日,羅石生還受邀參加了廣東省2019年度“南粵慈善之夜”頒獎典禮,並在會上獲頒廣東省年度脫貧奮進人獎項,全省僅7人獲此殊榮。

  在德慶縣武壟鎮的雙象村,貧困戶陳火炎正在採摘苦瓜,陳火炎的父親已八十多歲,兒子剛剛8歲,妻子早年離家出走至今未歸,平時陳火炎要一邊照顧父親和兒子的生活,一邊操勞田裡的庄稼,日子越過越貧窮。

  中山市檢察院駐村工作組來到后,發現陳火炎對於如何增加家庭收入很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並且敏於言、踐於行,做起事情風風火,但苦於沒有資金發展產業項目,導致脫貧難度越來越大。

  駐村工作隊首先鼓勵他參與合作社扶貧產業項目,在增加日常工資收入的同時爭取效益分紅﹔其次利用肇慶市進行的“百行扶千村”行動的機會,為陳火炎在網上申請優惠貸款以解決資金困難問題﹔並且聯系肇慶市農業農村局的種植專家到村授課,到田間地頭指導陳火炎解決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陳火炎還積極隨同工作隊到鄰鎮產業種植基地參觀學習,獲取新的種植經驗和技術。

  2019年,扶貧合作社與德慶縣潤加倍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建立雙象村蔬菜種植示范基地,受這個項目啟發,陳火炎與潤加倍公司單獨簽訂了農產品包銷協議,自己承包了十幾畝農田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項目。當年,陳火炎通過自己的勞動,使得家庭年人均收入達到10713.59元,超過了當年8266元的貧困線標准。

  在廣寧縣江屯鎮坑口村的沙漠玫瑰種植基地裡,8個大棚裡總共種植了近10萬株花苗,一盆盆的玫瑰苗長勢旺盛喜人。這個基地是由中山市三鄉鎮駐村工作隊為貧困戶發展的產業扶貧項目,基地佔地面積20畝,由中山市三鄉鎮的高級農藝師談近強常駐基地為貧困戶傳授種植技術。

  看到基地裡的沙漠玫瑰在廣州、深圳、中山等珠三角經濟較發達的城市裡供不應求,貧困戶張庭振也動起了自建大棚種植的心思,但又擔心搞砸了會再次返貧。中山市三鄉鎮駐坑口村第一書記何嘉敏則積極的鼓勵他們將想法變為現實。在基地產業扶貧項目的示范帶動下,如今已有不少的貧困戶自行種植沙漠玫瑰。

  自2016年5月開始,市農業農村局挂鉤幫扶德慶縣莫村鎮古樓、平崗、雙樓、富源、光明、曙光及前鋒村,7條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7戶513人。由於村區位較差、產業薄弱、貧困戶病殘障人員多,發展扶貧產業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形勢十分嚴峻。

  經過深入調研考察,該局利用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委托德慶縣莫村鎮康盈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德慶莫村鎮大農茶花種植場發展四季茶花種植項目。項目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運營機制,通過“購苗參與”“委托代育”“回收成品”“發放分紅”等多種合作模式,分階段持續做大做強四季茶花產業,積極引導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參與產業項目,逐步建立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長效機制。

  據市扶貧辦統計,目前全市已累計建立鎮村特色產業扶貧項目和基地310多個,推進到戶產業扶貧項目9.8萬個,帶動1.52萬貧困戶發展生產,有勞動能力有參與意願的貧困戶產業帶動率、111個省定貧困村產業覆蓋率均達到100%。

  各級幫扶單位和駐村工作隊通過發展“入股投資+保底分紅”長效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健全貧困戶資產收益扶貧項目資產歸屬和分紅管理機制,推動發展光伏發電、入股工業園區和農業產業基地等長效扶貧項目,全市累計建設發展資產收益扶貧項目8800個,年收益率普遍在8%以上,有效帶動5.8萬名貧困人口參與投資分紅。

  目前,肇慶已成功打造了68個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6條省級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以及懷集縣華辰玫瑰、愛農蔬菜、“牛世界”、廣寧縣番薯干、湘下村千畝百花茶油、德慶縣莫村鎮四季茶花等一批亮點扶貧項目。(記者 王永強)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