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實驗中學新校區(小學部)一角。王偉楠攝
張槎中心小學聚錦校區校門入口處“聚道篤學,錦繡人生”八個大字十分醒目。王偉楠攝
高標准新建的平洲中心小學。通訊員供圖
順德光正實驗學校課室環境。鄒婷婷攝
“新校園的操場真大,功能場室也很齊全,很開心能在新校園裡學習。”9月1日開學,獅山鎮顏峰小學學生黃煜城將在全新的校園裡開啟新學期學習。這所易地新建的小學佔地2.55萬平方米,設36個教學班,20多個功能室,提供1600個學位。
隨著前幾年建校行動下的學位陸續釋放,這個新學年,佛山學位供給總量持續提升,全市超30所新(改、擴)建學校今日投入使用。2020年,全市計劃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39所,新增義務教育學位5.3萬個,截至6月底,實際啟動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43所。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就近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家長之盼、政府之責。作為人口流入型城市,自佛山市啟動基礎教育建設工程以來,佛山學位建設全面提速,持續“上新”一批新學校,通過高起點、高品質打造新學校,增量、提質齊頭並進,“有學上、上好學”正成為每個孩子觸手可及的現實。
最新進展:30所新改擴建學校緩解學位緊缺情況
廣東省一級學校標准建設,科學實驗室、室內恆溫泳池等先進硬件配套等一應俱全……8月28日、29日,南海桂城街道連續有5所新改擴建學校投入使用,引發佛山朋友圈刷屏。其中有高標准新建的南海實驗中學新校區(小學部)、怡海五小、平洲中心小學,也有改擴建后校園面貌煥然一新的桂江二小、桂江三小,5校共計投入建設資金6.45億元,新增學位4000個。
毗鄰桂城,禪城區張槎中心小學聚錦校區建設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兩棟充滿嶺南風格的教學樓拔地而起,校門入口處“聚道篤學,錦繡人生”八個大字十分醒目。據悉,該校區首期工程今年9月啟用,第二期工程預計2023年9月啟用,屆時辦學規模達36個教學班、可提供1620個學位,將有效緩解張槎街道公辦學位緊缺狀況。
8月31日,三水區思賢小學落成典禮舉行,首批一年級新生260人現場見証。該校全部投用后可新增學位1620個,全區的公辦優質學位資源得到進一步擴充。除了按照廣東省一級小學標准建設,多功能教學樓、體育館、室外運動場等教育教學設施一應俱全外,該校還引入名校先進理念和資源,力爭打造成區域名校三水區實驗小學分校。
不只是公辦學校加快優化學位供給,越來越多民辦學校的加入,也在進一步充實佛山教育力量。作為十二年一貫制全寄宿式優質民辦學校,於今年9月全面開學的順德光正實驗學校,未來學生規模將達到9210人。開學后,學校將充分依托廣東光正教育集團的強大教育資源和特色,大力開發AC課程、拓展課程等20多種校本課程,打造“英語浸入式教育研究”實驗基地學校,為學生快樂學習、提高素養搭建廣闊的平台。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秋季開學,佛山市投入使用的30多所新改擴建學校中,位於南海、順德的最多,佔總數的7成以上,且項目選址大多位於桂城、獅山、大良、均安等學位緊張片區,成為佛山市基礎教育學位建設“加速度”的一個縮影。其中,南海有12個新改擴建學校項目投入使用,順德預計超10個新改擴建學校項目投入使用,目標新增加義務教育優質學位2.65萬個。
超前謀劃:學位建設納入年度民生實事項目
這個暑假,佛山多個鎮街都能看到有學校正在加緊建設,或新建,或改建、擴建。
“學位壓力日益緊張,但傳統學位供給辦法相對滯后。佛山市創新機制,關口前移。”佛山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佛山前瞻布局,根據全市常住人口等數據,測算出2022年義務教育學位缺口,並出台《佛山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礎教育設施五年提升行動計劃(2016—2020年)》,明確五年新增18萬個義務教育學位和4.4萬個學前教育學位建設任務。
“規劃總藍圖”的“指揮棒”下,為充分調動各區積極性,佛山軟硬兼施:一方面,市政府將增加學位供給納入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和對區級政府的績效考核中,同時,作為五年提升計劃的最主要負責單位——佛山市教育局則從機制、考核、協調、助力等方面,設計了一系列措施,做到政策規劃到位、統籌領導到位、督查指導到位、人力財力物力到位。
學位建設涉及多部門聯動,土地也是城鎮學位擴容的共有難題。佛山各區通過土地置換、基礎教育專項規劃等方式,保障中小學校建設用地。其中順德出硬招,明確教育設施用地范圍、建設指引,把應建中小學校項目落實到各具體地塊,予以法定控制。南海區桂城街道則通過構建學位建設聯動機制,把任務細分,落實到具體部門。相關部門合力攻關,提高效率。
個別難度大、進度慢的項目該怎麼辦?佛山專門建立項目滾動推動機制,強力督促各區提出細化整改措施,倒排工期推進,整改一項銷號一項。
在市的統籌督辦下,各區想方設法挖潛,一股建校熱潮正在升騰。2016年至2019年期間,佛山完成新改擴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23所,新增學位約12萬個,在土地資源緊缺、學生規模逐年增大的背景下,佛山將義務教育辦學規模擴大了近四分之一。今年是五年提升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學位建設進入“加速度”,佛山將提前並超額完成預期學位建設目標,到年底預計全市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近19萬個。
“在此基礎上,佛山將繼續實 施2年 再 延 伸 計 劃,2021~2022年全市計劃新增新改擴建項目27個,再新增學位約3萬個,以滿足未來學位需求。”佛山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其中,桂城街道自2016年起已投入19.2億元,完成了包括燈湖小學等12所中小學校新建擴建,預計2022年前將完成22所學校建設任務,總投入超35億元,新增學位約3.3萬個﹔禪城區正大力推進學校建設“9+7+1”工程,計劃在2020至2023年間新建、改建9所學校,同時擬對7所原村辦學校實施擴建工程和對1所特殊學校實施擴容提質工程,大力增加中小學位供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高起點辦學:力促新校進入優質行列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僅僅滿足於學位數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提供更多優質學位。近年來,佛山教育部門持續在質量提升上下功夫,努力做到高起點規劃建設和辦學,通過辦學模式創新、辦學體制改革、優質師資配置等,迅速擴充優質資源,力求讓每一所新學校直接進入優質行列。
此次投入使用的南海實驗中學新校區(小學部),規模40個班,新增學位1200個。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校各種場室、教學設備設施均按廣東省一級學校標准配置,功能場室的設置也精細到位,如信息技術方面細分到創客室、電腦室、機器人室等,藝術類細分出陶藝室、書法室、沙畫室、合唱室、管樂室等,可謂高標准、高起點、高配置打造。
南海實驗小學校長周漢雲表示,這標志著南海實驗小學正式邁入“一校兩區”管理模式的新時期。圍繞“寬教育”辦學理念,新校區在教師配備、教育理念實施方面將與南海實驗小學原校區保持統一。“我們在新校區成立了新教師青年訓練營,老師們也要跨校區走動,共同開展教研活動,此外新校區招生規模更大,將可滿足更多家長對桂城優質教育的需求。”
很多新建學校零起點辦學,如何讓新校跨越艱難摸索的起步階段迅速起航?近年來,佛山鼓勵各區通過名校辦分校、組建教育集團等模式,讓新校站在名校的肩膀上,起跑步伐更加穩健。
禪城區東華裡小學在籌建之初,就提出要辦一所富有嶺南文韻和未來氣息的新樣態未來學校。在辦學模式上,該校不僅從全區優質學校中選調骨干,組成名師管理團隊,並將納入佛山九小教育集團,連同九小西校區、九小新校區成為集團的成員校。未來,學校將共享集團所配套的優質資源,布局“未來人才”培養戰略,實現共同管理、共同發展,整體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社會美譽度,實現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另一邊,張槎中心小學聚錦校區則作為張槎片區首個公辦小學教育集團一員,由張槎中心小學實行一體化的管理。為讓新校區實現高起點辦學,張槎中心小學通過派遣本部骨干教師,移植管理經驗、教研成果、環境創設理念等“組合拳”,為新校區“輸血”。“聚錦校區首期配備專任教師14名,來自本部的骨干教師佔一半,兩校區同一套領導班子,同一支師資隊伍,同一個辦學理念,同建適合教育辦學特色,一體兩翼齊步發展。”校長楊翠表示。
“關注民生關切,回應民生訴求,佛山不僅要確保年度建設任務完成,還將超額完成學位建設,並繼續把‘不斷增強優質學位供給保障能力’ 作為重點工作推進。”佛山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佛山將堅持“建好學校”和“辦好學校”兩手抓,為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持續推進學位供給建設,讓每一個孩子都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記者鄒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