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調試測繪無人機。
8月29日是第17個全國測繪法宣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規范使用地圖,一點都不能錯”。城市發展離不開測繪地理信息資源的支撐和保障。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一項重要的前期性、基礎性工作。深刻理解和貫徹落實此次活動主題,深入開展測繪地理信息法制宣傳教育,對於惠州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城市、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在“雙區”驅動的背景下,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腳步不斷提速,市自然資源局切實推動著基礎測繪工作水平提升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記者注意到,全市國土資源存量數據庫和數字檔案館及增量數據動態更新機制和聯合測繪機制的搭建,智慧惠州時空大數據與雲平台的高站位建設等,切實為惠州高品質建設和市民生活提供著信息保障。
“十四五”期間,全市自然資源部門將以行使“兩統一”職責為抓手,完善基准體系、標准框架、資源整合,出台測繪地理信息市場管理辦法,加強測繪項目成果質量評價管理和行業信用管理,加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整合現有測繪成果,穩步推進基礎測繪數據更新,提高基礎測繪數據的保障能力,發揮基礎測繪數據優勢,為“山水林田湖海草”一體化管理和精細化治理提供全空間、立體化測繪成果和基礎設施支撐,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提升基礎測繪能力
完善測繪體系建設智慧惠州時空大數據與雲平台
基礎測繪是測繪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業,廣泛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記者了解到,基礎測繪是指建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准和測繪系統,進行基礎航空攝影,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測制和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和數字化產品,建立、更新基礎地理信息系統。
“十三五時期,惠州市基礎測繪事業成績顯著。”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惠州市現代測繪基准進一步完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更加豐富,地理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更加完善,基礎測繪成果社會化應用不斷加強,常態化和專題性地理國情監測順利開展,應急測繪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為今后的測繪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該負責人介紹,市自然資源局先后實施了一批重點測繪項目,根據《惠州市基礎測繪“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要求各項基礎測繪工作穩步推進。逐步搭建起了現代測繪基准體系,平面、高程控制網覆蓋面不斷加大,“智慧惠州”建設進程得到不斷提速。
具體到項目內容,記者了解到,測繪領域的兩項省市重點項目得到高質量推進。該局組織實施了西枝江流域生態環境監測和監督管理系統的開發建設,為惠州首部地方法規落地執行提供技術支撐實施平台﹔同時高站位建設智慧惠州時空大數據與雲平台,依托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化技術,疊加各部門、各行業相關業務信息,建立起全市統一、能夠按需服務、多維展現的時空大數據雲平台。
與此同時,更多延伸至城市各項工作建設和市民生活的基礎性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均得到有序開展。在城市規劃建設領域,全市建成13座HZCORS(惠州市衛星定位服務系統)基准站,2個GDCORS基准站組成現有的HZCORS服務網,共計運行15個基准站。該負責人介紹,這些基准站可以持續保障實時、動態、高精度、平面及高程基准三維定位服務、系統穩定。基礎測繪數據穩步更新,不斷提高基礎測繪數據保障能力。這些基礎測繪成果在科學規劃決策、重點項目建設、國土資源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平安惠州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百姓地圖位置服務等方面都得到廣泛應用,凸顯了測繪地理信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先行性作用。
嚴把地圖審核關
編制最新版惠州標准地圖滿足社會各界需求
地圖作為測繪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家和地方行政區多種自然和社會要素綜合的特殊載體和傳媒,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技術性和實用性。其測繪、印制、發行、展示和管理等都有嚴格的法律法規要求,這是保証地圖這一特殊產品質量和不出現問題地圖的制度保証。
地圖是國家版圖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象征,體現了國家在主權方面的意志和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外交立場。該負責人介紹,作為惠州市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市自然資源局一直嚴格按照測繪法和相關地圖管理審核條例嚴把地圖審核關,堅決將問題地圖遏制在搖籃中。針對地圖可能涉及的問題,從測繪法律法規和測繪技術的角度負責把關,確定涉圖問題的性質。同時加強與市場監管、教育、新聞出版、外事和海關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從地圖產品的生產、流通、使用、展示和涉外進出口等環節對口進行監管,確保對涉圖產品的監管到位。
該負責人表示,維護國家版圖完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包括地圖編制者、地圖產品經銷商,以及多數的地圖產品使用者,如果都具有強烈的國家版圖意識,就能形成一個正確使用中國地圖的良好氛圍,從而杜絕身邊“問題地圖”的出現。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惠州市地圖》《惠州市中心城區圖》《惠州市情圖集》《惠州市示意地圖》等地圖,完成智慧惠州專題地圖編制快速出圖系統,提供2019版惠州標准地圖下載服務﹔同時更新數字惠州在線地圖服務和招標啟動“天地圖·惠州”項目更新建設該局電子地圖,切實滿足政府部門、公眾對地圖服務的迫切需求。
保障項目建設
推進信息化建設,建立工程項目聯合測繪機制
隨著城市擴容提質的不斷推進,城市沿江向海、“南進北拓”的腳步加速。“豐”字交通主框架的加速落地,各城市組團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城市骨架不斷開闊,金山新城、北站新城等新區建設不斷加速,惠州灣產業新城等建設也快速落地。
“城市建設、項目建設,測繪是第一步。”惠州市某測繪行業企業負責人李先生介紹,測繪工作可以看成是項目建設的“眼睛”,工程建設實施首先要做好測繪基礎工作,畫好圖、定好位,然后才能開挖開建。
無論是城市的宏觀規劃建設,還是延伸到微觀的城市生活,測繪地理信息都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
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該局在持續推進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建立起國土資源存量數據庫和數字檔案館及增量數據動態更新機制,實現全市土地、地質礦產、測繪等業務數據的在線匯交與整合利用,穩步推進基礎測繪數據更新,提高基礎測繪數據的保障能力,切實為自然資源管理與科學決策提供全面、准確的數據支持。
與此同時,該局還在全面提升測繪能力和審批流程的優化,切實推動建設工程項目行政審批效率提升。通過印發《惠州市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聯合測繪實施方案》,實行統一收件、一次委托、聯合測繪、成果共享,最大限度縮減測繪環節和時限,切實減少企業遞件次數和費用支出,逐步實現全程網上辦理,助力惠州營商環境全面優化。
該負責人介紹,在“十四五”期間,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惠州市將以自然資源部門行使“兩統一”職責為抓手,立足技術和設施優勢,完善基准體系、標准框架、資源整合,出台測繪地理信息市場管理辦法,加強測繪項目成果質量評價管理和行業信用管理,落實好省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要求,讓基礎測繪實現新突破、新作為。加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整合現有測繪成果,發揮基礎測繪數據優勢,為“山水林田湖海草”一體化管理和精細化治理提供全空間、立體化測繪成果和基礎設施支撐。(文/圖 記者邱若蓉 通訊員黃凱雯 胡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