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老城區成游客打卡地。
今年以來,廣州文化旅游業有序復工復產復蘇。記者從8月25日舉行的第171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在精准有序開展文化旅游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廣州多措並舉推進文化旅游市場復蘇,7-8月全市旅游業已恢復到去年同期的70%左右。據悉,廣州將積極引進世界級精品主題公園、大型國際展會和節慶賽事活動,打造一批國際性文化旅游品牌。
全市A級以上旅游景區共68家
近年來,廣州以全域旅游創建為抓手,全力推進旅游景區和文化旅游特色村的創建與提質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青鬆介紹,廣州新增1個國家級、2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2019年番禺區成功創建首批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是全省僅有的兩個示范區之一:“今年6月,從化區、增城區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度假區。目前越秀區、海珠區正組織開展新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認定工作,從化區正積極推動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吳青鬆透露,廣州近期還新增了西關永慶坊旅游區和從化石門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4A旅游景區以及6個國家級3A旅游景區。截至目前,全市A級以上旅游景區共計68家。
另外,今年7月,從化區溫泉鎮南平村、增城區荔城街蓮塘村、增城區蒙花布村、花都區塱頭古村、南沙區大穩村等11個各具特色的村庄,獲得廣州市第二批旅游文化特色村稱號,全市文化旅游特色村達到17個。從化區蓮麻村、南平村,番禺區大嶺村申報了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目前已在文化和旅游部官網公示中。與此同時,廣州還新增4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點),其中從化區溫泉鎮獲2019年度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稱號。
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達208名
今年7月份,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公布了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第七批共31名傳承人。至此,廣州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數量已達208名,其中包括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2名,省級非遺傳承人79名,市級非遺傳承人208名,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個。
在此之中,傳統醫藥類傳承人數最多:“在本批認定的31名代表性傳承人中,傳統醫藥類有7人,佔總數的近四分之一,彰顯了嶺南中醫藥文化在廣州非遺中的重要價值和地位。此外,部分項目如廣東漢樂(增城)、醒獅扎作、粵菜烹飪技藝、敬修堂傳統中藥文化、陳李濟中藥文化等,補齊了傳承人。”吳青鬆說。
據了解,2016年底,廣州出台了《廣州市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人才工作方案》,明確了3至5年時間廣州市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總數達到200人以上的目標。第七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公布后,市級非遺傳承人總數共208人(不含已去世人數),已順利實現了既定目標。吳青鬆透露,第七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平均年齡51歲,整體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為進一步充實我市非遺傳承隊伍、推動非遺傳承發展夯實了基礎。
資金扶持
出台了“廣州文旅暖企12條”,發放文化旅游產業專項扶持資金,暫退旅行社服務質量保証金超2億元,協調廣州地區銀行為文化旅游相關企業提供貸款150多億元。
新增景區
廣州近期新增了西關永慶坊旅游區和從化石門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4A旅游景區以及6個國家級3A旅游景區。截至目前,全市A級以上旅游景區共計68家。
特色非遺
廣州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數量已達208名,其中包括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2名,省級非遺傳承人79名,市級非遺傳承人208名,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個。
協調各方為文旅企業提供貸款150多億元
吳青鬆表示,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從政策、資金、宣傳、服務等多方面全力引導、支持、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出台了“廣州文旅暖企12條”,發放文化旅游產業專項扶持資金,暫退旅行社服務質量保証金超2億元,協調廣州地區銀行為文化旅游相關企業提供貸款150多億元。同時,多措並舉推進文化旅游市場復蘇,舉辦了一系列首發、首展、首演活動,包括廣州人游廣州、廣東人游廣州啟動儀式、廣州藝術季開幕式、雕塑作品鄉村巡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旅游日等主題活動。
“自7月17日‘廣州歡迎您’系列活動啟動之后,目前已圓滿完成了啟動儀式、歡樂周兩個階段共27項活動,持續到明年2月,我市共將舉辦50余項大型文旅活動、1000余子項活動,共同打造‘幸福年’。”吳青鬆說。
名家周末大舞台、廣州藝術季、“戲·游花城”名家分享會這三大活動受到市民游客的青睞。據吳青鬆介紹,從7月25日到12月26日,每逢周末都會在廣州塔移動舞台舉辦“名家周末大舞台”活動,共計23場精彩演出面向所有市民和游客免費開放,每周都會邀請文藝大家和名師名團輪番登台獻藝,以此打造現代都市文化與嶺南傳統文化融合的文化旅游品牌,切實增強市民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與幸福感。(記者陳薇薇、方晴、廖雪明 通訊員穗文廣旅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