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羅村羅湖社區幸福院,不少老人選擇在這裡享受健康服務。(資料圖片)記者 王偉楠 攝
8月24日,記者從佛山市民政局獲悉,為積極應對佛山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努力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佛山已正式出台《佛山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計劃》),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佛山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按照《計劃》要求,未來三年佛山將不斷完善機構、社區、居家三大領域養老服務內容,同時建立完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日常巡查制度和事中事后監管制度,並通過打造職責明確、結構完整、功能全面、應對有序的應急預案體系,全面解決養老服務領域的安全隱患。
完善機構養老模式 全面實現醫養結合
截至2019年底,佛山戶籍人口463.9萬人,其中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已增至79.1萬人,佔戶籍人口的17.1%,65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已增至56.6萬人,佔戶籍人口的12.2%,高於全省的15.3%和9%。“佛山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因此需要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計劃》部署安排,佛山將在2020年底前,實現全市養老機構醫養結合率達100%,並在各區建立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預約就診、雙向轉診等合作機制。同時,佛山還計劃在2021年底前,建成兩家以上設有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或中醫院等的示范性養老機構﹔2022年底前再增加養老床位5000張,實現全市護理型床位佔比不低於50%。
值得關注的是,佛山還計劃在三年內培育不少於1個有品牌、有影響力、規模較大的新型養老產業集團,在各區建設至少1間符合三星級以上標准,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供養服務設施(含敬老院),並推動全市星級養老機構由目前的21家提升至60家以上。
健全社區居家服務 助力老人就近養老
作為佛山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環節,《計劃》還對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做出規劃。其中,佛山將於2021年年底前,以區為單位全面建立社區居家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實現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到2022年年底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由目前的332個增加至500個以上(社區養老服務小站不低於100個),提供服務項目由目前的30項增加至60項以上。
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更多老人能就近享受養老服務,佛山將於2022年年底前,力爭在市內所有街道和有條件的鎮,至少建有1家社區居家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全市新建住宅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要100%達標,從而建成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據悉,后續佛山將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納入城鄉社區配套用房建設范圍,明確新建住宅小區按每百戶不低於20平方米的標准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同時民政部門將參與配套養老服務設施竣工聯合驗收,設施驗收后同步無償移交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並按照規劃用途安排使用。
強化養老服務監管 營造安全舒適環境
除了完善機構、社區、居家三大領域養老服務內容,佛山還將強化養老服務監管,多舉措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確保老人住得安心、住得舒心。根據《計劃》要求,佛山將於2020年年底前,建立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同時,市、區、鎮(街道)將建立完善養老機構日常巡查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
為了保障老人們舌尖上的安全,2020年年底前,市內養老機構食堂將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全覆蓋。同時,2022年年底前,市內各養老機構逐步建立食品採購、儲存、加工、制作信息台賬,有條件的探索建立養老機構食品安全可溯源機制。除了完善飲食安全監管外,2021年年底前,還要在各區、各養老機構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預案﹔2022年年底前,全市養老機構基本建立職責明確、結構完整、功能全面、應對有序的應急預案體系,從而強化提升應急保障措施和處置能力。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佛山將探索建立佛山養老服務標准聯盟,同時支持各區建立養老服務標准化工作組織,研究建立長期照護服務項目、標准、質量評價等行業規范,完善機構、社區、居家相銜接的專業化長期照護服務體系,推動佛山養老服務邁上新台階。(記者 宋世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