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鐵融合發展示范區范圍示意圖。花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平西安置區設計效果圖。花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北站西廣場示意圖。花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花都區基層周邊舊村全面改造布局圖。花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廣州8月19日電(李語、花宣)8月19日,廣州市花都區副區長姚漢鐘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花都區正結合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推進空鐵融合示范區規劃設計、廣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和機場周邊舊村改造,計劃通過加快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綜合樞紐能級,努力把花都建設成為廣州“十四五”時期人口和經濟的重要承載區。
推進空鐵聯運建設 打造灣區北部樞紐
花都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大型空鐵雙樞紐所在地。輻射全球的白雲國際機場2019年旅客吞吐量超7338萬人次,三期擴建后將達1.4億人次/年。而位於中國鐵路南北大動脈京廣高鐵上的廣州北站,距離白雲機場直線距離僅10公裡。若通過空鐵聯運可將機場腹地范圍進一步擴大到泛珠區域,覆蓋人口將超過4.53億,佔全國人口的35%。
為此,花都區全力推進空鐵聯運建設,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及噪音區的征拆安置工作。截至8月18日,征拆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兩個安置區啟動區已完成征拆轉入施工階段,四跑道已清理交付土地6280畝,五跑道及北部飛行區繞行滑行道項目已完成數據摸查和評估工作。
同時,廣州北站一期站房已完成工程施工,廣清城際廣州北至清遠段、新白廣城際廣州北至機場T2站段已完成靜態驗收,正在進行聯調聯試,預計國慶前實現一期站房投入使用,10月份可實現城際軌道開通運營。
為推動空鐵聯運一體化,花都規劃白雲機場和廣州北站之間構建“2+1”多模式空鐵聯運體系。陸側包括在建的穗莞深(新白廣)城際軌道和雅瑤快速路,近期可實現15分鐘直達機場。空側專用軌道線選址已基本穩定,北站T4航站樓至T1、T2航站樓將縮短為“6分鐘直達”,實現“到北站即到機場”,進一步擴大對泛珠三角地區的輻射和帶動。
推動空鐵融合發展 實現城市樞紐能級提升
8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明確近期啟動13條城際鐵路的建設工作,總裡程約775公裡。其中,花都區將引入廣清城際廣州北至廣州段和廣州東至花都天貴城際兩條城際鐵路,並於近期規劃研究引入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廣州至清遠鐵路延伸至永州、廣佛環線城際鐵路、地鐵二十四號線等線路。
空鐵聯運的樞紐作用將提升大灣區城際交通質量,完善大灣區城際交通體系,同時優化花都的城市發展格局,提升花都的發展定位,實現從交通樞紐到新經濟中樞的轉變。
同時,花都區還在布局空鐵樞紐城南部科技創新產業,推動空鐵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在產業布局方面,花都區將重點構筑樞紐商務、科技創新、特色消費的“三輪驅動”產業發展格局。
其中,樞紐商務主要聚焦灣區北部高端商務功能,科技創新主要集聚臨空高附加值創新科技產業,特色消費主要打造嶺南文商旅新客廳,同時大力發展臨空總部辦公,高端商務、智能電子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軍民融合產業等。
此外,花都將引入廣雅中學、黃岡中學、華師大附中、北大附中、廣大附中實驗學校等名校教育資源﹔建設嶺南文化館、中山大學附屬仁濟醫院等公共文化設施和醫療服務設施﹔依托花都湖和新街河構建藍綠交織城市公園體系,建設公園裡的城市。
姚漢鐘說,示范區未來將建成國際一流的樞紐型經濟引領區,提升廣州對粵北、泛珠三角地區的輻射能力,成為聯絡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珠江西岸先進制造業產業帶的重要平台節點。
統籌舊村改造和土地整備 促進樞紐價值外溢
在新時期,廣州提出全面增強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提升高端資源要素集聚輻射能力,引領大灣區內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通過建設空鐵融合發展示范區,可以形成廣州都市圈北部發展引擎,提升廣州對粵北、泛珠地區的輻射能力,構建以樞紐群為支撐的“灣區脊梁”,加快區域一體化發展。
據統計,花都區位於機場周邊的舊村共29條,低效用地及三舊圖斑面積高達1417公頃。傳統單一的單村改造、就地平衡更新模式無法實施,必須在更大的空間尺度考量城市更新的組織模式,在空鐵融合發展示范區中統籌考慮全域的改造平衡與指標騰挪,把城市更新與城市運營相結合,盤活機場三期擴建及噪音區安置整理出來的土地資源,實現樞紐經濟外溢。
目前,花都正在以廣塘村和東莞、東鏡、石塘三村聯動改造為試點,探索 “增存聯動、一二級聯動、噪音線內外聯動”的全域城市更新新模式。
下一步,花都區將全力以赴配合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全面加快推進白雲機場-廣州北站空鐵聯運大綜合交通體系建設,邀請國內外高水平設計團隊,深化產城融合、人口結構、職住平衡、產業發展等方面的規劃研究,整體提升花都區在廣州增強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方面的重要功能定位,打造高品質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