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沙面首屆公共藝術啟幕 全島遍布中外名家藝術作品

2020年08月17日10:03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打卡沒有圍牆的藝術展

 

 

  美國藝術家喬伊·布朗作品《愛的面面俱到》

  藝術家喬伊·布朗作品《為愛駐留》

  廣州美術學院馮峰作品《鴨·兔》

  游人觀看展品《從未老去》。

  LAAB工作室作品《小小星球》

  藝術家段俊豪作品《彩虹》

  楊義飛作品《個體/集體》

  去沙面游覽,又多了新意思。2020年8月至12月期間,以當代公共藝術展覽為主線,荔灣首次嘗試以政府為主導,在沙面島舉辦“在一起”——2020沙面首屆公共藝術季。8月16日,“在一起”——2020沙面首屆公共藝術季正式開幕。靜止的風、行走的像素、尋找圓圈的小扇形、如雲朵般柔軟的巨型鋼鐵娃娃……散落在島上的一個個天馬行空的當代藝術作品,吸引市民游客紛紛拍照打卡。

  沙面首屆公共藝術季持續5個月

  據了解,荔灣區首次嘗試以政府為主導在“廣州西會客廳”——沙面舉辦藝術季活動。荔灣區相關策展人介紹,2018年,總書記視察廣州荔灣時殷殷囑托,“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為夯實嶺南歷史文化中心核心區魅力,打造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增強優秀嶺南文化承載力、輻射力,推動嶺南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特籌備舉辦此次藝術季。

  首屆藝術季活動共分為四大板塊,分別是“在一起”——公共藝術展覽、“匠之心”——傳統文化展覽、“時間軸上的沙面”——歷史文化展示以及“拾翠洲”——群眾文化藝術展示,既有融合中外藝術界大咖精彩作品的公共藝術展覽,也有極具本土特色的傳統文化精品。

  作為此次藝術季的核心板塊之一,“在一起”——公共藝術展覽匯聚國內外16位知名藝術家創作的17套20件當代藝術精品,涵蓋雕塑、裝置以及綜合藝術等多元體裁,這些被安置於沙面島的公共空間,人人都能走近欣賞、互動打卡。

  該策展人表示,在沙面“露天建筑博物館”舉辦這樣的活動,他們一開始就堅持兩個前提:一是不破壞島上歷史建筑和自然風貌,二是不打擾島上居民,踐行“把藝術融入環境、帶到群眾身邊”的理念,把沙面打造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藝術館,真正的嶺南文化“會客廳”。首屆藝術季從8月一直持續到12月。今后,荔灣將每年在沙面舉辦藝術季活動。

  16位中外藝術家

  島上公共空間“埋彩蛋”

  “在一起”——公共藝術展覽是此次藝術季的核心板塊之一。該展覽匯聚了國內外16位知名藝術家的創作力量,為市民群眾奉上17套20件當代藝術精品,作品涵蓋雕塑、裝置以及綜合藝術等多元體裁。公共藝術展的全部作品安置於沙面島公共空間,作品形態以與環境產生互通交融的公共藝術為主,推動藝術融入生活。

  據悉, 首屆公共藝術展覽板塊所邀請的專業藝術家不乏名家大咖,涵蓋中外和各個年齡層次。觀照沙面的現實與當下,藝術家們進行了“命題”創作,包括廣州美術學院劉可的《尋》、中國香港創作團隊LAAB工作室的《小小星球》、中國澳門美術協會理事王瑞麟的《連理枝》等,美國藝術家喬伊·布朗的《愛的面面俱到》《做你后盾》《甜蜜的負擔》《為愛駐留》系列等。

  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范勃表示,沙面曾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島上的建筑、道路規劃、路名符號等處處印証了其歷史的重量。這次他帶來作品《折轉》,在沙面大街的西式建筑前豎立一件不鏽鋼鏡面的標尺,並與地面的投影成鏡像關系。中國尺刻於豎直標尺的正面、標尺的背面為公制單位,地面扭曲投影採用英制標尺,將沙面的歷史與未來以刻度單位隱於作品之中,旨在以線性時間與面狀空間凝聚成歷史的刻度……

  首屆沙面公共藝術季邀請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擔任藝術總監。“廣州市民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和對新藝術形式的接受度在不斷提高。”李勁堃表示, 藝術如何進入城市、走進日常生活,是當代藝術創作的著力點,“在一起”——公共藝術展以當代藝術的抽象表達,與沙面古典的環境形成沖突感,達到藝術審美和教育的功能,是藝術走入城市的一種可喜嘗試。

  此次藝術季還邀請到中國國家畫院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方力鈞在沙面展覽館舉辦版畫作品展。方力鈞表示,作品能夠和社會有一個良性互動,是每一個藝術家的夢想。“希望政府能夠不斷推進公共藝術的發展,讓更多人看到更多的藝術作品。”他說。

  四個主題展背后

  藏著沙面的“秘密”

  除了公共藝術展覽,首屆藝術季也有極具本土特色的傳統文化精品。

  在“匠之心”——傳統文化展覽板塊,主辦方精心策劃的“三雕一彩一繡”大師作品展8月17日在沙面和曦美術館正式啟動。國家級傳承人張民輝、譚廣輝,省級傳承人翟惠玲、劉鉅華、尹志強、劉柏浩等12位大師精選200多件精品參展。

  比鄰沙面島、位於廣州文化公園內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亦是此次藝術季不可落下的打卡點,博物館於2016年由荔灣區主導籌建正式開館,館藏文物4800多件(套),展示內容涵蓋了清代廣州主要外銷工藝品等。

  “時間軸上的沙面”——歷史文化展示板塊則是藝術季中最沙面的板塊。“時間軸上的沙面”包括白天鵝賓館展覽、沙面風情文化攝影展、廣東外事博物館展覽及沙面古建筑導覽四個主題展覽。其中,位於沙面大街36號的沙面風情文化攝影展,用檔案館裡珍藏的30幅近代歷史影像,和攝影家們用大畫幅相機創作的30幅新貌記錄,為觀眾再現歲月軌跡,留下城市記憶。

  另外,沙面島上有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風格建筑,是廣州最具異國情調的歐洲建筑群。藝術季將安排電子導覽、人工導游等形式,對整島的歐陸風情建筑進行介紹。

  此外,市民游客還可到荔灣區黨群服務中心、沙面大街等處觀看精彩的本土文化表演。8月~11月期間,荔灣將組織轄內知名文化企業、文藝達人隊伍等團體在沙面街心公園、荔灣區黨群服務中心等地推出13場群眾文藝展演,有傳統的廣東音樂曲藝欣賞會,展示本土達人大咖的廣州西關女子合唱團演唱會等。

  據藝術季支持機構鈞明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光明介紹,9月底開始沙面還會持續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潮牌展示、網紅打卡等,周末還會組織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藝術雜志展。(記者吳多、董業衡、廖雪明通訊員荔宣)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