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看水、看天……廣州告訴你

2020年08月16日16:00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看山、看水、看天……廣州告訴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總有一些時間節點,注定會在歷史的坐標上鐫刻下光輝的印記。

  把時針撥回至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浙江安吉縣余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

  15年來,“兩山”理念從一個小山村走向全國,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15年來,“兩山”理念隨著時代車輪滾滾向前,彰顯出愈發強大的真理力量。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個城市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風貌。近年來,廣州牢記重托,不負使命,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不斷煥發雲山珠水、吉祥花城的無窮魅力。

  美麗廣州,為美麗中國的動人畫卷寫下了精彩一筆。

  一、人在畫中游。置身廣州,正如游在畫中。 

  看山——

  白雲山上層巒疊翠,白雲繚繞﹔帽峰山溝谷幽深,山形陡峭﹔騎行大夫山可看峰巒起伏、山水倒映﹔黃山魯坐落廣州之南,登頂而望,各路風景盡收眼底…… 

  廣州多山,白雲山、越秀山、帽峰山、大夫山、蓮花山、王子山、龍頭山、火爐山……雖無奇峰峻嶺,但別具風韻。近年來,廣州加快推進白雲山越秀山還綠於民、還景於民工程建設,讓廣州的山更蒼翠、更秀美。  

  看水——  

  荔枝灣,重現“一灣溪水綠”﹔獵德涌,兩岸一片秀麗風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東濠涌,流水潺潺,魚群倏忽,連珍稀鳥類也重現在河涌兩岸,引來央視《新聞聯播》點贊……  

  廣州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有細水阡陌,也有大江奔騰。多年來,廣州馳而不息推進水環境治理,重煥嶺南水鄉的迷人魅力。  

  看天—— 

  稍微留心便能發現,近兩年,“廣州藍”在社交媒體裡的“出場率”越來越高。這背后是PM2.5連續三年穩定達標,廣州成為全國九大中心城市中空氣質量最好的那一個。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刷屏的“廣州藍”,綿延的碧道,花團錦簇的美景,干淨整潔平安有序的街巷——廣州的山水畫卷,帶給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財富》主編穆瑞瀾曾感慨,“在一座人口眾多的城市中心區,還能看到這麼多美麗的自然景觀,我深感驚奇”﹔《福布斯》雜志點贊廣州空氣改善“相當驚人”……近年來,世界級企業紛至沓來,“巨無霸”項目接踵而至,廣州產業持續向價值鏈高端躍升——優美環境為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沉甸甸的綠色發展成績單,從何而來?  

  往前看—— 

  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赴地方考察就選擇了廣東。在東濠涌,總書記聽取了廣州治水和城市建設情況匯報,囑托殷殷,期許深深。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節點,再次來到廣東、廣州,就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學深悟透,入腦入心。廣州將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落實“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作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這是沉甸甸的政治責任、歷史責任,是增強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功能、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題中之義。 

  梳理廣州市委常委會會議不難發現,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高頻”議題,“敢啃硬骨頭”“迎難而上、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被一再強調。  

  15年春風化雨,廣州凝聚起踐行“兩山”理念的全市之力。

  三、“兩山”理念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 

  縱觀廣州實踐,一次次攻堅克難,一步步勇毅前行。決心魄力,一以貫之、提綱挈領。 

  決心魄力,體現在鐵腕治理。  

  僅以治水而言,廣州動真格,出重拳,雷厲風行,大刀闊斧。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盲區的治水網絡體系,因“格”制宜,細“治”入微﹔推動各類資源和力量向基層下沉,廣泛動員,齊抓共管﹔堅決舉起問責利器,真追責、嚴追責,毫不手軟……投入之大,動員之廣,措施之嚴,可謂不遺余力。  

  近年來,廣州咬緊牙關,全力攻堅,扎實推進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全力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僅2019年,拆除違法建設4800萬平方米,整治“散亂污”場所3.9萬個,新建污水管網4169公裡,推動147條納入國家督辦的黑臭水體告別黑臭……  

  決心魄力,體現在精心布局。 

  廣州花園對標最高最好最優﹔全城構建堅持360度全方位“花城”系統﹔廣州碧道以“大師做”“創客做”,著力打造一流設計作品﹔美化綠化亮化,更是強化精品意識,下足“繡花”功夫,努力在一橋一路、一草一木中追求別致、精致,全域提升城鄉環境品質…… 

  廣州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以大決心、大魄力塑造生態環境新優勢。

  四、15年,仍是開端,絕非終點。  

  今日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  

  河入峽谷、風過隘口,正是緊要關頭。 

  浙江余村、陝西秦嶺、山西汾河……今年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足跡,展示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堅定決心。 

  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這是提醒,是期許,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廣州,愈堅定。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強調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廣州,再沖鋒。推動147條河涌“長制久清”,規劃建成千裡碧道,推動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爭創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廣州咬定目標、一抓到底,矢志推進、馳而不息。廣州正全力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加快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不變的是對理念的堅定。 

  旌旗獵獵、擊鼓催征,需要更扎實有力的行動。 

  歷史已經鑄就,歷史仍在發生。廣州將為“兩山”理念提供更動人的實踐,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更美的風景。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夏振彬、全杰、杜娟、周丹藜、秦鬆、何鑽瑩、繆璟、葉卡斯、曾衛康、耿旭靜、董業衡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駱昌威、庄小龍、王燕、杜娟、周丹藜、蘇韻樺、楊耀燁、邱偉榮、黎旭陽、蘇俊杰)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