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湛高速吳川支線鑒江特大橋主橋合龍

2020年08月13日16:49  來源:湛江新聞網
 
原標題:汕湛高速吳川支線鑒江特大橋主橋合龍

  8月12日,吳川支線鑒江特大橋主橋合龍。記者 李嘉斌 攝

  8月12日凌晨0時58分,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順利澆筑完成,汕湛高速公路雲浮至湛江段吳川支線(簡稱吳川支線)鑒江特大橋主橋左幅成功合龍,標志該項目重要控制性工程鑒江特大橋主體結構順利完成,即將“牽手”鑒江兩岸,橫臥鑒江西東。

  鑒江特大橋是吳川支線的控制性工程,全長1207.5米,設計時速120公裡,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標准。主橋橋型為45米+80米+45米變截面連續剛構,採用挂籃懸臂澆筑施工方式,全聯共計98個塊段,挂籃施工歷時近11個月。

  “8月11日晚10時許,施工現場燈火通明,工作人員個個都是精神抖擻,為大橋合龍緊鑼密鼓地做最后沖刺。”吳川支線ZB—TJ01合同段項目總工程師張穩濤告訴記者。

  據該項目吳川支線管理處主任吳俊強介紹,吳川支線鑒江特大橋投資約2億元,於2018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全體建設者上下一心,攻堅克難,先后完成主橋第一根樁基澆筑、承台澆筑、薄壁墩澆筑、0#塊澆筑完成等,經過700多天的精細化施工,如今鑒江特大橋主橋最后一個合龍段澆筑終於完成,之前右幅已於今年5月28日合龍。

  建設中,管理方制定了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建立健全質量責任制,嚴格執行質量“三檢”制度。在大橋主墩澆筑過程中,對各項施工准備、后場出料、混凝土質量和澆筑速度進行重點把控。在主橋施工過程中,項目強化挂籃移籃等施工工藝,加強施工的過程監管力度和回溯監控,及時分析解決問題,嚴抓每道工序質量控制要點,精確掌握現場生產,以試驗先行、首件驗收、全面推廣的原則推行首件制度,吳川支線管理處以“固化工藝工法,推行班組首件制”為抓手,確立了路基、橋涵施工42項工藝工法標准,通過打造標杆工程及全線引領推廣,確保施工規范、成品優質。

  鑒江特大橋距離入海口僅10余公裡,為保護沿岸群眾的“金山銀山”,在施工過程中,項目採取專人24小時排泥漿,岸邊泥漿沉澱池使用無縫鋼板加編織袋阻漏,增設臨時排水溝等多項措施,杜絕泥漿流入水體,保障施工不對水域產生污染。同時,建設者劃定了水土保護區域,施工盡量安排在枯水期進行,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大橋所在的鑒江是廣東沿海河系中最大河流,七級航道,為滿足通航需要,大橋建設者在施工棧橋便道上設置“通航提升孔”,以確保往來船隻通行安全。

  汕湛高速公路雲浮至湛江段吳川支線是連通湛江機場遷建項目的高速公路,全長約30公裡,設計時速為120公裡,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標准。該項目與湛江機場遷建項目同期開建,預計2021年建成通車,建成后將惠及粵西地區1800多萬人口出行,極大提升粵西地區迅捷通達全國、連通世界的能力,對加快粵西地區經濟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積極作用。(記者 林小軍 見習記者 楊雅麗 通訊員 顧敏)

(責編:肖錕、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