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鶴洲。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8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復》(下稱“批復”),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有序實施一批城際鐵路項目,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其中,珠西地區布局以江門、珠海鶴洲、中山北站為主,珠海、中山、蓬江、橫琴站為輔的“三主四輔”樞紐。
未來珠江西岸軌道交通將迎來哪些新變化?“三主四輔”樞紐將如何改變珠西經濟發展?記者梳理發現,珠江西岸各城市正通過加快推進城際鐵路及高速鐵路規劃建設,強化與珠江東岸、粵西地區互聯互通,珠海作為珠西地區乃至大灣區門戶樞紐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珠江西岸鐵路網再加密
站在珠海大橋朝西南方眺望,磨刀門水道邊,大片的農田、林場與間隔其中的魚塘映入眼帘,這裡是珠海鶴洲片區。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提出,要在繼續實施並優化原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城際鐵路建設力度,做好與大灣區內高鐵、普速鐵路、市域(郊)鐵路等軌道網絡的融合銜接,形成“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去年底,連接拱北與橫琴的珠機城際一期工程宣布具備通車條件,並預留與澳門輕軌無縫銜接的條件。此外,珠海還在謀劃建設廣中珠澳高鐵、廣江珠澳高鐵。
與此同時,中山正大力推進“兩縱兩橫”鐵路網建設。其中,廣珠城際翠亨站將於今年建成使用,南沙港鐵路加快建設,中山北站、中山站、橫欄站實施站場擴容提質工程。
而放眼江門,該市已建成運營軌道交通項目廣珠鐵路(貨運)、廣珠城際江門支線和江湛鐵路,合計通車裡程205公裡。下一步,江門將力爭年內動工建設珠江肇高鐵江門至珠三角樞紐機場段,並推動深江鐵路加快建設,實現江門到深圳軌道交通出行僅需約40分鐘﹔南沙港鐵路客運化改造有望年內開工,在客運站場布局方面實現三區四市全覆蓋。
隨著上述鐵路建成或完成銜接,未來大灣區居民的交通出行將更加方便。
多點樞紐強化東西兩岸聯動
迎著烈日驕陽,在珠西樞紐江門站主體站房東側,焊接工人如同“蜘蛛俠”一般行走於高空的屋面鋼架上,電光和火花閃爍之間,東西兩側屋面鋼結構網架實現精准對接。預計今年10月,這個設計規模達到8台20線的高鐵站將建成通車,成為珠中江地區規模最大、始發線路最多、站台數量最多的鐵路樞紐。
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看來,受珠江口影響,一直以來珠江西岸與深圳缺乏鐵路通道的直接對接。多條鐵路建成后,珠三角內將變成多點樞紐。“如果深圳要發揮對珠江西岸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就必須要有一條直達的跨江通道。”
民間的呼聲得到積極正向反饋。根據深圳市發改委公布的消息,深珠通道初步規劃為公鐵兩用通道,採用西橋東隧方式敷設。該通道將承擔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兩種功能,設計將採用高速鐵路設計標准。
去年珠海公布的信息顯示,廣江珠澳高鐵、廣中珠澳高鐵、深珠鐵路均經過鶴洲樞紐站,未來處於珠海地理幾何中心位置的鶴洲樞紐將聯通珠海乃至整個珠西地區的重要站點,讓珠海承接深圳產業外溢及吸引人才的能力將會進一步增強。
珠海市政協副主席、民革珠海市委會主委潘明表示,規劃中的珠海鶴洲站,未來將成為珠海向北接入江門站與深茂高鐵、廣湛高鐵貫通,形成廣江珠澳高鐵﹔向東與贛深高鐵西延線連接,串聯粵西及北部灣城市群﹔與深珠高鐵貫通,加強香港、深圳對珠江口西岸和大西南地區輻射帶動之基點。
在此前廣東省發改委發布的《關於2020年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專項資金(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安排計劃的公示》中,廣中珠澳高鐵在列。
公開信息顯示,廣中珠澳高鐵將連通廣州、中山、珠海、澳門四座城市,總裡程140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建成運營后,廣州至珠海的車程將縮短至30分鐘左右,屆時廣珠中三座城市將進入30分鐘城市圈。
加速向西拓展腹地
隨著最后一環管片的拼裝完成,由中鐵十六局集團軌道公司承建的珠機城際二期三灶隧道盾構區間實現雙線貫通。廣東廣珠城際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珠機城際二期工程預計2023年完工,並預留了與廣佛江珠城際軌道項目接軌的條件。
此次批復明確了城際鐵路重點樞紐布局和銜接方案。其中,與港澳口岸銜接方案提出,珠海與澳門在珠海站、橫琴站實現高鐵、城際鐵路與澳門輕軌銜接,做好各口岸與城際鐵路站點之間的連接規劃﹔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中南虎城際中山至塘廈段均已納入近期建設項目。
隨著大灣區城際鐵路網的完善,陽江、茂名、湛江等粵西城市都將加速融入大灣區。新成立的廣東城際鐵路運營有限公司此前表示,要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實現城際軌道交通公交化。
未來市民出發前往大灣區周邊城市,就像現在搭地鐵一樣方便,環大灣區城市也可以通過城際鐵路網與大灣區城市實現無縫連接,人流、物流等要素的流動也會更加便捷。
廣東省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鄧江年認為,隨著大灣區城際鐵路網日益完善,珠江西岸要積極向粵西拓展腹地,構建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工業廊道和流通廊道。
“珠江西岸應立足自身的工業制造業基礎,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的優勢,把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影響力傳導到粵西地區,讓粵西地區乃至廣西、海南與珠三角實現無縫對接。”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說。
記者 何康杰 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