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东频道

杂交石斑鱼从这里游向大海

人民日报“沿着海岸线看广东”报道组 刘泰山 程远州 曾俊荣 李佳璟
2022年09月26日16:58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9月22日,“沿着海岸线看广东”调研组来到位于惠州大亚湾畔的中国杂交石斑鱼发源地——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中心试验基地,采访近年来基地在海洋生物研究、名特优新品种人工繁育、增殖放流等方面的成果。

在试验基地石斑鱼良种亲本繁育车间,调研组见到了体长超过一米,重达200斤的石斑鱼。“这是鞍带石斑鱼,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目前捕捞记录最大个体重达800斤,长约2.7米”。试验基地主任吴锦辉说。

图为鞍带石斑鱼。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现代化海洋生物科研、生产和开发基地,国家唯一的石斑鱼良种场,选育鞍带石斑鱼只是试验基地众多科研任务中的一项。

吴锦辉介绍,试验基地主要承担广东海洋渔业科研试验工作,广泛开展海洋生物、海水增养殖、名特优新品种人工繁育、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海洋农牧化、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等基础性技术研究试验工作,承担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研究及效果检验有关工作,承担海洋渔业科研成果孵化、中试工作,开展深海生物资源研究工作。

突破规模化培育课题,石斑鱼游上普通市民餐桌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石斑鱼市场需求大,价格高,售价达到100-200元/斤,但在国内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尚未突破,石斑鱼苗种除了捕获的天然苗外,主要从东南亚进口或台湾地区引进,苗种成为限制石斑鱼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实现石斑鱼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成为了中心研究团队锁定的课题。

“小的时候,石斑鱼全是‘女性’,成为‘鱼妈妈’,高龄了才会变性做‘鱼爸爸’。”吴锦辉说,石斑鱼雌雄同体,雌性先熟,导致雄鱼严重匮乏 “一公难求”。研究人员开发人工诱导石斑鱼性逆转的技术,获得了具有生殖功能的雄鱼,并通过产卵前的强化培育,解决了石斑鱼雌雄亲鱼成熟不同步的问题。

试验基地相继攻克了鞍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棕点石斑鱼等多种石斑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石斑鱼选育后大规模养殖转化,目前市场价格已经降至三四十元一斤。

研发杂交石斑鱼,龙虎斑、青红斑相继面世

2003年,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虽已取得全面突破,但仍然存在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育苗成活率低以及受神经坏死病困扰等问题。为了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时任中心首席科学家张海发带领团队走上育种研发的科研道路,不断地开展多个组合的石斑鱼杂交育种试验,通过杂交育种开发石斑鱼新品种。

2009年研究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虎龙斑”杂交石斑鱼新品系。这种石斑鱼跟普通石斑鱼相比,生长速度快且抗病力强,育苗及养殖成活率显著提高,养殖周期缩短了一半。2017年,“虎龙杂交斑”被审定为水产新品种,这是广东首个海水鱼类新品种,开创了广东海水鱼类养殖新的里程碑。“虎龙杂交斑”研发成功后,研发团队又瞄准了下一个育种目标——青红杂交斑,该新品系是以斜带石斑鱼经3代群体选育后为母本,以赤带石斑鱼经3代群体选育后为父本,通过杂交而得到的子一代,具有抗逆性强、养殖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营养丰富等特点。

如今,石斑鱼杂交育种技术已在全国得到推广,石斑鱼产量已从2009年的4万吨上升到目前的18万吨,其中虎龙杂交斑是贡献最大的石斑鱼品种,产值达亿元以上,杂交石斑鱼已经游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图为增殖放流。

吴锦辉介绍,试验基地的前身为大亚湾水产资源增殖站,成立于1986年。30多年来,该基地充分发挥海水管理方面的技术优势,每年都承担国家、广东省下发的增殖放流项目,截至2022年,累计在广东省各海域人工增殖放鱼苗2600万尾,虾苗2.7亿尾,紫海胆30万粒,翡翠贻贝200多万粒。

(责编:王雅蝶、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