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打造“國際范”的灣區文化新名片

2024年01月21日08:27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近日,經過大半個月閉館布展的廣東美術館再度“變身”:在來自海內外多位知名設計師、建筑師和藝術家,以及藝術和設計機構專家學者共同見証下,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廣東美術館主辦的“有溫度的存在——廣州設計三年展2024”拉開帷幕。展覽以“有溫度的存在”為主題,通過主題展、資料文獻展以及多個社區項目/平行展,共同聚焦設計領域的人文關懷。

作為全國最早的城市“雙/三年展”之一,廣東美術館發起並自主策劃的“廣州三年展”,經過連續七屆的實踐,已成長為廣州的一張“城市名片”。廣東美術館館長、總策展人王紹強介紹,首次舉行的“廣州設計三年展”,在國內美術館業界開啟了專注綜合性設計的研究型三年展之先河。

對“廣州三年展”的“誕生地”廣東美術館來說,這次展覽也別具深意——本次展覽將是在二沙島廣東美術館舉辦的最后一屆三年展。隨著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的落成,“廣州三年展”的品牌未來將何去何從?廣東美術館將如何為粵港澳大灣區搭建藝術與設計的橋梁?展覽將如何為全球設計提供中國創意?關於這些問題,觀眾都能從本次展覽得到啟迪。

1 為當代設計增添人文“溫度”

走進廣東美術館展廳,一個個漂浮在中庭的橙黃色氣泡分外引人注目。它們如同從一棵巨大的水晶“大樹”裡生長出來一樣,生機勃勃地向上發展。配搭同樣橙黃色的地毯與沙發,每個觀眾都不難感受到迎面而來“暖意”。

這組名為《太陽塔》的作品,著名建筑師馬岩鬆對未來城市的暢想。在他的構思中,城市的垂直發展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太陽塔”則將漂浮居所的理念融入城市的未來規劃,可以給人們提供一種嶄新的居住和出行方式。

“太陽塔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充沛的陽光和城市的風光,而將森林和大地還給市民。”在馬岩鬆看來,“設計”不但要為城市帶來功能性的作用,為公眾提供情感表達的渠道,並激發起自由的想象力,同樣是設計工作者的目標。

馬岩鬆的理念與主題展邀請到的近百位設計師、藝術家不謀而合。展覽現場,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設計作品齊聚一堂。他們雖然都有各不相同的文化背景,作品裡都呈現出充滿智慧與人文關懷的“溫度”。

改革開放以來,現代主義的設計理念曾經深刻影響設計界,但也帶來文化傳統缺失、人文關懷弱化等問題。王紹強觀察到,隨著社交媒體、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日益普及,人們對真實、溫暖、人性的需求同樣變得更加強烈。

因此,展覽更加突出“慢設計”的理念:將目光從前衛的、激進的、革命的設計,轉向了人們身邊的日常生活。“我們希望設計能看得見真實的當下,關注到有血有肉的人,進入到有煙火氣的日常生活中去。”主題展策展人李德庚說。

設計師們以“小角度”思考“大問題”。泰國藝術家查朋·春魯迪將目光聚焦到泰國漁民身上。他以當地常見的紅色牡蠣腳手架為素材設計裝置作品《曼谷雜筑》。“這或許說不上是真正的建筑,但卻反映了當地人真實的生活。”

《曼谷雜筑》此次廣州之行同樣別具意義。“作為全球產業鏈的一部分,許多泰國設計師也常常來廣州尋找建筑靈感,不少嶺南建筑也給查朋·春魯迪帶來共鳴:“相信這座包容的城市將帶來更多‘有溫度’的產品。”

2 向世界提供社區活化經驗

越來越多參展灣區設計師也將目光聚焦文化傳統。中國香港設計師丁恆的作品《剪影嶺南》,靈感來源於嶺南極具特色的花窗。錯落有致的畫片上呈現出逢簡水鄉的剪影,觀眾通過與光影自由互動,沉浸式體驗嶺南傳統文化特色。

品物流形設計的《“鞍”椅》則將傳統自然染色工藝運用於木材上,體現中國傳統造物理念的當代轉化。珠三角“音樂土特產”五條人樂隊也參加展覽,充滿幽默感的巡演系列海報《塑料袋系列》,巧妙地將“接地氣”與全球化綁定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三年展還聯合了全省超過20個社區項目,構成以“社區·設計”為主題的平行展。打開“廣州設計三年展2024”小程序,地圖裡星羅棋布的項目,清晰見証著當代設計賦能城市“微改造”與鄉村振興的歷程。

在順德升平社區開展的“摸鱻兒·升平魚燈非物質文化遺產制作實踐”就是案例之一。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師生團隊為非遺“大良魚燈”研發多件文創產品,並邀請居民共同參與文化活動,以文化自信為社區建設注入內生動力。

廣州荔灣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原鄉”。從三年前開始,由荔灣區文聯主辦的年度系列藝術項目“荔灣藝境”,邀請藝術家深度挖掘當地傳統中醫藥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展現荔灣地方文化的未來可能。

扎根粵北的“鄉約在地”工作組,則將設計指向韶關仁化縣廣袤的鄉村地區。工作組組織青年專家與本地村民一起,圍繞文旅發展、可持續農業等主題打造本地化的鄉村社區“微改造”解決方案,推動城鄉深度融合。

“這些案例都實現了從‘我’到‘我們’的轉換,體現了‘小自我、大社區’的精神。”在馬來西亞策展人胡智義看來,廣州與東南亞不少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的城市十分相似,這些社區項目對它們來說都具有相通的意義。

“廣州設計三年展”的舉辦也引起不少國際設計師加盟灣區合作項目的興趣。胡智義表示,今年將在廣州各大社區項目持續參訪和調研。英國策展人維姬·理查森也考慮將更多中歐設計項目引進粵港澳大灣區。

對標威尼斯雙年展分單、雙年,以國際視覺藝術雙年展與建筑雙年展輪流舉行的先例,廣東美術館2017年推出“廣州影像三年展”,本次展覽則標志當代藝術、影像藝術及設計藝術三個專題研究並立的“廣州三年展”新結構的形成。

王紹強介紹,作為華南地區研究、收藏和展覽現代設計的重要藝術機構之一,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啟用后,“廣州三年展”學術品牌都將平移到新館。“我們希望每年都有一場‘三年展’,讓觀眾對藝術盛會的期待得到滿足。”

南方日報記者 楊逸 仇敏業

(責編:王雅蝶、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