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州織金彩瓷:老字號的手藝與“守藝”

2023年04月01日09: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曹志雄在工作室內制作彩瓷。呂小煒 攝

“廣彩”全稱“廣州織金彩瓷”,屬於釉上彩,即在各種白瓷器皿上彩繪燒制而成的特色傳統工藝品,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由於融合了中國彩瓷與西方彩瓷技藝,廣彩形成了色彩絢麗、工藝繁復、堆金積玉的獨特風格,廣受海外市場歡迎。

近日,在香港舉行的第八屆Art Central展覽現場,一批廣彩特色瓷器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欣賞,廣彩瓷器的生產廠家粵東磁廠(“磁”為清朝至民國時期的通用字,與“瓷”同義)也再度引發關注。

坐落在香港九龍灣的粵東磁廠從1928年建廠至今,已有95年歷史。走進粵東磁廠,昏暗狹窄的過道兩旁擺滿各式各樣的瓷器制品,小到碗碟,大到花瓶,圖案細致,色澤艷麗,每件產品都是匠心的體現。

設計圖案、描線、填色、封邊、斗彩……繁復的工藝下,專業的廣彩師傅要做到人筆合一,工多藝熟,才得一件佳品。“當年想要成為一名廣彩繪工,至少拜師學藝三年。”提到廣彩的技藝,粵東磁廠第三代傳人、74歲的曹志雄頗為驕傲。他說,廣彩最重要的是畫師構圖和徒手畫線條,想要入行的人第一步就是學習畫線條。師傅用枕箱托住雙手,一隻手握住毛筆,另一隻手拿著瓷碟,手腕一轉猶如唱片機上的唱針,一個完美的圓形躍入眼帘。

作為香港第一家瓷器廠,粵東磁廠見証了香港彩瓷業近一個世紀的發展與變遷。1928年,曹志雄的爺爺曹侶鬆邀請廣州的瓷器畫師來到香港,在九龍城隔坑村道開設香港第一家瓷器廠“錦華隆廣彩瓷廠”。1947年,該廠重組並改名為“粵東磁廠”。

曹志雄介紹,上世紀60至70年代,磁廠迎來全盛時期,約300名手繪彩瓷師傅同期在廠裡工作。當年店裡產品主要銷往歐美及日本等地,生產量大,手繪耗時且成本高,而手繪工人也面臨“青黃不接”的問題。曹志雄的爸爸曹榮樞,想出以“半畫半填”的方式推出定制產品,根據客人要求,先將手繪圖案以絲網印刷的模式印在移印印花紙上,然后貼在白瓷上燒,從而提升生產效率。

曹志雄在工廠長大,爺爺與父親的言傳身教對他產生深刻影響。“經營這間店鋪是我的使命,作為家裡的第三代,我希望出一分力,發一分光。”

“時代變,開廠的也要變通,才能堅持。”這是粵東磁廠的經營理念。曹志雄在上世紀70年代接手磁廠生意后,為磁廠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除了保留原來廣彩獨特的傳統圖案,也為瓷器產品帶來新的設計。但無論如何調整,中國傳統元素始終是企業產品的核心。

后來,曹志雄的女兒曹嘉彥也對廣彩逐漸產生興趣,開始到店裡幫忙,主要負責網店和社交媒體宣傳。她認為,開網店可以讓顧客足不出戶選擇產品,在社交平台上宣傳則可以讓顧客了解產品背后的故事。

和許多傳統工藝一樣,廣彩在香港也面臨傳承困難的問題。幸運的是,最近幾年來到粵東磁廠拜師學藝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曹志雄的妻子曹葉正嬌決定開設興趣班,隻要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報名,體驗畫瓷。同時也希望尋找到真正感興趣並願意以此為事業的人,繼續傳承和弘揚這一技藝。

曹葉正嬌說:“很多人都覺得老板娘理所應當會畫瓷,其實是我自己拜師學的。”她解釋道,店裡的師傅上班都很忙,在香港也沒有專門學習廣彩技藝的地方,於是她選擇去廣州拜師求學。

多次到廣州學習,讓曹葉正嬌對於廣彩行業在香港的發展,有了新的思考。“作為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有這樣的文化。”曹葉正嬌表示,彩瓷是中國出色的產業之一,我們有責任讓更多人知道香港也有人在守護這門技藝。

在興趣班裡,曹葉正嬌會從廣彩的入門技巧畫線開始教起,再到廣彩經典圖案,完成后的作品帶回粵東磁廠的燒爐燒制。“經過學習,很多人問我可不可以到粵東上班,這樣的熱情讓我非常感動。”曹葉正嬌說。

來自巴黎的游客艾米麗是粵東磁廠的“鐵粉”,在社交平台上關注粵東磁廠多年的她表示,第一次來到粵東磁廠就被眼前各式各樣的瓷器震撼。“我覺得這些瓷器很優雅,回到法國我也會把這裡推薦給更多人。”

一家人齊上陣,隻為廣彩在香港可以走得更遠。“過去三年,我們的興趣班大概有2000名學生參與。”曹葉正嬌說,我們會堅持將店鋪經營下去,讓廣彩在香港繼續發揮光彩。

(據新華社香港電)

(責編:寧玉瑛、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