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灣區30分鐘救治圈!中山一院正式啟用南沙院區
人民網廣州3月29日電 (周睿)3月29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沙院區(以下簡稱“南沙院區”)正式啟用,拉開了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衛生新高地建設的序幕。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沙院區啟用儀式現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供圖
中山大學校長高鬆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院士,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先生,上海交通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及國家衛健委、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政府相關負責同志、香港中聯辦廣東聯絡部、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學界、商界代表,中央、省、市媒體領導,兄弟醫院等單位代表,中山一院職工等500多人參加了啟用儀式。
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原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澳門特別行政區原行政長官崔世安先生,新世界發展集團董事會主席鄭家純先生通過賀信、視頻等方式向中山一院南沙院區啟用表示祝賀。
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肖海鵬在啟用儀式上表示,建設南沙院區,是中山一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南沙院區的啟用,標志著中山一院的發展邁上了新台階,開啟了新征程。
肖海鵬指出,南沙院區將對標國際頂尖醫學中心,瞄准世界醫學科技前沿,用新的發展理念,構建新的發展格局,推動醫院的高質量發展,把中山一院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國家醫學中心,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賦予中山一院人新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沙院區。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供圖
據介紹,中山一院南沙院區一期佔地面積約233畝,建筑面積50.6萬平方米,編制床位1500張,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等功能於一體,以“灣區特色、全國領先、國際一流”為目標,南沙院區已成為中山一院立足灣區、協同港澳、服務全國、走向世界新征程中的重要布局。
目前,中山一院南沙院區已經建立可為大灣區提供服務的消毒供應中心、檢驗中心、病理診斷中心、放療中心、醫學影像中心等六大中心,院區還設置了精准醫學中心、腫瘤防治中心、轉化醫學平台,以及能提供海陸空全面救治的疑難重症診治和災難醫學中心,同時部署約3.3萬㎡的國際醫療中心,可承接國際人士的醫療保健服務。
據了解,2022年6月,《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出爐后,廣州和香港醫療融合步伐逐漸加快,為便利港澳居民就醫養老,南沙區政府正與相關部門加強溝通,未來南沙院區有望成為港澳地區居民就醫的試點醫療機構。同時,南沙院區積極參與各項質量認証,推進大灣區醫療質量的提升及其與跨境醫療服務規則的銜接,便利與境外醫院開展業務交流、接受國際商業保險支付等,加速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融合。
據悉,圍繞南沙醫院國際化定位與國家醫學中心的戰略目標,中山一院南沙院區目前已投入近20億元用於各種裝備,已配置高質量的PET-CT、PET-MRI、MR3.0T、DSA、磁共振復合手術室、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等頂尖醫療系統和設備,幫助醫生在手術中實施更精准的操作,提高手術質量和疑難重症診療水平。
此外,中山一院按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標准建設,配置信息聯通和指揮設備、移動手術室、移動ICU、車載CT等設備,已建醫用直升機停機坪、擬建海上救治碼頭等基礎設施,搭建海陸空立體應急反應與救治體系,面向灣區提供即時響應的全方位高效率救援服務,建成大灣區30分鐘醫療救治圈。
據介紹,南沙院區還打造了智慧一體化物流系統,科學配備智能物流方案,採用智能軌道物流系統、智能氣動物流系統、智能導車機器人物流系統、被服動力收集系統、廚余垃圾動力收集系統多套智能物流系統,實現院內物流高度智能化,保障物品高效、安全地輸送。
軌道小車物流運輸系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供圖
據了解,智能軌道物流系統覆蓋全院90余個醫技科室、護理單元、門急診等科室,可運輸物品含輸液、臨床標本(檢驗,病理)、藥品、醫用耗材、臨床用血、器械包、治療包、病歷檔案、辦公用品等,有效緩解醫院日常運營中人流與物流交織通行存在的擁堵難題並規避感控風險,同時讓醫務人員有更多的時間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建設國家醫學中心,醫院文化是重要力量。中山一院秉承‘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濟世情懷,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優秀文化,保証醫院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 中山一院黨委書記駱騰說,中山一院將在爭創國家醫學中心、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全面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鍛造醫院文化軟實力,為醫院發展凝心聚力提供根本保障,為健康中國建設和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