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州華僑博物館今起正式開放

2022年06月01日09:11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廣州華僑博物館今起正式開放

“志在沖天”場景

清代外國人物折扇

十九世紀廣州十三行廣彩橢圓大盤

十九世紀末法國人物彩繪燭台座鐘

清代瓷板畫

20世紀初美國愛迪生小喇叭蠟筒留聲機

廣州華僑博物館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著名僑鄉潮州、汕頭的傳統文化和華僑文化時明確指出,要根據新的實際做好“僑”的文章。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在報告中提出要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

  廣東是全國最大的僑鄉,僑務資源底蘊豐厚,僑鄉優勢始終在廣東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廣州則是全國最大的都市僑鄉,毗鄰港澳、華僑眾多,有超過400多萬海外鄉親,分布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直以來廣大僑胞都希望建設一座銘記廣府華僑歷史與貢獻的博物館。經過多年的籌建,廣州華僑博物館於去年7月建成試運行,6月1日起正式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記者探營

  館內保留舊址的鋼柱和牆面

  “我們館裡最大的看點其實是所在的建筑。”廣州華僑博物館副館長、廣州華僑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何炬原介紹。

  廣州華僑博物館選址在五仙門發電廠舊址,該廠始建於1901年,是華南地區最早的火力發電廠。作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廣州華僑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一家利用百年老建筑建設的華僑博物館,在展示歷史的同時,自身就是歷史的一部分,是研究廣州工業建筑歷史的重要文物。

  在館內,大家不僅可以看到,從1887年中華會館的布告、孫中山致廣府華僑的親筆信,到鐘南山院士親筆簽名的抗疫防護服、巴拿馬總統親筆簽名的致當地華僑抗疫感謝信等一大批實物史料,還可以在館內找到五仙門發電廠原有的鋼柱、牆面等。據講解員介紹,這些鋼柱當年都是從美國、英國進口,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鋼結構建造技術,至今仍有承重的作用。

  建筑面積展陳面積居全國前列

  據了解,全國目前共有10多座華僑博物館,廣州華僑博物館的建筑面積、展陳面積居全國前列,軟硬件設施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與廣州全國最大都市僑鄉的地位相匹配。廣州華僑博物館建設融入“雲山、珠水、木棉、騎樓”等元素,突出廣府區域特色、華僑特色、文化特色,通過歷史老建筑注入僑務新功能。

  據悉,廣州華僑博物館未來將以國家二級博物館為目標,以僑為橋,以館為媒,弘揚華僑華人文化,傳承華僑華人精神,生動講述好中國故事、廣州故事,努力打造成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為一體的國際交流新名片,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華僑華人研究中心和廣府華僑華人精神家園。

  從五仙門發電廠到廣州華僑博物館,這棟百年建筑的重新“蘇醒”,正與周邊的廣州解放紀念像、廣交會舊址、廣州賓館等歷史建筑一起,承載著海內外廣府人的共同記憶,成為廣州弘揚華僑華人文化、傳承華僑華人精神、生動講述好中國故事廣州故事的一張國際交流新名片。

  華僑博物館是廣州打造新時代樞紐型僑都的重要工程之一。未來,廣州還將進一步樹立廣府文化活動僑字品牌,拓展招才引智系列活動品牌,強化海外聯誼交流活動品牌,擦亮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活動品牌,開拓海外青年僑領涵養活動品牌。

  館內展陳以“廣州華僑與歷史貢獻”為主題,以“尊重歷史,以物敘事,以點帶面,突出特色”為原則,設立“華僑史話”“家國情懷”“情暖僑心”“記住鄉愁”四個基本展廳以及“五仙門發電廠的故事”專題展廳,全方位展示廣府華僑華人的突出貢獻。

  看點1:

  華工開挖巴拿馬運河的場景復原

  在“華僑史話”展廳,博物館搭建了“華人抵達巴拿馬150周年的紀念碑”的模型,並還原了當年華工開挖巴拿馬運河的場景。巴拿馬運河被稱為人類七大工程奇跡之一,建設過程中,廣州花都的華工功不可沒。現巴拿馬華人佔全國總人口約10%,而祖籍花都的約佔華人七成。

  看點2:

  “志在沖天”場景

  抗戰爆發后,中國既缺飛機,又缺飛行員。海外僑胞急祖國之所急,成立航空救國會,在僑居地創辦華僑航空學校,開展各種募捐和“獻機”運動,為祖國培育航空飛行人才。

  看點3:

  “我和祖國有個約會”原件

  在“記住鄉愁”展廳,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著名愛國人士馬萬祺先生題寫“我和祖國有個約會”,鼓勵和寄望廣大僑胞和海外學子無論身在何方都要堅定家國情懷,心系祖國,報效祖國。

  看點4:

  清代廣州市井風情粉彩瓷板畫專題展

  在首層專題展廳,博物館舉辦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館藏清代廣州市井風情粉彩瓷板畫專題展”。本次展出的瓷板畫,由英國籍華人收藏家趙泰來先生捐贈。

  (文/記者徐雯雯、方晴 圖/記者 王燕 陳憂子)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