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亮:南方科技大學要爭當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沖鋒舟
5月22日,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本次黨代會,擘畫了廣東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提出聚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南科大是一所快速發展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南科大供圖
科技進步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作為快速發展的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當前,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正在助力“全過程創新生態鏈”與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的建設,為廣東省的高質量發展注入高等教育的力量。
“去籌轉正”十年來,南科大在校學生由創校之初的45人到現在的9000多人,教師人數從兩位數到現在的1000多人,已經建成8個學院、33個系(中心),形成了以理、工、醫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學科體系。今年2月,南科大正式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
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講席教授李鳳亮。人民網 江佳玲攝
“南科大要爭當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沖鋒舟和先遣隊。”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講席教授李鳳亮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該校自籌建以來,始終將追求一流作為自身的戰略目標,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正向著建成貢獻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這一目標,大步前進。
2020年3月,南科大與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聯合首次描繪滅活新冠病毒真實形貌。南科大供圖
“新型研究型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變量和增量”
人民網: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創新”是關鍵詞之一。在推動創新方面,您認為南科大應該做出怎樣的貢獻?
李鳳亮:報告明確提出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這也意味著廣東科技和產業創新優勢將被推向新的高度。近年來,廣東省在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等“三大獎”上表現突出,創新平台和載體建設成效顯著,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挂牌運作,區域創新能力領跑全國。
報告提到,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推進人才強省建設,這方面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感受特別深。過去五年,廣東高等教育快速高質量發展,不僅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技師學院實現地市全覆蓋,而且通過高水平大學、高水平理工大學及“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計劃,整體水平有了顯著提升。舉個例子,今年2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廣東就增加了3所,這顯示了國家對廣東創新驅動的大力支持,也反映了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高瞻遠矚,大力度推動實施“沖補強”計劃的突出成效。
作為廣東高校,我們如何在廣東高質量發展中有更大作為?我認為,一是明確創新目標,在探索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廣東路徑”中找准大學定位、貢獻“高教力量”﹔二是打好創新人才基礎,助力人才強省建設。南科大應當在全省創新格局的構建中充分擔當起基礎研究的重任,並進一步培養、匯聚高水平人才,持續打造“人才蓄水池”,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
省黨代會擘畫了廣東未來五年發展藍圖,未來五年也是南科大“雙一流”建設的關鍵節點。南科大將結合籌備召開學校第二次黨代會,將省黨代會精神學習傳達好、深入貫徹好、創新實踐好,早日實現建設扎根中國大地、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目標。
南科大檢測中心。南科大供圖
人民網:當前我國提出,要加強高校基礎研究,布局建設前沿科學中心,發展新型研究型大學。為何強調發展新型研究型大學?和傳統高校、尤其是傳統的研究型大學相比,它有哪些特點?
李鳳亮: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而科技創新正是其中的關鍵。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國家希望新型研究型大學能夠作為“尖兵”,對國家重大戰略科技問題進行攻關探索。
新型研究型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變量和增量,肩負著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的重任。發展新型研究型大學有利於加強基礎研究、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人才教育培養。
與傳統高校相比,新型研究型大學有辦學時間短、高起點、研究型、對外開放程度高、小而精等鮮明特點,不但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創造一流學術成果,還肩負著探索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等使命。
作為深圳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創建的一所高起點、高定位的公辦新型研究型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有責任也有義務進行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探索,為高等教育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人民網:您說新型研究型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變量和增量,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鳳亮:新型研究型大學不是中國首創。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以及我國香港地區等,根據科技發展的最新形勢,率先在高等教育的體制機制、學科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嘗試,是當今世界新型研究型大學探索的先驅者。
我認為,國家將新型研究型大學作為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看到它在創新人才培養、基礎研究、重大技術攻關等方面的潛力。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包括本科高校、職業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等,在校大學生數量、高校數量已居世界前列。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現有高等教育的發展模式、培養路徑,在支撐我國高質量發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等方面還存在不足。
新型研究型大學的變量、增量作用體現在,能夠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借助集中力量干大事的舉國體制,結合國際優秀的辦學經驗,走出一條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新路。
我們看到,現有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規模較小,具有很強的創新性、探索性,集聚全球高水平教學科研人才,形成了人才引育的矩陣,國際化程度非常高﹔在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新的方法,例如南科大的書院制、導師制等,這為實現創新人才培養、基礎研究、應用技術攻關等目的做出了有益探索和貢獻。
人民網: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証。作為黨的十八大以后快速成長起來的新型研究型大學,黨建引領在南科大建設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李鳳亮:加強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重要特色,也是辦好大學、立德樹人的根本保証。在這方面,新型研究型大學也不例外。
南科大是黨在新時代建設的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建校十年來,堅定不移加強黨的領導,走出了一條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學校黨委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教育工作各方面各環節,立志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范例。我們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提出並深化探索了“黨的全面領導和現代大學治理雙融雙促”理念,實現了黨的領導、行政治理與學術管理的有機統一。學校不斷完善基層黨組織架構,構建起黨的領導“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工作格局。
同時,推動黨建與業務雙融雙促,在基層黨組織創新“黨建+教學”“黨建+科研”“黨建+業務”模式,實現了基層黨建與教學科研管理深度融合。
針對學校“海歸高知”聚集的特點,學校持續做好高層次人才尤其是歸國留學人員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工作,包括院士在內的一批高層次人才紛紛遞交入黨申請書。我們創新構建“三大圈層”思政育人新體系,形成了“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實踐支撐+文化協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鏈條。
南科大校長薛其坤與院士代表、師生代表齊唱《共和國之戀》。南科大供圖
“要把年輕學子培養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人民網:今年是南科大“去籌轉正”十周年。這十年來,南科大在創新辦學思路、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做了怎樣的探索?
李鳳亮: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正式發文,批准南科大建立。當時批復文件上,明確寫了兩個“探索”——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因此,南科大從籌建之初就打破常規,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構建起適應新型研究型大學發展的外部治理和內部治理機制。
人才培養模式上,南科大率先改革招生制度,採用“631”基於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面向全國招收優秀學生,被全國一流高校廣泛借鑒。學校關於自主招生、通識培養、學真本事等方面的提法,均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人事管理方面,我們完善了“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擇優聘用、合同管理”的全員聘用制度﹔全面實施國際通用的終身聘期制、准終身聘期制和固定聘期制教師分類聘用、考核評估、晉升制度體系,建立教師晉升和退出機制。
這個機制的建立是國際化的,事實証明,也激發了教師隊伍的動力、壓力、活力。南科大的教師之所以能保持高水准、充滿活力,跟這一機制的實施有很大關系。
無論是獨具特色的理事會治理架構,還是“631”綜合評價錄取模式,或者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南科大一直堅持開展具有首創精神的實踐探索,持續為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貢獻“南科大智慧”和“南科大方案”。
“南科新青年·一起向未來”青年演說會現場合唱。南科大供圖
人民網:南科大的創新制度、機制在科研成果的提升或研發力量的提升方面有哪些體現?帶來了怎樣的促進作用?
李鳳亮:南科大辦學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扎根中國大地,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學。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新時代擔負起教育報國、科技報國的歷史重任,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在辦學過程中,南科大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同時尊重“追求卓越、學術自由、學者自律”的大學精神。我們實行獨立的課題組負責人制度,無論是年輕的助理教授,還是院士,到學校后都能根據配置或自己爭取來的科研資源,迅速組建科研團隊。學校充分保障每個課題組負責人對項目的主導權,真正把學術研究的自主權交到每個老師的手中,極大激發了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創造性。
同時,我們注重科研平台的打造。一方面,建立了創新材料研究院、前沿生物技術研究院、深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等一批跨學科研究平台,促進學科間的交叉和融合,並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協同攻關。
另一方面,與深圳的龍頭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通過“雙聘制”聯合設立實驗室,打造由龍頭企業牽頭、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參與的創新聯合體,助力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們還和深圳各區建立了緊密聯系,牽頭籌建深圳海洋大學、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協同共建深港微電子學院、南方工業技術研究院(深圳)、光明高等研究院、坪山生物醫藥研究院等一批產學研合作與人才培養平台,在“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范中體現大學作為。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大力推進科研評價改革,將科研評價的周期拉長。這些努力非常有成效,如2019年、2020年南科大科研成果兩次入選科技部“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近5年學校在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了60多篇論文等,這對於一個剛滿10年的大學來講,非常不容易。
南科大學生參與科學實驗。南科大供圖
人民網:探索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是創辦南科大的一個重要目的。目前南科大在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怎樣的特色?在實踐中是如何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
李鳳亮:要把年輕學子培養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是我們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真正要實現的目的。通過10年左右的探索,南科大已經形成了以學分制、導師制、書院制(“三制”)為基礎,以個性化、精英化、國際化(“三化”)為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
其中,書院制是南科大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核心組成部分。書院緊扣立德樹人的目標,致力於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人格養成、社會適應、個人特長等方面的多維度成長,助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綜合素養、創新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導師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在學習生活中給學生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因此,在南科大,所有的教師、教授都要在書院擔任學生的導師,負責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人格成長、朋輩交往、社會適應、生涯規劃的教育。
與此同時,學生在大學裡不僅要學到真本事,更要學到做人處事的道理。南科大一直堅持“通識教育+專業教育”,我們正在探索關於學生培養的六大通識,當中,除了理工通識、文科通識、美育通識、勞體通識、創業通識之外,還專門設定了成長通識,由書院和思政中心共同完成。
根據數據,南科大的本科畢業生裡,每年70%左右能夠在境外或國內的一流大學繼續深造,30%在粵港澳大灣區實現高質量就業。這些人才培養的成效和我們實行“三制三化”是密不可分的。
南科大校園鳥瞰圖。南科大供圖
“南科大10年來的創新探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人民網:您認為近年來南科大的探索,能否給國內其他地方的高校建設帶來借鑒意義?
李鳳亮:當初國家支持創辦南科大,不僅是為了給深圳這座城市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也希望這所學校能在我國高等教育進一步突破發展過程中,探路先行,實現更大的作為。
南科大在發展過程當中,一直堅持改革探索,不管是創新辦學理念,還是創新治理體系、人事管理、科研管理、人才培養,以及創新黨建和大學文化建設等,其中很多創新舉措,我相信是可以復制推廣的。
目前,國內有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學,如上海科技大學、西湖大學等,我們也經常進行交流。例如,怎麼進行理念引才、事業育才、科學管才、文化潤才,這些工作實際上都是有規律的。
與此同時,南科大這些年做的探索,如全員聘任、分類評價等,正在被國內的新型研究型大學甚至一些傳統體制的高校學習並應用。事實証明,這些制度創新是能夠激發教師隊伍的潛力和活力的。
此外,還有剛才提及的書院制、導師制,創新人才培養舉措等等,也成為不同高校之間交流互鑒的重要內容。所以,我覺得南科大這十年來的創新探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需要不斷向國際、國內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學習借鑒,求取其他學校的創新探索經驗,實現交流互鑒,爭取早日躋身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
南科大第七屆運動會。南科大供圖
人民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要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當前,您覺得南科大如何實現自我提升,加快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進程?
李鳳亮:南科大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心懷“國之大者”,善謀“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加速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步伐。
南科大的創校精神是“敢闖敢試、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追求卓越”。從籌建至今的十幾年間,我們始終將一流作為自己的戰略目標,堅持爭一流、創一流、建一流。
今年2月,學校進入第二批“雙一流”建設名單。這既是國家對南科大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賦予了我們重大的使命和責任。學校經過認真思考和討論,已經制定了未來發展的“三三五方略”,即“三步走中長期發展規劃”“三大發展戰略”“五大行動計劃”。全校上下正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為實現“雙一流”建設目標而不懈努力。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能跟在別人后面依樣畫葫蘆。因此,在新的發展征程當中,學校也提出堅守“兩個探索”、堅定科技擔當、堅持文化鑄魂,努力形成政治穩定、學術活躍、文化繁榮的現代大學治理文化。未來,我們將繼續錨定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這個目標,選好新型研究型大學這個賽道,建設扎根中國大地、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當前南科大正在籌備第二次黨代會,這是學校全面進入“雙一流”建設的新時期召開的一次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會議。我們將認真總結過去,找准方向定位,勾畫未來的發展藍圖。在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程當中,我們希望能夠爭當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沖鋒舟和先遣隊。
人民網:不久前,南科大確立了“三步走”中長期發展規劃,並提出到2049年要“成為貢獻力、創新力和影響力卓著的世界一流大學”,提出這一目標的底氣來自於什麼?
李鳳亮:南方科技大學的“三步走”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優勢學科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躋身中國高校第一方陣,成為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到2035年,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前列,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到2049年,主要學科位居世界一流前列,成為貢獻力、創新力和影響力卓著的世界一流大學。
我們提出“三步走”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是經過認真的研究、審慎的思考的。
第一個底氣是借鑒境內外大學的辦學經驗。在科技快速發展、信息交換頻繁的時代,大學發展路徑也在不斷創新。已有經驗証明,快速匯聚資源、快速進行體制機制改革,是可以走出一條彎道超車的新型研究型大學之路的。
第二個底氣來自於國家的高度重視。南科大從最初創立,到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包括入選“雙一流”,坦率地講,這都是國家大力支持的結果。廣東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也給了我們很多政策和資金的支持。這些都是南科大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
此外,實現這一目標,還與我們所處的粵港澳大灣區、所在地是深圳這樣一個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密不可分。粵港澳大灣區與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的外部條件與發展環境,給南科大提供了源源不竭的能量。深圳是中國最具有硅谷氣質的城市,也是最具有創新活力的城市。在辦學實踐當中,我們既能感受到這座城市對南科大急迫的人才需求和科技需求,也從中獲得了強大的發展動能。例如,我們與深圳及周邊地區一批高新科技企業,以及港澳一些高校,已經建立了常態科研合作關系或聯合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養、科技合作互動。
以上幾個因素,也是我們能夠有信心、有底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貢獻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底氣。我相信,隻要始終錨定目標,持續努力,我們與這一目標的距離會越來越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