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东频道

王卫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家庭学校社会联合发力

李语 李申
2021年11月09日15:57 | 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小字号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研究员王卫芳。人民网 马晓楠摄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系着祖国的未来,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在家庭关怀、学校教育、早期干预等方面联合发力。”日前,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研究员王卫芳做客人民网广东频道《界别圆桌汇》时表示。

  近年来,未成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自杀者呈现低龄化趋势,已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我经常听见这种言论:现在孩子生活条件好了,被宠坏了,心理太脆弱,或者太矫情。实际上,未成年人有自杀倾向不能只归咎于孩子本身,而是社会、家庭、学校等综合因素导致。”

  她分析,至少有5个外因导致青少年有自杀倾向。其一,是幼年成长环境问题。我国托育机构数量有限,收费较高,加上父母忙于事业,可能导致半岁到3岁的幼儿与双亲接触时间少。如果幼儿与其他孩子的接触少,或者受隔代养育溺爱,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孤僻、自闭,或过分任性等情况,降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则是青春期的烦恼。王卫芳说,青春期往往是未成年人自杀高峰时期,若性格叛逆或产生早恋问题,则容易情绪波动,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受到更多批评和责骂。

  “另一个外因,是学习成绩和父母期望的综合压力。有的孩子可能还是公认的好孩子,父母的期望值会更高,当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责备,就会情绪低落,沉默寡言,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第四,则是家长对孩子的极端态度,表现包括但不限于过度溺爱、过度保护、控制欲强等。如果家长总是拒绝或否认孩子,也会引发自杀倾向。

  “最后的原因,就是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老师的信任度。举个例子,去年12月底,某初中生考了年级第一,被老师当众怀疑作弊。经历了一系列调查、补考,孩子心态出现问题,走向极端,跳水塘自杀了。也就是说,学校和老师的态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非常大。”

  针对以上问题,王卫芳认为,必须从源头解决问题。在家庭方面,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陪伴幼儿度过性格成长的关键期,为培育阳光幼儿青少年奠定基础。

  同时,政府也要主导托育机构的建设。政府与民间资本双管齐下,提供数量充足、价格实惠的托育服务,让半岁到三岁的孩子多与同龄孩子交往,形成健康的性格。

  “学校建设方面,希望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岗前培训,打造心理健全的教师队伍;心理健康体检也要列入学生常规体检,建立心理档案,尽早预防、预警、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王卫芳说。 

(责编:李语、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