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东频道

江门市驻村第一书记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2021年10月27日16:54 | 来源:江门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驻村第一书记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挥洒青春汗水 助力乡村振兴

  黄雯珊向村民宣传防疫知识。

  李彦光(右一)入户宣传疫苗接种工作。

  李达钊探望老党员。

  王一凡化身带货主播帮助果农销售。

  陈小凤参与疫情防控。

  黄木贵来到果园走访农户。

  今年5月,江门市从市、县两级共选派132名驻村第一书记,几个月来,在乡村无限广阔的田野上,他们用实际行动,描绘着“俯首甘为孺子牛,挥洒青春为人民”的美丽画卷,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其中一些第一书记的驻村故事吧。

  蓬江区荷塘镇南村村第一书记黄雯珊: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走进蓬江区荷塘镇南村村,一路漫步悠游,可以看到栈道交错、水台林立,众多市民在“荷塘月色公园”内拍照打卡,热闹非凡。

  “去年年底,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把上村文化广场旁的五口鱼塘连片打造成‘荷塘月色公园’,修建旅游驿站、观光栈道、亲水平台等,于今年年初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南村村第一书记黄雯珊介绍。

  作为革命老区,如今南村村在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推动革命老区村建设,大力挖掘当地红色资源、文旅资源,打造“红色印记展厅”,建设文化生态旅游村,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光是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我们村就接待了党员、群众75批次,超过2000人次。”黄雯珊对于南村村取得的成绩十分高兴。她表示,南村村非常重视红色文化和文旅资源的挖掘,她平日里也注重落实好南村村的文旅宣传工作,并组织拍摄《红色印记 美好南村》专题宣传视频,讲活讲好“南村故事”。“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立足革命老区和美丽乡村定位,稳步推进‘荷塘月色二期工程’建设,将美丽乡村蓝图化为‘实景图’。”

  红色文化是南村村人的血脉,在当地红色文化的引领下,黄雯珊也逐渐从一个“村外人”转变成“村里人”。“刚开始,我深刻地感受到农村工作的不容易。”黄雯珊坦言,“后来,我默默给自己打气,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我进得了村、下得了地,不怕晒、不怕风雨,所有工作我都跟大伙一起干,从无特殊”。

  驻村这段时间里,黄雯珊一直把群众工作当作农村工作的基础,为村民办实事,扎扎实实做好民生工程。4个月的时间,她摸清了村情民意,足迹遍布全村。为解决白藤小学门口路段的交通堵塞问题,黄雯珊还多次与相关负责人沟通协调,征求多方意见,寻求妥善解决之道,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新会区古井镇岭北村第一书记李彦光:

  整合乡村资源 激发发展活力

  今年5月,李彦光来到新会区古井镇岭北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不仅他在成长蜕变,岭北村也在不断“旧貌换新颜”。

  岭北村是集体经济薄弱村之一,去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只有3700元,农业资源单一、缺乏产业支撑、人口空心化是制约岭北村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有效开展工作,李彦光进驻岭北村后,第一时间进行广泛调研,瞄准岭北村发展的短板弱项,以集体建设用地盘活、产业导入、农业资源整合和人居环境整治等作为工作切入口,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近期他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启动2万平方米建设用地报批并同步开展项目招商;盘活岭北购销站等多块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闲置建设用地;启动超过23万平方米连片水稻田经营权流转试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明渠改暗渠6公里,建设农村“四小园”4个,巷道硬底化约1000平方米。

  “做大‘蛋糕’才能分好‘蛋糕’,实现村级资源‘零的突破’。”李彦光解释,“岭北村集体经济为何薄弱?除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外,主要原因是村级零资源、零资产,所有资源和资产都被村民小组掌握,在不改变村、组两级体制现状或者不投放有价值的资源的情况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也只是一厢情愿。”

  本着全力推进强村富民、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和使命,李彦光在村“两委”干部的支持和配合下,经村内广泛协商,通过“四议两公开”法定程序审议、决议,最终确定村、组对2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后续经营收益实行7:3比例分配。这对岭北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岭北村村级资源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驻村期间,村“两委”和村民们给予了李彦光莫大的支持。“我每天都在努力工作,希望以实际行动回报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他满怀干劲地表示,接下来将从强党建入手,狠抓“两委”班子队伍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提升治理水平,着力为民办实事,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展现新作为。

  台山市水步镇荔枝塘村第一书记李达钊:

  以三个“第一”为村民办实事

  对于农村“厕所革命”,台山市水步镇荔枝塘村第一书记李达钊深有感触。荔枝塘村原有公厕9间,虽然都整洁干净,但按照有门有水电、封闭式化粪池这一新农村厕所标准来看,部分未能达标,需新建或升级改造13间。

  为解决这一事关村民生活的重要难题,李达钊坚持发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一间一间推进。在上级支持下,李达钊带领村“两委”干部发动爱心企业、热心村民、外出乡贤合计捐款22.5万元,镇政府配套30.3万元,顺利解决了修建、改造厕所启动资金问题。截至10月18日,荔枝塘村已经促成6间厕所开工新建,预计11月底前投入使用。

  自驻村以来,李达钊积极走访群众,掌握村里的“第一手”消息,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了解到辖区金坑村整村未纳入镇自来水管网,存在生活用水安全隐患,他会同村干部,认真分析原因,积极进村入户宣传政策,打消村民顾虑。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金坑村33户村民实现市管网通水。

  同时,他积极奔走谋求解决水涝黑点问题。金紫里村涝点是水步镇的防洪重点之一,为解决该村易涝问题,李达钊主动向派出单位——市统计局汇报情况、申请支持。在得到支持后,他全力发动村民共同筹集资金,计划兴建一个小型排洪站,以求彻底解决洪涝灾害。

  对于如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李达钊多次与村“两委”干部召开会议,集思广益,确定以开源为主、催收为辅的举措,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努力开拓新收入。他提议对旧校舍进行修葺调整,对庙咀圩近400平方米旧物业拆后重建并出租,加大对欠租的追讨力度,积极谋划盘活村集体搁荒地,并计划与各村小组对部分耕地合建,进一步增加集体经营收入。

  李达钊坦言:“群众的小事就是大事,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应当做到三个‘第一’:想在第一、干在第一、拼在第一。既要提出可供村委决策参考的建议,又要及时了解党员群众的需求,积极解决群众的难题。”

  开平市百合镇厚山村第一书记黄木贵:

  利用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被选派为开平市百合镇厚山村第一书记以来,在上级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黄木贵紧抓党建、产业、民生,和厚山村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黄木贵把强化党建引领作为驻村工作的第一步,围绕增强政治能力和提升组织力,推动村干部和党员深入学习和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厚山村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碉楼下的党课”,与党员干部一起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培养。

  在进行村庄调研时,黄木贵发现,厚山村毗邻百合墟饺子美食街,更是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马降龙景区只有一江之隔,同时还是开平第一个农民协会的诞生地。凭借在文旅机关的工作经验,黄木贵敏锐地意识到,这里拥有发展红色游、乡村游的巨大潜力。于是,他紧紧围绕百合镇“一线三园一古村”红色文化线路,带领厚山村“两委”班子重启虾边村农会旧址装修项目,建设美丽乡村“四小园”,修葺翻新位于百合墟范围的铺位,进一步完善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目前,在百合墟和厚山村连片饺子美食街经营餐饮生意的店铺达20多家,商家和村集体的收益得到稳健提升。

  黄木贵还多次调研走访当地果园,谋划对当地青枣种植场进行提升,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协会组织,提高种植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打造优质农旅项目,努力实现产业振兴多点“开花”。

  驻村以来,黄木贵坚持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情,做到知人知事,心里不打鼓。在走访过程中,有村民反映部分村道狭窄,经实地勘察后,黄木贵和村“两委”班子迅速落实在厚山村新桥安装防护栏,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村道、桥头和入口进行加宽,为村民出行架好“安心桥”、铺好“安心路”,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鹤山市宅梧镇白水带村第一书记王一凡:

  推动茶产业发展 为农特产品代言

  下班后利用新媒体宣传村庄,亲自上场当直播带货的主播;为掌握村里的第一手资料,足迹遍布全村组……鹤山市宅梧镇白水带村第一书记王一凡虽然十分忙碌,但他一直乐在其中。

  白水带特产“白水带茶”,茶叶质优而久负盛名。为了推广“白水带茶”品牌,王一凡奔走四方,邀请中央、省、市级媒体记者到白水带采访,擦亮当地红茶品牌。为进一步扩大村庄的影响力,他注册了“生态白水带”微信公众号,利用下班时间编写相关推文。为带动当地茶产业发展,有效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村民收入,王一凡利用各种方式,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资源的资金,推动项目落地。

  “每当我推动落实了一项工作,为群众解决了一件‘急难愁盼’的事情时,我都觉得收获满满,感觉自己的努力有了价值。”王一凡笑言,“笑脸和掌声是我最大的收获”。

  今年,宅梧镇当地种植荔枝的农户迎来了丰收,但受疫情影响,传统渠道受阻,荔枝陷入滞销困境。农户愁,王一凡也愁。

  “这把我给急坏了!”王一凡在谈及此事时不免感慨,“后来我想到直播带货,或许可以通过发挥当地年轻驻村干部优势,主动为本地农特产品代言,将线下商家直购和线上直播有机结合,帮助果农扩大销售渠道。”

  于是,联系电商平台、扮演“主播”销售产品,与电商工作人员一起连续加班……王一凡奔走在“带货”的第一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两小时就成功售出2500多公斤荔枝。

  群众的难事就是王一凡的难事。白水带位置偏僻,人口多且分布较散,王一凡担心不能及时了解并解决群众的“心病”,便开展“5+2”“白+黑”的走村入户行动,用两个多星期走遍村组,摸底情况,掌握全村村民的全部信息。

  “每一次走访,我都会写一篇驻村工作日记,记录走访调查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的思路想法。”王一凡表示,接下来,他将努力推动白水带乡村产业发展,特别是推动茶产业发展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恩平市大槐镇佛良村第一书记陈小凤: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坑洼遍布,污水满盈,这是几个月前恩平市大槐镇佛良村村道的景象。因为多年来各种载重货车的碾压,唯一一条通往村里的村道已经破损不堪,严重影响村民的日常农作和出行。

  今年5月,陈小凤被派驻到佛良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后,立即开展摸底调研和巡村工作,发现这一问题后,即刻行动起来,与村“两委”干部联合养护中心人员开展填平压实坑洼处工作,第一时间填平坑洼凹陷处,暂时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俯下身子,深入群众中去。”刚驻村那段时间,陈小凤发现村集体经济极为薄弱,为寻找更多克服难题的方法,她时常利用回到宿舍后的时间通读相关书籍,重点学习基层党务工作知识,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在书籍中寻找“金点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陈小凤迅速摆正位置,在工作中坚持到位不越位、补位不缺位。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她有意识、系统地做好调研计划。通过走访群众、与村“两委”干部交流、与镇委领导探讨、与党员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她认真对照该村村情、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情况进入深入调查研究,初步掌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时找准工作着力点。

  在这过程中,陈小凤联合佛良村委积极推进佛子湖示范村改造工程,用活专项资金,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刚驻村时,看到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这一矛盾的那一刻,我深感任务重、压力大。”陈小凤心中满是感慨,“通过不懈努力,看到村里各项工作的点滴进步,我真真切切地喜在心里”。

  “通过对撂荒地进行摸底调研,经多方请教,有一片2万平方米的土地,以前是租给别人放置泥沙的,我们正探讨通过种植毛薯来增收。”陈小凤透露。接下来,她还将通过公开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整合盘活,想方设法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文/图 黎禹君 杨诗华 杨德均 江组轩)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